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娟
摘 要:我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感化人、教育人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語文是小學階段的重要科目,是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如何將小學語文教育與傳統文化傳承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不斷學習與積累傳統文化,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是任課教師關注的重點。文章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經驗以及小學語文相關教學內容,探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有效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4-17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30-0052-02
我國的傳統文化涉及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良好的塑造人、教育人的作用。在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能在提高教育效果的同時,使學生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意義重大。語文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點,涉及內容寬泛,且部分知識和傳統文化聯系緊密,因此,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是可行且有效的途徑??v觀語文教育可知,小學生求知欲旺盛、記憶力好、可塑性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可獲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一、字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字詞是小學語文的基礎,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傳統教學中,多數教師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或通過組詞、造句等學習、記憶字詞。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此種方法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感,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與形式,將傳統文化融入字詞教學中,使學生在掌握字詞的同時,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一方面,教師要明確字詞教學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明確教學目標,把握字詞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提高教學的針對性以及課堂時間利用率,這樣才能獲得預期教學目標。另一方面,注重積累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融入字詞教學中,可降低學生學習的枯燥感,因此,教師平時應通過訂閱傳統文化書籍或通過網絡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積累傳統文化知識,將傳統文化和字詞教學結合起來,豐富字詞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在了解傳統文化的同時,扎實掌握字詞。
在字詞教學中,教師為拓寬學生視野,可根據教學目標收集對應的成語小故事視頻,如《中華成語故事》《成語故事》,借助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觀看。因視頻里面的故事以動畫片的形式展現,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且很多學生對多媒體技術充滿興趣,因此,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的印象。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不僅學會成語的讀音、寫法,更知道其表示的含義,避免以后再錯用成語。當然,為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教師可定期舉行“成語接龍”活動,活躍課堂氣氛,在增添學習趣味性的同時,擴充學生的字詞量。而且結合學生的表現,教師可給予學生適當表揚,如口頭表揚或發(fā)放小獎品,激勵其再接再厲,在班級中營造學習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同時,在字詞教學中,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加強自主學習,如購買相關書籍,在課余閱讀或背誦《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等,使學生在盡快掌握字詞的同時,感受與學習傳統文化,為其更好地發(fā)揚與繼承優(yōu)良傳統做好鋪墊。
二、課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課文教學包括的內容較多,如語言表達技巧、修辭手法、主旨大意等。但在傳統語文課文教學中,教師要么要求學生記憶字詞,將有趣的課文學習活動變?yōu)榭菰锏淖衷~記憶;要么要求學生“不求甚解”地背誦課文,削弱了語文課文的教育價值。眾所周知,小學語文課文由教育專家仔細斟酌、篩選而成,不僅具有較好的可讀性,而且具有良好的觸動人、教育人的作用。為了更好地開展語文課文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語文課文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一方面要做好充分備課準備。除做好字詞教學外,教師還應從整體上把握課文主旨,認真研究課文的教育價值,在課堂上為學生認真剖析課文,使學生的思想得到提升、行為得到改善。另一方面,教師要滲透傳統文化。為增強課文學習的趣味性,教師應注重聯系與課文相關的傳統文化,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將傳統文化穿插其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文主旨大意的把握。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課文,如《孔子拜師》《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等。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熟練掌握課文中講解的故事,更要讓學生能夠領悟、學習蘊含在故事中的優(yōu)良品德。例如,教師在講解《孔子拜師》一課內容時,教師先為學生講解孔子取得的成就,即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鬃又匀〉萌绱烁叩某删?,與其學習態(tài)度、良好的品行不無關系,而后進行課文的講解。在教學中為使學生認識到孔子拜師的不辭勞苦,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找出相關語句,如“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鬃有卸Y以及孔子所說的話語“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體現了孔子謙遜有禮、虛心求教的優(yōu)良品質。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使學生關注其中的傳統文化。這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啟發(fā),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優(yōu)良的品德,如刻苦努力、不怕困難、謙虛好學、尊敬師長等。
