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翕 陳若梅 李艷
摘? 要: 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教學理念不斷更新,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已被普遍采用。以藍墨云班課為支撐,采用基于移動技術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Windows 程序設計基礎.net”課程中實施。實踐證明,該模式對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習興趣和提升教學有效性有著積極作用。
關鍵詞: 藍墨云班課; 翻轉課堂; 教學模式; 移動技術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文獻標志碼:? ? ? 文章編號:1006-8228(2019)12-105-03
Design and practice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based on “Moso Teach”
Sun Xi, Chen Ruomei, Li Yan
(Shaanx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ntinuous updating of teaching concept, flipped classroom has been widely adopted as a new teaching mode. Supported by “Moso Teach”, the mobile technology based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s adopted in the course of "Windows Programming Foundation .net".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is mod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enhancing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Moso Teach;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mobile technology
0 引言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智能設備和移動終端不斷更新,移動學習已成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線上、線下學習需求。
“翻轉課堂”近年來逐漸成為國內外教育改革的研究熱點[1],而藍墨云班課是一種通過使用移動智能設備開展課堂教學互動的平臺。
本文以Windows程序設計基礎.net課程教學為例,論述了使用該平臺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和實施,實踐證明,翻轉課堂能夠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并顯著提高教學質量。
1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最初的教學實踐來源于美國林地公園高中,其基本思路:課前由教師提供學習資料,并提出一些問題要求學生尋找答案。學生在課前完成新知識點和概念的自主學習,課堂成為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場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交流討論和拓展提升[2]。
傳統教學是課上教師講,學生聽,課后再完成作業(yè),而翻轉課堂是利用信息技術,對傳統教學中師生角色定位及課堂時間使用進行重新建構,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進行顛倒安排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3]。
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把需要學習的資料放在網絡上,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這種學習平臺很多,其中一個平臺就是藍墨云班課。
2 藍墨云班課
藍墨云班課是基于移動網絡環(huán)境下,利用手機等移動智能設備開展課堂內外及時反饋互動教學的信息化教學平臺[4]。該平臺以教師在云端創(chuàng)建的班課空間為基礎,為學生提供移動設備上的視頻、課件、資料、消息推送、作業(yè)等服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隨時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如投票問卷、頭腦風暴、答疑討論等。
藍墨云班課為移動環(huán)境下的泛在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學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獲取所需的任何信息,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授課和學習模式,同時把教師和學生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促進了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線上線下的交流互動和資源共享。
3 基于藍墨云班課的Windows程序設計基礎.net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
3.1 Windows 程序設計基礎.net課程現狀
Windows程序設計基礎.net是高職計算機專業(yè)的核心課,培養(yǎng)學生掌握C#語法,了解面向對象的設計和編程方法,同時具有進行C/S軟件體系結構程序設計、分析、編碼和測試的能力。該課程學時為36,包括理論課和實驗課。內容多,課時少,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覺得難度高,對簡單的程序勉強還可以接受,但是對一些復雜語言結構的理解、動手編寫程序并上機調試運行感到很困難。C#語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語法規(guī)則比較抽象,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教學內容,存在較大的壓力。因此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不高,自主學習的意識不強。
為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Windows程序設計基礎.net教學中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3.2 教學設計
根據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本課程以藍墨云班課為支撐,從課前任務、課堂活動和課后反饋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設計。教師課前將課程相關的資料上傳到網絡,學生使用手機、筆記本等載體提前學習,通過在動手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和難點,或者在課前自測時發(fā)現問題。而課堂教學則以“問題”為中心,開展協作學習,幫助學生解決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課后學生借助平臺開展課后拓展學習,對知識點加以鞏固。
基于藍墨云班課的Windows程序設計基礎.net翻轉課堂教學模型設計如圖1所示[5]。
3.3 教學實施
本文以Windows程序設計基礎.net課程第6章ADO.NET——非連接狀態(tài)下的數據存取為例,具體說明基于藍墨云班課的翻轉課堂教學實施過程。
3.3.1 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是影響翻轉課堂能否實施的關鍵,首先是教學資源的提供,其中微課視頻是最重要的一個資源,好的微課資源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按照老師的教學思路學習相關的課程內容;其次是自測題的設置要能很好地反映知識點,這是老師得到學生課前學習情況的重要窗口。
學生通過藍墨云班課接收老師發(fā)送的學習資源、學習任務單,自行觀看視頻并完成自測題。老師通過藍墨云班課數據統計的功能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和測試題完成情況,更準確的把握教學重點,從而調整課堂教學。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在“答疑討論”中留言,老師及時進行解答。
