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彪 李玲 郭小平 庹春梅 姚世明 彭志榮
摘? ?要? 桃是重慶特色小水果之一。不少成片的桃園已成為集鮮桃生產和春季賞花為一體的旅游觀光基地,但是部分果園仍產量較低。為了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采用高效栽培技術獲得高產優(yōu)質桃仍是桃生產基地的重要目標之一。以2012年重慶市合川區(qū)科學技術局支持下在重慶市合川區(qū)太和黃桃基地實施的科技項目為基礎,通過每667 m2施有機質含量20%有機復合肥NPK25%(15-5-5)200 kg、重視冬季修剪和夏秋抹梢除萌、按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要求進行病蟲害防治,獲得每667 m2產量1 395.89 kg,其中1個品種每667 m2產量1 768.8 kg。
關鍵詞? ?優(yōu)質黃桃;高效栽培;重慶市合川區(qū)
中圖分類號:S662.1? ?文獻標志碼:B? ?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1.010
重慶市合川區(qū)是桃生產的適宜產區(qū),具有多年的栽培歷史。據調查,2009年我國桃每667 m2產量在0.8 t左右,為世界平均單產的1/2左右。合川區(qū)2009年桃種植面積約0.09萬公頃,在重慶市39個產桃區(qū)縣中排第三位;但每667 m2產量只有343 kg,不及我國平均667 m2產量的1/2,較重慶市平均667 m2產量低近200 kg,在重慶市39個產桃區(qū)縣中排第24位;每667 m2產值362元,在重慶市39個產桃區(qū)縣中排第30位。近10年來,合川區(qū)桃產業(yè)有了新的發(fā)展,2018年全區(qū)桃面積達到0.18萬公頃,居重慶市第一位,高產園每667 m2產量可達1.5 t,形成了以合川區(qū)太和鎮(zhèn)為中心輻射周邊的黃桃產業(yè)帶。重慶市合川區(qū)太和黃桃基地是重慶市近郊最大的桃賞花采摘觀光基地,也是振興鄉(xiāng)村經濟、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業(yè)的重要產業(yè)之一。太和黃桃2018年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產品多年來一直供不應求,但目前大面積栽培仍然存在技術管理措施不到位、高產園偏少、每667 m2產量依然偏低等問題。為了進一步提高種桃的產量和品質,進而提高其經濟效益,本文以2012年重慶市合川區(qū)科學技術局支持下實施的“合川區(qū)無公害優(yōu)質黃桃高效栽培技術示范項目”為基礎,撰寫本論文,供同行們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示范時間
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
1.2 試驗地點
合川區(qū)地處東經105°58′37″~106 ° 40′37″,北緯29°51′02″~30°22′24″。年均溫17.5~18.1 ℃,極端高溫41.4 ℃,極端低溫-3.7 ℃,≥10 ℃的活動積溫為5 903.1 ℃,年降雨量1 107.9 mm,年均日照為1 316.2 h,年蒸發(fā)量990 mm。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具有冬暖夏熱、春早、秋短、無霜期長、雨量充沛、風小濕度大、四季分明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征。
試驗地點為重慶合川區(qū)太和鎮(zhèn)優(yōu)質黃桃基地,建園時間為20世紀80年代,多數為成年掛果樹,有部分新植掛果樹。試驗示范地海拔300 m左右;地形地勢為淺丘,土壤為遂寧組成土母質發(fā)育的紫色頁巖石骨子土,土壤耕層淺。
1.3 試驗方法
由于該園是經營多年的果園,桃樹為不同農民所有,他們也有一定技術經驗,接受新生事物較快,本方案既要完成本項目技術要求,又要使多數群眾獲得較好收入,因此,對照處理實施的原則是以農戶已有品種為基礎進行試驗。其對照管理方式按合川區(qū)大面積種桃和本社部分人前幾年管理方式進行,具體方法如下。
1.3.1 所用農業(yè)投入品管理
嚴格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無公害農業(yè)投入品管理要求使用農業(yè)投入品,其中:農藥為國家規(guī)定的無公害農藥,肥料為按國家要求生產的復混肥(來源于經國家無公害或綠色農產品認證 “石丫牌”蛋雞養(yǎng)殖廠的雞糞)。
1.3.2 供試驗示范的品種種植密度
供試驗示范的品種種植密度為每667 m2種植44.7株。
1.3.3 設對比試驗示范
1)對照。不疏果或疏果1次。肥料施用農家肥、氮肥、磷肥,不施用鉀肥,每667 m2施碳銨100 kg、磷肥100 kg、農家肥1 000 kg。施肥時間仍按傳統(tǒng)時間選擇在2月下旬、5月上中旬、10月中旬。重冬季修枝,因勞動力缺乏等因素不進行夏秋季抹芽梢修枝等工作。
