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摘要:依托福州青口福銀拼寬橋梁工程,通過建立有限元模型進行計算分析,與現實中福銀拼寬橋梁進行對比,分析探究T梁拼寬的一種設計方案—不等拼寬處受力情況,研究結構的安全性。
Abstract: Relying on the Fuzhou Qingkou Fuyin widening bridge project,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compared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Fuyin widening bridge, a design scheme of stress at unequal width for the T-beam widening is analyzed and the safety of the structure is studied.
關鍵詞:T梁拼寬;橫隔板;分析;結構安全
Key words: T-beam widening;transverse diaphragm;analysis;structural safety
中圖分類號:U441?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35-0177-03
0?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迅猛發(fā)展,我國相當一部分既有高速公路已然不能滿足新時代經濟發(fā)展的需求。一些既有高速橋梁改造工程,會面臨橋梁寬度不足的問題。通常情況下改造有拆除重建和整體拼寬兩種方式,為了經濟效益及快捷施工,通常采用拼寬施工。本文針對采用9個橫隔板拼接7個橫隔板T梁(舊橋)和5個橫隔板T梁(新橋)受力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其應力分布及傳力機理。本文以青口大橋福銀拼寬橋梁為依托,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結構受力,希望能為同類型橋梁的建設提供計算參考。
1? 工程概況
1.1 橋型結構
主線高架橋左幅為(5×30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T梁)+(5×30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T梁)+(23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5×30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T梁)+(6×30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T梁),總長653m;下部構造為柱式墩、鉆孔灌注樁基礎。
主線高架橋右幅為(23+4×30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5×30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T梁)+(23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5×30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T梁)+(6×30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T梁)+(6×30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T梁),總長826m;下部構造為柱式墩、鉆孔灌注樁基礎。
1.2 拼接結構
新、舊橋拼接時,通過橫隔梁將新、舊橋主梁的腹板連接起來,消除整體撓度差;通過現澆混凝土濕接縫將新、舊橋主梁翼緣板連接起來,防止新、舊橋主梁翼緣在外荷載作用下出現局部撓度差,影響拓寬橋梁的正常使用。新、舊橋主梁之間的拼接結構如圖1所示。施工時按設計要求保留舊橋邊梁,拆除混凝土防撞欄,鑿除部分舊橋邊梁翼緣混凝土及橋面鋪裝,保留翼緣鋼筋,與新橋邊梁翼緣預留鋼筋進行焊接。
2? 計算目的及內容
2.1 計算目的
福州繞城公路東南段青口互通H、G匝道接入福銀高速公路主線高架橋,原設計拼寬段橋梁采用181片30m預制T梁與既有的福銀高速公路30m預制T梁拼接,拼寬部分的T梁架設后需靜置6個月并采取精軋螺紋鋼與舊橋橫向連接,設有7道橫隔梁。但是,該項目全線30m預制T梁橫隔梁均按新標準圖中5道設置,使得現有的30m預制T梁模板無法用于拼寬段T梁預制,重新加工模板將導致工期延誤。為解決該問題,加快施工進度及滿足工期要求,新橋擬采取30m預制T梁現行標準梁型即5道橫隔梁,與舊橋原7道橫隔梁進行拼接的方案。但是,除端橫梁和中橫梁外,由于新、舊橋橫隔梁沿縱橋向相互錯位,存在應力沿Z形路徑折線傳遞的問題,因此,通過詳細的有限元分析來確認該拼寬技術的可行性及影響程度,并確定新舊橋梁橫梁拼接方式是否合理。
2.2 分析計算內容
①建立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T梁橋有限元模型,分析各項長期荷載作用下拼寬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T梁橋的受力,明確各項長期荷載對拓寬長聯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橋的影響程度及影響規(guī)律,并通過對比分析確定各項長期荷載中哪個為主要影響因素。
②根據有限元分析結果,進行拼接縫構造優(yōu)化及完善,確定最優(yōu)的新、舊橋梁橫梁拼接方式,應用于實橋拼寬工程中。
3? 預應力混凝土T 梁橋拼寬方案
青口互通福銀高速主線高架橋位于福州繞城高速公路東南段的舊橋T 型主梁間采用7 片橫隔梁連接,分別布置于支點處、L/6、L/3、L/2、2L/3 和5L/6 處。新橋T 型主梁間擬采用新標準圖中的5 片橫隔梁連接,分別布置于支點處、L/4、L/2、3L/4??梢钥闯?,除端橫梁和中橫梁外,新、舊橋橫隔梁布置形式并不是一一對應關系,采用9片橫隔梁拼接。由于新、舊橋橫隔梁沿縱橋向相互錯位,存在應力沿Z形路徑折線傳遞的問題。
4? 計算依據及模型建立
4.1 結構計算依據
①道路等級:高速公路;
②設計車速:100km/h;
③設計荷載:汽車:公路-Ⅰ級,溫度:體系升降溫
±25℃;
④橋梁設計基準期:100 年;
⑤結構設計安全等級:一級;
⑥環(huán)境類別:Ⅰ類;
⑦抗震設防標準:設計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基本烈度小于VI 度,按VIII 度設防。
