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惠(濟寧職業(yè)技術學院 山東 濟寧 272000)
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wèi)生與健康大會上發(fā)表的講話中提到了要建立“健康中國”,2017年10月,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再一次強調要實行健康中國的戰(zhàn)略,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務,健康中國已經成為我國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戰(zhàn)略,體現(xiàn)了我國為全球健康治理、爭取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貢獻力量的決心。而學校體育是促進健康工作重要的場地,在健康中國的實施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高校體育又是學校體育中最重要的部分,且高校體育是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的最基本的途徑?!敖】抵袊钡睦砟罹褪谴龠M人民群眾的健康,大學生這一群體的健康發(fā)展更是受到各界的關注,因此在健康中國的背景下,研究高校體育課程的優(yōu)化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
健康中國背景下大學生體育課優(yōu)化發(fā)展的可行性分析。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wǎng)、維普網(wǎng)等網(wǎng)絡資料庫,搜索與健康中國、大學生體育課程、課程優(yōu)化等方面的相關文獻,下載后閱讀,借鑒文獻為文章的撰寫提供理論的支持,為可行性提出有理論依據(jù)的建議和對策。
(2)專家訪談法。
因研究的對象范圍廣泛,為了更加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需求,文章撰寫前與相關的專家教授進行訪談,設計訪談綱要,對健康中國的形式、大學生體育課存在的問題、建議進行訪談和總結,以期提供可行的對策來優(yōu)化大學體育課程。
(3)邏輯分析法。
對獲得資料進行整體、歸納,然后進行分析,為文章的撰寫提供邏輯支持。
通過專家訪談,對于當前大學生的體育課程存在的問題進行咨詢,總結出目前大學生體育課程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四個方面:
(1)教學方法不能與時俱進。
當代大學生處在一個信息非常便利的時代,當前的微信、QQ、抖音等娛樂軟件都吸引著他們,同時也讓他們的視野更加廣闊,古代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轉變?yōu)楝F(xiàn)代的話應該是“讀萬卷書不如網(wǎng)絡傳播”,信息的暢通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課程帶來了挑戰(zhàn)。體育課程的教學方法仍然是簡單的“教師講完學生自己練習”的話,一定不會吸引學生認真學習。例如,體育課自由練習的時候,就會有一部分學生坐到操場邊上去看手機,幾個人圍在一起玩手機游戲等,這樣的現(xiàn)象就已經說明,看手機、玩游戲要比上課本身重要,簡單的上課已經無法吸引學生。因此,當前大學生體育課程教學方法不能與時俱進是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2)課程形式單一。
長久以來,我國的應試教育嚴重影響了我國教育的改革,時至今日我國的中小學的“作業(yè)”問題仍然存在,“高考”制度也依然是篩選人才的主要途徑,體育課程被占用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而在大學的體育課程中,教學形式仍然非常單一,大多數(shù)的高校中,體育課程仍然以三大球、田徑、羽毛球、乒乓球等項目的學習和教學為主。普通院校和體育學院的目的性不同,普通院校中以增強學生體質為主,但是形式的單一就影響了學生對體育課的喜愛,一般情況下,體育老師就是跑跑步、熱熱身,然后對運動項目的動作進行重復的練習,大部分學校的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45分鐘,在學生還沒有感受到真正學到東西的時候,已經結束了。此外,課程形式的單一也影響了體育教師能力的提升,長此以往,教師對體育教學興趣降低,體育科研方面的成績就得不到提升。
(3)體育硬件設備的不平衡發(fā)展。
體育硬件設備是指體育場地與設施。這與所在學校的經濟、地域以及學校性質相關。一般來講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學校體育設備建設較完善,而在一些經濟欠發(fā)達的地區(qū),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qū)基礎性設施可能就不健全。另外,公辦院校的體育硬件一般要比民辦院校的體育場地硬件好,主要還是因為政府投資和個人投資的問題,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民辦院校的體育場地設施也是比較健全,但是創(chuàng)新型的設施設備沒有,更多的是追求有就可以了。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基礎設施設備的支持,體育教學就無法真正吸引學生的興趣,也無法滿足學生日益追求的時代潮流和時代運動。
(4)政策強制性不夠。
現(xiàn)在,我國的教育事業(yè)特別是九年義務教育是具有強制性的,義務教育已經普及,但是大學教育主要是學分制或者是重修制,特別是體育課程,按時上課、按時參加體能測試,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完成了體育的學分,沒有其他的要求和措施。這樣也就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程的不重視。相比于其它課程,體育課程的學分非常好修,不用每天去讀、背、學以及去和老師認真的溝通和交流。雖然專業(yè)體育院校有不同的教師和方法,但是促進學生身體素質普遍增高不僅僅是發(fā)展體育人才,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動”起來,從而真正增強學生體質,為國民素質的提高貢獻一份力量。沒有政策方面的有利支持或者是強制,那么體育課程仍然無法受到學生的重視,也無法收到學校的重視。