2)處理。疏果2次。肥料施用NPK有效含量25%(NPK=15-5-5)有機質含量20%以上的悅農牌有機復混肥料,每667 m2用量200 kg左右。施肥時間仍按傳統(tǒng)時間(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10月中旬)。①第1次施肥時間于硬核前,即大量落果后成熟前1月左右,該園早熟桃于4月中下旬,該園中熟桃于5月上旬,株施NPK有效含量25%(NPK=15-5-5)、有機質含量20%以上的悅農牌肥料2 kg左右,該園晚熟桃于5月中旬株施NPK有效含量25%(NPK=15-5-5)、有機質含量20%以上的悅農牌肥料2.5 kg左右。②第2次施肥時間于采果后落葉前,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施入,株施PK有效含量25%(NPK=15-5-5)、有機質含量20%以上的悅農牌肥料2 kg左右,其中本園晚熟桃株施NPK有效含量25%(NPK=15-5-5)、有機質含量20%以上的悅農牌肥料2.5 kg左右。重冬季修枝的同時,夏秋季因樹抹芽梢修枝。施肥應沿樹干開環(huán)型施肥溝,施后應覆土。
1.3.4 整形修剪方法
實行冬季整形修剪,做到大枝少、角度擺布呈開心型,留的小枝多但不密集、不重疊。幼樹盡量做到輕剪長放,疏除過密枝,回縮過長的主枝和伸向株間、行間的交叉枝,修除病蟲枝干枯枝。根據情況疏除或短剪衰弱枝促發(fā)旺枝,對中、長果枝留25~30 cm,對直立枝從基部疏除,盡量做到輕剪長放,自然開心型,最后使結果枝均勻分布于主枝上,修剪后的枝條帶出果園深埋或焚燒,再噴施石硫合劑。
注重夏秋生長季修剪,時間在發(fā)芽后至7月,主要抹除過多的萌芽,疏除過密梢,早熟品種在采后可疏除過密枝梢,改善光照以利成花。生長季修剪不能過量,否則易抽發(fā)大量新梢,造成徒長,不利于花芽分化,同時易感流膠病。4月初至5月下旬抹芽抹梢,主要抹除出現(xiàn)的重疊枝,以后若仍出現(xiàn)重疊枝、可能交叉的芽枝仍要抹除。抹梢直到7月初結束,主要抹除徒長枝、病蟲枝、交叉枝、干枯枝,對枝過長的應短切。所有剪除的枝條應全部帶出果園,對病蟲枝必須進行燒毀。
1.3.5 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用藥原則
11—12月修剪完后,先刮流膠,再噴施石硫合劑。4月初用大生M-45(或安泰森或甲基托布津)、新農農蛙(或毒死蜱或樂斯本)防治桃小食心蟲、袋蛾、桃瘤蚜及病害。5月初用大生M-45(或安泰森或甲基托布津)、新農農蛙(或毒死蜱或樂斯本)防治春蟓、桑白蚧、粉蚧等害蟲。6月用大生M-45(或安泰森或甲基托布津)防治流膠病,用新農農蛙(或毒死蜱或樂斯本)防治紅蜘蛛、介殼蟲、桃柱螟等害蟲。
2 結果與分析
2.1 品種產量
2012年5—8月,合作社組長彭志榮及合川區(qū)農業(yè)農村委員會相關人員對不同品種進行測產,其產量如表1,黃桃基地平均667 m2栽植桃樹苗44.7株,處理平均株產量31.65 kg,每667 m2產量1 395.89 kg,較對照株產23.45 kg,每667 m2產量1 040.06 kg,每667 m2增產355.83 kg,較對照增產34.2%。
2.2 高效栽培技術
2.2.1 病蟲害防治觀察
采用處理防治桃樹的流膠病、炭疽病等病害輕,果較大,落果少,株產單產高。采用對照的桃樹,其膠病、炭疽病等病蟲害重,果較小,落果多,株產單產低。
2.2.2 施肥觀察
采用處理施肥的桃樹,其流膠病、炭疽病等病蟲害較對照輕,果較對照大,落果較對照少,株產單產、果實甜度較對照高,桃果水分較對照少,同等成熟度的桃,處理較對照存放時間長2 d。
2.2.3 樹形觀察
采用處理方法修剪的桃樹,其樹枝分布合理,無病蟲枝、徒長枝、交叉枝,流膠病、炭疽病輕,果較大,落果少,株產單產高。采用對照方法修剪的桃樹,其樹枝分布不合理,病蟲枝、交叉枝、徒長枝多,流膠病、炭疽病重,果較小,落果多,株產單產低。
2.2.4 桃成熟期觀察
該園早中晚熟桃成熟時間是5月下旬至8月上旬。
2.2.5 落葉時間
處理落葉時間為12月,對照落葉時間9—10月。
3 結論與討論
3.1 可推廣的栽培技術
3.1.1 施肥技術
成年樹施肥可用NPK有效含量25%(NPK=15-5-5)有機質含量20%以上的悅農牌肥料200 kg左右,于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10月中旬施用,其中該園早中熟桃2次株施4 kg,該園晚桃兩次株施5 kg。
3.1.2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按無公害要求進行防治,應重視冬季清園并在4月、5月、6月、9月進行病蟲害防治。
3.1.3 整形修剪
在重冬季修剪的同時,夏秋要因樹因勢進行除萌剪枝。
3.1.4 疏果
應堅持果疏2次,平均葉果比1∶8,根據不同品種采用不同的葉果比,其中大果型1∶10,中果型1∶(8~9),小果型1∶(6~7)。
3.1.5 更換老樹
開展老桃樹更換新桃樹時,要清除老桃樹根,同時做好曬坑、石灰消毒等工作。
3.2 其他
1)本果園實施時因條件限制,未進行桃果套袋,也未安裝殺蟲燈,建議桃園應進行果實套袋,并安裝殺蟲燈和粘蟲板。
2)該桃生產基地建園三十多年來,也引進了不少品種,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且該地距涪江5 km左右,周邊坡度25°以上的淺丘多,光照強,土壤耕層淺,土壤排水能力強,適于種桃,且周邊無工礦企業(yè)、無污染水源,將來可以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將此桃產業(yè)繼續(xù)做大做強,同時還可防治水土流失。
3)因產業(yè)結構調整各地建桃園已有一定面積,應在原有規(guī)?;覉@基礎上進行擴建,或在已建規(guī)模桃園基礎上,著重提高產量和品質。同時,在未充分認證的情況下不宜盲目發(fā)展。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