4.2 結構計算模型
采用橋梁專業(yè)軟件MIDAS/CIVIL 建立空間有限元模型,如圖3所示,全橋共1082個節(jié)點,2666 個梁單元。主梁與支座用彈性連接模擬。主梁頂部中心節(jié)點和支座頂部節(jié)點用剛性連接模擬,支座底部用一般支承固結。
4.3 設計荷載及荷載組合
①恒載。恒載為結構自重、二期恒載,其中二期恒載含橋面鋪裝、欄桿及橋面其它附屬設施。
②預應力。鋼絞線抗拉強度標準值fpk=1860MPa,彈性模量Ep=1.95×105MPa;預應力鋼筋錨下張拉控制應力σcon=1395MPa;鋼束松弛終極值與控制應力之比取0.3,錨具變形和鋼筋,回縮值:每端6mm;管道摩阻系數μ=0.25;管道偏差系數k=0.0015。
③活載。汽車荷載:公路-I 級。當橫向布載車道數大于2 時,按規(guī)范進行折減。
④混凝土收縮、徐變?;炷潦湛s徐變按《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 D62-2004)附錄F 的方法計算。收縮、徐變的終極時間取成橋后3650 天。
⑤荷載組合。根據《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 D62-2004)要求,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進行組合并用于應力、裂縫檢驗,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進行組合驗算結構承載力是否滿足要求。根據《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 D60-2004)第4.1.6條和第4.1.7 條規(guī)定進行荷載效應組合如下:
1)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基本組合
2)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
a)頻遇組合
b)準永久組合
5? 結構驗算分析
除與拼接縫相鄰的新、舊橋主梁外,拼接對拼寬后T梁橋其他主梁受力性能的影響很小,因此,為了研究與拼接縫相鄰的新、舊橋主梁的強度和剛度,本章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進行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下拼接縫兩側新、舊橋主梁全橋受力分析,以及橫隔梁強度驗算。
5.1 T梁汽車荷載橫橋向布載方式
根據MIDAS/CIVIL 計算得到新橋7#T 梁(即與舊橋拼接的T 梁)跨中影響線,并根據《公路橋梁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 D60—2004)的規(guī)定,沿橫向布設汽車荷載,分別布設2 車道、3 車道和4 車道,具體布載形式如圖所示。計算得到2車道、3車道和4車道的汽車輪載影響線豎標總和分別為0.889和0.882 3 車道車輪載影響線豎標總和較2車道小,主要是由于3 車道需要考慮橫向折減系數所致。因此,對于新橋7#T 梁最不利汽車荷載工況是2 車道布載形式,見圖4(a)。
5.2 T梁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驗算
按《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 D62-2004)第5.2.2 條規(guī)定進行抗彎承載力驗算。在承載力極限狀態(tài)下,預應力不作為荷載,而作為結果抗力的一部分。
①正截面抗彎承載力驗算。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新橋T梁的正截面抗彎承載力驗算結果如圖5所示,從圖5中可以看出,拼寬T梁的正截面抗彎承載力滿足要求。
②斜截面抗剪承載力驗算。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新橋T 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載力驗算結果如圖6所示,從圖6中可以看出,新橋T 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載力滿足要求。
5.3 橫隔梁承載能力計算
根據MIDAS/CIVIL 計算得到9 片橫隔梁拼接時新、舊橋跨中拼接橫隔梁影響線,并根據《公路橋梁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 D60—2004)的規(guī)定,沿橫向布設汽車荷載,分別布設2 車道和3 車道。
①抗剪承載能力驗算。
由于拼接橫隔梁與舊橋T 梁間連接能力較差,因此,偏安全考慮,截面抗剪面積僅考慮預應力精軋螺紋鋼筋面積。鑒于橫隔梁的永久效應很小,計算中可忽略不計。9 片橫隔梁拼接時,剪應力: ■
由此可以看出,9 片橫隔梁拼接時,截面剪應力均小于4根Φ32預應力精軋螺紋鋼筋容許剪應力270MPa,故橫隔梁滿足抗剪承載能力規(guī)范要求。
②抗彎承載能力驗算。
偏安全考慮,拼接橫隔梁截面抗彎承載能力驗算按單筋矩形截面進行計算,僅考慮預應力精軋螺紋鋼筋的貢獻,且橫隔梁截面高度取T 梁翼緣板底部至梁底高度。因此可得橫隔梁截面抗彎承載能力為:
■
■
■
鑒于橫隔梁的永久效應很小,計算中可忽略不計。采用9 片橫隔梁拼接時,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彎矩效應值分別為425kN·m,小于拼接截面抗彎承載能力值514kN·m,故拼接橫隔梁抗彎承載能力滿足規(guī)范要求。
6? 結論
采用此種方案拼接的新橋和舊橋主梁,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新橋和舊橋T梁正截面抗彎承載力和斜截面抗剪承載力均滿足要求;橫隔梁滿足抗剪承載能力及抗彎承載能力滿足規(guī)范要求。目前福銀拼寬橋梁已經通車,運行狀態(tài)比較理想,結構安全可靠,為以后橋梁施工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鄭振飛,吳慶雄著.斜彎橋跨分析的廣義梁格法.
[2]JTG D60-2004,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S].
[3]JTG D62-2004,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S].
[4]DB43/T 801-2016,二次張拉低回縮鋼絞線豎向預應力短索錨固體系設計、施工和驗收規(guī)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