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佳
(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重慶 400000)
“語言與文化唇齒相依”,他們互相依賴、互相影響。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又反作用于語言,文化的差異會導(dǎo)致語言的差異。例如,有一個翻譯練習,“我早上九點來接您”。這句話很多學生會翻譯為Le cojo a las nueve de la ma?ana.因為在西班牙,coger這個詞可以表示“接”。但是在拉丁美洲的很多國家,例如墨西哥,這個詞類似于英語的“fuck”,所以如果是在拉美使用這樣的說法,那對聽話者極有侮辱的意味,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尷尬局面。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教學中并不罕見,這說明教師在進行語言知識講解時,忽視了語言之外的文化背景知識。西班牙語教學不僅是傳授語言知識,語法、詞匯、短語等,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應(yīng)用西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的雙方若不能彼此理解,就容易產(chǎn)生誤解,從而使交際失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yīng)當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認知能力和語言水平,逐步滲透文化知識,提高學生對西班牙語極其文化的理解與把握。
閱讀理解是讀者對文章所進行的一種積極思維的過程,是學習西班牙語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習者更加流利地使用西班牙語進行交流,提高其對這門語言的理解與把握。閱讀和理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閱讀是一種手段,人們通過閱讀獲取有用的信息,把握文章大意,理解是閱讀的最終目的。理解能力是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閱讀能力是檢驗外語水平的重要標準。那么,文化背景知識與閱讀理解到底有著怎樣的關(guān)系呢?筆者認為,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作用的。
(1)從閱讀中可以獲取文化知識。閱讀是人們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閱讀本身就是一種知識的積累,也是自身素養(yǎng)的提升。盡管當前獲取信息的形式多種多樣而且速度驚人,但是據(jù)統(tǒng)計目前信息來源約有85%都出自圖書文獻。這足以表明閱讀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
筆者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國內(nèi)已開設(shè)西班牙語專業(yè)的高校,西班牙語閱讀無論在低年級還是高年級基本都是專業(yè)必修課,這充分說明了外語閱讀的重要性以及大家對閱讀這個版塊的重視程度。然而,不少學習者卻提出了課堂上閱讀的內(nèi)容枯燥、難懂、生詞較多等問題。究其原因,第一,目前絕大多數(shù)高校西班牙語閱讀課程使用的是北京外研社出版的 《西班牙語閱讀教程》,這本教材難度較大,文章偏長,內(nèi)容老舊,所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第二,教師在教授閱讀課程時,更加注重的是語言本身的教學,如語法、句法、詞匯補充等,忽略了背景知識的講解,導(dǎo)致學生無法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認為文章晦澀難懂。所以,教師在選擇閱讀內(nèi)容時,一定要因材施教,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語言水平,同時注重閱讀文章的選擇,以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文化背景知識的儲備促進閱讀理解。如今高校西班牙語專業(yè)課堂或考試中,閱讀理解的文章很多都出自el país,el mundo等西語國家的報紙雜志,或者一些文學選段,很多學生會抱怨文章看不懂,而且有大量的生詞,即使知道每個單詞的含義,仍然不到能很好地理解文章大意或某個段落。究其原因,這是因為一篇文章或故事都是發(fā)生在具體的時代和生活背景下,如果沒有一定的背景知識儲備,自然無法很好地把握全文大意及其文化外延。因此我們要結(jié)合文化背景來理解文章。文化滲透可以更好地指導(dǎo)我們?nèi)フJ識中西方國家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思維等方面的差異,還可以幫助學習者在閱讀理解方面提高學習效率,樹立學習自信心和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當然對文化不夠了解的學生而言,他們往往會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犯一些錯誤,例如:Ya ha llegado la cigüe?a.Cigüe?a 是白鶴的意思,如果沒有預(yù)先的知識儲備,很多學生會翻譯為白鶴來了。但其實這句話在西語里的意思是孩子出生了,cigüe?a特指小孩。在西班牙,很多母嬰商店都直接以cigüe?a命名。這樣的情況在日常閱讀理解中時常出現(xiàn),可見了解文化背景對于西班牙語閱讀理解來說是多么的重要。