三、拓展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拓展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不僅有助于學生積累字詞,提升其遣詞造句的能力,而且可以很好地陶冶學生情操,拓展學生視野。然而部分教師拓展教學質量差、效率低,主要體現在:其一,不注重拓展教學管理。部分教師開展拓展教學活動時,目標不夠明確,只是要求學生自由學習,對學生缺乏管理,導致部分學生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其二,拓展學習內容單一。部分教師要么不注重學生學習內容的擴展,要么擴展內容非常有限,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優(yōu)化小學語文拓展教學效果,教師應注重以下內容的落實:一方面,做好拓展教學管理。開展拓展教學時,教師應為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如熟練掌握字詞、把握主旨大意、背誦優(yōu)美的語句段落等,在目標的驅使下,促使學生自覺、認真地學習。另一方面,借助傳統文化豐富、拓展教學內容。教師將與傳統文化相關書籍納入拓展教學范圍之中,給學生提供了更多了解傳統文化的機會。同時,拓展教學結束后,教師可舉行傳統文化知識競賽活動,引導更多的學生了解、學習傳統文化。
在小學語文拓展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方式靈活多樣,教師應充分利用學??衫玫馁Y源,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拓展教學環(huán)境、豐富的拓展教學素材。首先,教師可以去圖書館借閱相關圖書,如《三十六計故事》《中華寓言故事》《史記》等,把它們分發(fā)給學生,供學生拓展學習之用。同時,為加深學習印象,提高拓展教學效果,教師應給學生留下討論、思考的時間,鼓勵學生進行討論,總結從讀物中學到的知識,談談自己學習后的感受。例如,通過學習《三十六計故事》,學生能感受古代人的智慧,為其以后的做事提供參考;學生通過讀《中華寓言故事》在增加語文知識儲備的同時,也充分體會寓言揭示的道理;通過讀《史記》,學生不僅能積累相關故事,而且能深刻體會古人在文學上的造詣。
四、作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學生普遍反映作文難度較大,寫作時要么打不開思路,無話可說;要么“無病呻吟”抒發(fā)一些假的情感,無法打動人,不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究其原因在于:其一,不注重作文素材積累。眾所周知,作文是“輸出”,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尤其需要學生做一個有心之人,平時注重作文素材的積累。然而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指導不到位,學生不注重積累,寫作時即便挖空心思,也很難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其二,作文題目老套。教師布置的作文題目太過老套,如“一件小事”“我的同桌”“我的老師”“我的媽媽”等,雖然與學生生活較為接近,但學生寫作內容大都千篇一律,沒有創(chuàng)新。為改變上述現狀,教師應注重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一方面,為學生講解傳統文化知識,包括風俗習慣、人物故事等,鼓勵學生做好傳統文化知識積累,如摘抄傳統文化知識。同時,鼓勵學生聯系生活,收集傳統文化知識。另一方面,做好作文寫作引導。教師可在講解傳統文化知識后,要求學生進行寫作,在習作中談談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理解。鼓勵學生將傳統文化知識融入作文中,大膽創(chuàng)新。
為將傳統文化巧妙地融入作文教學中,獲得預期的作文教學效果,教師應探索與應用相關策略。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講解相關的傳統故事,要求學生認真聽講,而后圍繞傳統文化進行寫作。作文可以是對某個人物的看法,也可以寫自己獲得的啟發(fā)。采用該種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有話說,而且學生的作文內容較為新穎,寫作熱情很容易被激發(fā)。另外,中國傳統節(jié)日如春節(jié)、端午節(jié)、元宵節(jié)等,都蘊含著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傳統節(jié)日進行寫作,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理解,讓學生更好學習節(jié)日中的優(yōu)良品德。如春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節(jié)日,教師可要求學生查閱資料了解春節(jié)的由來以及春節(jié)的傳統等。如在春節(jié)中貼“?!弊?,是人們?yōu)榱思耐袑π腋I畹南蛲?,以及對美好未來的祝?在春節(jié)中向長輩拜年,體現出尊敬長輩的優(yōu)良傳統。
五、結語
我國傳統文化覆蓋面廣,為使其更好地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從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與效率,教師應注重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與積累,積極尋找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最佳契合點,尋找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有效方法。
另外,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較多,包括字詞教學、課文教學、拓展教學、作文教學等,教師應認真分析不同教學內容,搜集蘊含在背后的傳統文化。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授課準備,將傳統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中,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新鮮感,使其通過語文學習,既掌握語文知識,又了解我國傳統文化,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1]陳蘭玉.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滲透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2):114-115.
[2]趙 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探究[J].寧夏教育,2019(2):71-72.
[3]盧燕飛.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探索[J].智庫時代,2018(47):263-264.
[4]石曉思.小學語文教學中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45):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