以上這些問題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對于高校體育教育而言,沒有平衡性,在較為發(fā)達的城市,學校的設施設備會很完善,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來進行教學授課,而對于偏遠地區(qū)而言,設施設備達不到要求,引進體育人才較為困難,自然就無法很好的改善這樣的局面,因此,對于優(yōu)化體育課程而言,最重要的還是國家政策、財力、物力等方面的直接支持,而對于一些民辦高校而言,國家也應該重視起來,加強對他們設施設備的監(jiān)督,促使他們完善體育設施設備,然后引進一定的體育人才,逐漸改善現(xiàn)狀。但是在健康中國的理念下,教育部門對高校的體育課程也會重視起來,為了促進健康理念深入學生,對于大學生體育課程的優(yōu)化提出一些可行性的途徑。
(1)提高體育教師師資隊伍建設,改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大學生群體是一群18-19歲的年輕群體,他們陽光、活躍、個性。就像毛主席說的“你們是早上的朝陽,是祖國的希望”,而作為體育教師,不能為了好管理、好上課就抹殺他們的個性、活躍甚至是驕傲,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體育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和素養(yǎng),不能按部就班,要隨著新時代的步伐,活躍在學生前方。比如,現(xiàn)在很多的中小學,學生們不愿意做操,學校的校長和教師就會采用各種吸引學生的、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有的校長會帶領學生一起跳當下較為流行的廣場舞,有的教師為了增強大家的興趣,會將各器材送到學生手中。作為高校的體育教師,也應該發(fā)散思維,改善教學方法,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引起他們的喜愛,才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2)完善體育課程的考核。
既然體育課程自身有其特殊性,那么針對它的考核就應該考慮其特殊性,不能簡單的“修滿學分”就可以。在健康中國的背景下,高校體育課程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為了真正實現(xiàn)增強學生體質的基礎目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促進學生主動“上課”,所以更加需要完善體育課程的考核制度。促進學生主動上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考核的強制性,這種強制性的對象不僅僅是學生,也是老師。考核方面可以結合普通高校專業(yè)課的方式,不僅僅是“跑步”,對于一些健康課程也是需要進心考核的,讓學生不僅僅會跑步,還會懂跑步,知道怎樣去運動,在平時體育測試考核的基礎上,加上“理論課程”的考核,也讓學生對待體育課程上有危機感,也要去主動的學習、去討教、去背誦知識,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有危機感,最起碼對體育課程而言,可以促進學生“被動的上心”。
(3)將加強學生鍛煉與學生思想追求結合起來。
對于當代的大學生而言,運動其實已經轉變?yōu)橐环N“時尚”,他們可以邀請朋友、親戚,去跑步、去健身,或者有個人的健身教練,因此在隨著學生思想變化的同時,課程也要與學生的思想追求結合起來。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天生的熱愛運動,這就需要體育教師的引導,將體育與學生的思想追求相結合。目前很多高校選修課中開設了“養(yǎng)生課”,也吸引了大量學生,說明學生對于健康的追求是熱愛的,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雖然讓體育鍛煉成為學生的一種日常生活是一個很難達到的目標,但是最起碼可以讓學生體會到體育課程不僅僅是單純的跑、跳、投。逐漸改變傳統(tǒng)的體育課程在人們心中的形象,當然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可以在全面了解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狀態(tài)的基礎上,制定出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方案。
(4)整合資源,開展“競技類”吸引校外資源。
在健康中國的背景下,高校體育是實現(xiàn)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的重要的也是唯一的途徑,但是需要明白的是,雖然是主場,但是不能孤島,整合各種資源,在普通體育課的基礎上,開展“健身類”課程,充分體現(xiàn)高校體育課的優(yōu)勢,也可以在這樣的基礎上,吸引社會各界人士,來參與學校體育健康,例如,許多的單位每年都會組織一些比賽,如籃球比賽、足球比賽等。一般來講,普通單位是沒有足球場地或者較為完善的籃球場地,所以可以開展“競技類”體育,吸引校外資源,在校內開展競技類項目也可以吸引學生的觀看,從另一方面講,高校也會逐漸的加強體育設施設備的重視,加大投資,完善體育硬件,同時也間接的促進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愛好,進而促進學生的愛好。此外,這種可以開放、共享的“競技類”項目,可以有效的促進社會群體對體育課程的新的認識,也讓大眾積極參與到運動中來,促進全民健身,進而為健康中國的偉大藍圖提供屬于高校的力量。
結合目前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的實際情況,目前高校體育存在教學方法不能與時俱進、課程形式單一、體育設施設備發(fā)展不均衡、體育課程考核缺乏強制性等問題,存在的這些問題都是沒有辦法一次性解決的,但是在健康中國戰(zhàn)略的背景下,為體育課程的優(yōu)化提供了機遇與挑戰(zhàn),各高校應該抓住這一機遇,對高校的體育課程的考核進行完善,促進學生主動的上課,將體育課程與學生的思想追求相結合,滿足時代的追求,同時也要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將體育課程推送到社會各界人士中,在提升學生體質的同時,促進全民健身,以“健康中國 ”為契機,為我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的優(yōu)化提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