(1)詞匯。單詞是根。詞匯量的擴充是提高閱讀效率的根本。然后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有些西語詞匯與漢語詞匯并不能一一對應(yīng)。想要恰當?shù)乩斫獠⑶疫\用這些詞匯,必須先要很好地理解他們的文化意義。例如,相同的顏色詞在中西方文化中所代表的含義也不盡相同。就像amarillo,黃色,在特定場景下是代表有淫穢色彩的事物,而在西班牙是用verde(綠色)來表示相同的含義,黃色是代表壞運氣;所以El es un viejo verde.意思不是他穿著綠色,而是他是個老色鬼。所以我們在教學時,一定要提醒學生切不可望文生義,引起交際誤會。
(2)語法、句法。漢語句子注重意合,西語句子注重形合,更注重句子結(jié)構(gòu)上的完整和邏輯上的合理。所以西班牙人在組詞造句時的思維跟中國人是有很大差異的,尤其是在語序上。例如:La Fiesta de la Primavera es la festividad más importante en nuestra sociedad.西班牙人習慣把狀語放在句尾,而中文恰恰相反,所以在理解這句話時,一定要調(diào)整語序,翻譯為在我們的社會里,春節(jié)是最重要的節(jié)日。由此可見,只有理解了兩國語言文化的不同,才能提高閱讀理解的準確性。
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可以利用西語電影,圖片,或者一些逸聞趣事來引導(dǎo)學生思考,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dǎo)學生有意識地多關(guān)注文章中所涉及的文化內(nèi)涵,如講到Maya文明時,不妨將學生分成小組,課前準備與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以及印加文明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在課堂上以不同的形式展示給其他同學,如對話、演講、配音等。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習者聽、說、讀、寫的能力,還很好地傳播了文化背景知識,也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1)結(jié)合多媒體,拓寬知識獲取途徑。近幾年網(wǎng)絡(luò)媒體飛速發(fā)展,學生獲得信息的途徑多種多樣,這對我們的教學也是極有利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luò)資源,有針對性地指導(dǎo)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dǎo)學生去了解西語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歷史、文化等不同領(lǐng)域的相關(guān)信息,拓寬其知識面,這樣在做閱讀理解時,能夠好地理解、推斷、猜測文章內(nèi)容。
(2)布置小組任務(wù),開展合作學習。一般來說,學生對文化背景知識都有所了解,但了解的范圍、程度不一,學生之間的差異也很大。有的學生了解知識面寬一點,有些窄一點。那么讓他們通過課堂討論獲得相對完整的文化背景知識自然成了教學方法之一。例如,筆者曾組織學生就中國春節(jié)及西班牙圣誕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進行討論,學生對此很感興趣,小組討論后踴躍發(fā)言,很快就把兩個節(jié)日的習俗搞清楚了,甚至還有學生給大家講述了春節(jié)以及圣誕節(jié)的起源、發(fā)展等。討論教學給學生提供了集體學習的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促進他們在小組學習獲得背景知識,同時還訓(xùn)練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對于一個新時期的教師而言,僅有良好的師風師德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和精神。當今社會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體系的更新對于一個教師乃至一個民族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止步不前的話終將被時代所淘汰。同時,只有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提高,對西語國家文化不斷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帶領(lǐng)學生不斷擴充自己的文化知識儲備,以幽默詼諧地語言將文化知識滲透到語言教學中,從而更好地在閱讀理解過程中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
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只有掌握好文化背景,才能學好語言。在語言教學中教師應(yīng)持之以恒,適時進行文化滲透,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當然對于西班牙語閱讀教學而言,還需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語言的使用要有渲染性,不能枯燥乏味,讓學生失去閱讀興趣。做好以上幾點,筆者相信,我們的西語閱讀課程一定能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也能夠很好地建立起學習信心與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