后玉麗
【摘要】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社交媒體以及開放、共享為理念的開放教育資源運動的蓬勃發(fā)展,一些新生事物應運而生,如微博、微信、微電影等熱點詞匯.教育界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詞匯——微課、翻轉課堂等.微課一般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視頻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以學習目標為導向,為突破某個綜合實踐教學問題,對某個知識點或綜合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設計的綜合實踐教學資源.與傳統(tǒng)課比較,微課的核心在于“微”,它的創(chuàng)新點和著力點也在于“微”.
【關鍵詞】微課;翻轉課堂;綜合實踐教學;解決策略
一、微課“短、小、精、悍”的特點
1.“短”——視頻長度短.根據(jù)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在學生注意力時限內,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能提高學習的效率.
2.“小”——主題小、空間小.主題小、內容具體.一個課程就一個主題,具有主題突出、綜合實踐教學目標單一、綜合實踐教學內容精簡、知識點針對性強等特點.課程空間小,學生可以用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觀看,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有利于移動學習和個性化學習.
3.“精”——設計、制作精良.要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實現(xiàn)微課的最大價值,精心設計就是重中之重.可以借助微課的綜合實踐教學設計來全面預設,精心設計講解的內容、過程、習題、錄制流程等;制作的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教師兼任演員、導演、監(jiān)制等多項職務,還要經過后期編輯制作,所以效果精良.
4.“悍”——學習效果強悍,令人難忘.好的微課產生的效果絕對不微,而且非常強悍.因為它非常迎合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學習的方式;利用微課可將家庭學習變成學習的主陣地,課堂學習變成與伙伴交流的活動場所;一對一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更容易獲得自身所需,將“按須學習”變成“按需學習”;內容可被永久保存,可供隨時查閱和修正等等.由此看來,微課具有其顯著的特點和優(yōu)勢!所以各地各學科都紛紛效仿,探究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的綜合實踐教學模式.
二、小學數(shù)學“翻轉課堂”綜合實踐教學問題解決策略
如何讓翻轉課堂真正發(fā)揮它的實效?筆者通過學習和研究,認為在微課的開發(fā)、使用中,在翻轉課堂的綜合實踐教學實踐中,可以嘗試采用以下的應對策略:
1.因“對象”而“翻轉”;“翻轉課堂綜合實踐教學模式是否適合小學生”是翻轉課堂實施面臨的問題中最核心的問題!要想使數(shù)學翻轉課堂在充滿朝氣與活力的小學生中實施得卓有成效,需要做到“因對象而微”:(1)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小學生學習時專注力差,很難持續(xù)學習,所以要精選重要的、有實效的知識來學習,其次綜合實踐教學的容量不能太大,一般一個知識點學習3~5分鐘為宜,這樣也就不需要擔心視力會受到影響了.(2)微課學習要富有趣味性.建議采用動畫綜合實踐教學的方式來講解或演示,即將真人授課視頻做成flash動畫,繪聲繪色的動畫微視頻更能獲得學生的青睞.(3)加強對學習者的引導與監(jiān)管.正是因為小學生的學習專注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也相對較差,所以不能指望學生在家自己獨立學習微課,需要對學生微課學習的過程進行關注,對學習者加以引導和監(jiān)管.
2.因“條件”而“翻轉”;翻轉課堂綜合實踐教學的開展,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硬件條件和軟件條件兩個方面.硬件條件主要指綜合實踐教學媒體設備,軟件條件主要指學科特性.硬件條件:微課不等于微視頻,微視頻只是微課程學習中的一種方式而已,此外還可以通過錄音、圖文等其他方式來學習,一個mp3、一張學案紙都是能進行翻轉課堂的課前學習方式.軟件條件:在小學數(shù)學微課開發(fā)中,就必須考慮到數(shù)學學科的操作性、實踐性.許多“空間與圖形類”的課程在于教授學生操作技能,所以很多微課內容都是在演示操作方法,除了講解有趣、演示清楚外,還必須注重停頓,要給學生留下一定的空白時間,讓孩子們即時操練.
3.因“時間”而“翻轉”;無論翻轉課堂有多少優(yōu)勢,微課設計得多么完美,如果學習者沒有時間或精力來學習,那么這樣的微課便顯得毫無意義了.所以小學數(shù)學微課要因“時間”而“微”.
4.因“課程”而“翻轉”.數(shù)學是知識呈現(xiàn)螺旋式上升的學科,有許多內容可以通過學生的遷移與類比、猜想與驗證、交流與辨析等數(shù)學思想來完成,所以應該并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適合以翻轉課堂的形式綜合實踐教學,應結合課程特點適當采用:
緊扣教材,突出重點.綜合實踐教學重點,就是一節(jié)課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包括:基本概念的形成、公式和原理的推導和運用、各種技能技巧的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等.例如,二年級上冊“認識時間”,1小時=60分鐘是本節(jié)課重點內容.可利用動態(tài)的微課引導學生先觀察出鐘面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再算出分針走一圈是60分鐘,最后留白讓學生動手撥指針,讓分針轉一圈,觀察時針的變化.通過微課的層層引導,學生在觀察、動手和思考中可初步理解掌握相關的重點內容.
激活思維,突破難點.綜合實踐教學難點主要在于綜合實踐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與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一定差距.例如,“圓錐的體積”難點在于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積與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強調圓錐與圓柱必須等底等高;二年級認識8:55、11:50這類時間時,很多學生容易將小時部分讀錯;“和倍問題、差倍問題”中涉及線段圖的畫法也是難點……針對這些難點內容,就可以專門制作成微課,圖文并茂,激活思維,突破難點.
總之,我們不能盲目跟風,生搬硬套,需要通過對綜合實踐教學對象、教育環(huán)境、教育時間、學科特點進行分析,來冷靜思考翻轉課堂綜合實踐教學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即時矯正,從而提高綜合實踐教學質量,有效推進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黃建軍,郭紹清.論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5):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