教學資源發(fā)布后,所有學生的手機會收到即時消息通知,如果該學生瀏覽或下載過該資源,資源后面的數字可以即時統計,對沒有預習的學生可以進行提醒,方便教師監(jiān)督學生按時完成課前學習。
3.3.2 課堂活動
在ADO.NET——非連接狀態(tài)下的數據存取這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中,首先引入“超市商品管理系統”來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客戶端完成商品信息的瀏覽、添加、查詢、修改和刪除等功能。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前演示已完成的界面。學生看到了系統功能的實際運行效果,會對系統設計產生興趣,繼而尋找相應的知識點,為下一步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接下來根據課前設計的學習任務單上的問題,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第三步讓學生回顧前導課程數據庫基礎并設計出數據表,在Microsoft SQL Server2012中實現。然后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ADO.NET對象的對象模型”進行講述,舉例介紹Connection、Command、DataAdapter、DataSet幾個對象之間的關系并示范如何使用Visual Studio2017集成環(huán)境實現所需要的功能。
隨后將班級分為4個小組,每個小組介紹一個ADO.NET對象,繼而歸納出客戶端應用程序與數據庫之間進行交互的步驟。在明確了數據存取步驟以后,下一步討論系統的設計界面,將系統功能模塊中需要實現的內容進行分組設計。設計完成以后分組進行演示,在演示結束后各小組之間可以相互評價。
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對本節(jié)課知識點的歸納,將知識點進行梳理并讓學生在課后完成一個與教學案例相似的練習,鞏固知識。
3.3.3 課后拓展
課后階段,師生在藍墨云班課的作業(yè)任務模塊中進行教師評價、學生互評,以此來檢驗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且學生間作業(yè)的互評增加了評價的公平性和客觀性。此外教師可以發(fā)起調查問卷或者答疑討論,以便及時解決學生對新學知識的疑問,增強師生之間的聯系。教師在課后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借助藍墨云班課的數據分析能力,及時了解學生的過程考核情況(所有的考核結果最終都量化為經驗值)。通過分析考核結果制定下一次課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任務。
4 教學效果分析
在使用基于藍墨云班課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后,為了了解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在本課程結束時組織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調查顯示,90%以上的學生對基于藍墨云班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持肯定的態(tài)度,認為該教學模式在調動學習主動性和增強師生間交流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有利于提高自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也有學生指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的同學沒有積極參與,其態(tài)度影響了組內其他小組成員的學習。學生提出幾點建議,首先,教師要盡可能早的上傳學習資源,方便學生安排時間學習;其次,希望老師在小組分配上更加合理,能給學生更多機會進行展示。
此外,在階段性測試和期終考試中,學生的考核成績比之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5 結束語
本文針對高職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將藍墨云班課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并在《Windows程序設計基礎.net》課程中進行了實施。該模式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師開展個性化教學。但是受學生學習能力、教師教學能力和評價機制的制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教師課堂講授的知識點放到課前的自學環(huán)節(jié),這在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的同時也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自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傳統課堂填鴨式教學的影響,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并不強,尤其對一些自我約束性較差的學生,在缺乏教師約束的情況下,可能基本知識點都無法掌握,這就影響到翻轉課堂實施的首要環(huán)節(jié)。
其次,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和設計的課堂活動也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順利實施的重要因素。課外的“知識傳授”主要是教師提供的視頻資料,教學視頻的好壞是能否將課外時間最大延伸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所以,質量高的教學視頻是實施翻轉課堂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視頻制作上要充分考慮到時長、視覺效果、知識凝練等,避免單調的講述。同時教師還應該使用平臺提供的統計功能,將課前學習獲得的經驗值作為平時成績考核的一部分,以此來對學生加以適當的約束。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否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取決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程度。一方面通過在平臺的交互,教師對學生課前的學習情況要有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教師要對課堂時間進行合理化安排,通過分組討論、頭腦風暴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度。這對教師在課堂把控能力、合理設計教學活動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如何建立一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以實現對學生學習過程評價和結果性評價,也是考驗教師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才能逐步完善該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huán)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2] 單好民.翻轉課堂在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證研究[J].計算機時代,2017.7:81-84
[3] 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fā)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7:5-16
[4] 袁納新.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翻轉課堂的實踐研究——以《NAT技術的應用》教學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 10:179-182
[5] 郭曉艷.基于實踐的高校翻轉課堂教學及其改善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6.3: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