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文勝(重慶市廣益中學校 重慶 400065)
中學體育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品質,讓學生在公平公正的環(huán)境下增強優(yōu)良的品質,體育教育可以強健體魄,在鍛煉身體的同時提高身體素質,為學習理論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增加學生身體健康,錘煉學生意志力,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上提高遇到困難堅持的精神。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精神,讓學生為榮譽而奮斗,而不是安于現狀,積極向上。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知道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和意義,讓學生在公平公正原則下體會到團隊合作的作用,把團結精神運用到今后的生活當中。新時代下的中學體育教學內容已經不是傳統(tǒng)的運動教學,還包括了愛國教學和意志教學等內容,因此也擁有了更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體育精神的熏陶能夠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的價值觀和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如籃球運動,這是一項需要集體意識的體育運動,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默契,而體操運動則能鍛煉學生堅忍不拔的毅力。每一項體育運動都有其特殊和積極的意義,老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發(fā)揮體育課程獨有的優(yōu)越性,從實踐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在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起到主導作用,是體育活動的策劃者與組織者,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水平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就目前情況來看,中學體育教師仍然存在著整體素質不高、專業(yè)水平低的問題,無論是在理論知識上還是在教學思想上都存在漏洞,阻礙體育教學的順利展開。目前,大多數學校都是很少的體育老師帶很多班,老師分派不均勻,一個人的精力耗費過多,導致大多數老師沒有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出現教學能力不足的現象,都影響著體育教育。
在我國傳統(tǒng)教學的背景下,大多數學校的體育課還是以體育老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在體育鍛煉中學生不積極,老師教學缺乏創(chuàng)新,古板的教學項目讓學生對體育鍛煉產生反感,從而沒有達到體育教育的目的。現行的體育教育同現代體育精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相互沖突的,由于教學方式的單一性,直接導致課堂缺少活力和升級,學生如果不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課堂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將難以得到提升。體育教師認為只要在活動中學生活躍程度高,大家全部聚在一起就是實現改革體育教學的原則,這種外在的熱鬧現象并不是代表學生內在的情感和學習體育的動力完全被激發(fā)出來。導致這種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不是體育教學工作者的教學觀念,而是因為當前,很多學校體育教師的人數較少,經常出現一個體育教師同時上好幾個班的體育課,不能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動態(tài)和情緒。在改革中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實際的指導,有的只是上級領導的幾個口號和建議而已。
由于我國現行的教育模式,對理論知識重視的程度較大,而忽略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很多學生認為體育課是浪費學習時間和精力,認為體育課開設影響到了文化課的學習,這些原因都導致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文化課老師也經常霸占體育課來講解文化課知識,學校和老師對體育鍛煉沒有高度的重視導致學生也沒有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事實上,開設體育課程不僅能夠使中學生的體能素質得到鍛煉,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團隊意識,如果學生無法調動對體育課程的參與積極性,將會使得體育課變成擺設,限制體育課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就學校領導而言,他們對體育也同樣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體育課是可有可無的,文化課才是中學生的學習重點,這一思維模式將會影響體育課程的開設質量,同時也影響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和體育教師的積極性。
學校沒有正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其進行分層評價,僅僅以成績來反饋學生的學習成果,不能全面考慮學生的個人素質,教學就不會獲得發(fā)展,也會讓學生喪失學習體育的自信心。在傳統(tǒng)的中學體育教學中,通常都是以學生的練習和運動效果作為主要的體育評價的依據,在中學體育教學改革中,這種評價的依據不能適應現代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要建立適應現行的教育方式和現代化發(fā)展的需求的評價體系,并以全面發(fā)展學生的素質教育為根本目標,要從科學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在整個學期的體育表現和成功進行考查??紤]學生的不同水平,在學習體育教育之后增加的程度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適應社會能力和生理與心理的特點如何。
由于互聯網和科技的發(fā)展,在各個方面都運用現代技術來解決出現的難題。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設備和技術的范圍越來越廣。如果在使用現代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沒有考慮學科的性質和教材內容,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最終也不會達到對學生的體育教育起到關鍵作用。反而學生會因為單一化的教學方式而漸漸失去學習的興趣。體育與其他學科最大的區(qū)別就是,進行體育教學時選擇的場地一般是室外,而其他學科通常是在室內,體育教材中的內容需要在身體運動的過程來進行學習。在體育教學中,學生要掌握鍛煉的知識技能和方法,需要在運動中去運用、掌握、理解和認識,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技能,也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合理的運用器材。由于體育課堂教學的地方都是校園內的操場,所以要運用現代的教育技術存在一定的困難。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一般為了讓學生理解教材的重點知識,都會在黑板上用粉筆不停的寫,對重點和難點的內容教師都是會親自講解和示范。這樣的效果沒有在實踐中取得的效果好。
為了更好地推動中學體育課程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學校領導團隊給予體育課程充分的重視,進行體育教育的建設和規(guī)劃,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正確認識體育課程的作用和價值。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對其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學生領導應該注重體育課程的多樣性,讓學生找到最適合的自己的體育運動,推動體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讓體育老師之間相互交流,總結經驗。通過改革,調動體育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渲染學生體育鍛煉的氛圍,激發(fā)老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同時,學校也應該積極引入一些體育器材,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體育運動環(huán)境,使學生在課余時間能夠得到體育鍛煉,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要想從根本上提升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還是需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摒棄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存在的缺陷和弊端,結合多媒體教學、分組教學、游戲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利用新時代的產物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性格特征、身體素質等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因材施教,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認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使學生得到多方面的培養(yǎng),在實現鍛煉學生體能目標的同時也能夠滿足學生求奇求異的心理。同時,在教學中,體育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充分發(fā)揮出體育課堂的作用。
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學生對于文化課的重視程度偏高,忽視體育課的學習。一方面是學校本身不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另一方面是時代發(fā)展的因素。如今在素質教育開展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應該端正學生對于體育的認識,讓學生真正的了解體育,熱愛體育。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比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體育辯論會,舉辦體育講座等等,通過這些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有利于體育課堂的樹立展開和進行,提升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
目前,很多中學生還沒有充分感受到體育文化的魅力,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體育精神的魅力,學??梢远嗯e行一些體育文化活動,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例如體育講座、體育知識競猜,等等,讓學生多了解一些體育知識,讓他們從心里熱愛體育。老師也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講一些關于體育的幽默小故事,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并對他們進行適當的思想引導,提高他們對體育的關注度,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也可以組織觀看體育賽事,在講解體育知識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體育鍛煉的意義,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團隊協作精神,在生活中也實現公平公正原則。
體育教學不光是讓學生學習一些自身就可以完成的動作,還可以結合體育器材進行學習。適當地讓學生使用體育器材,會讓訓練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器材的使用,在鍛煉的同時增加體育知識。比如力量訓練,不一定是傳統(tǒng)的俯臥撐,可以讓學生使用啞鈴,這樣子學生的肌肉訓練效果會更好。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高效的教育,防止學生在使用器材時誤傷自己。
體育不僅能夠鍛煉中學生的體魄,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學校重視體育課程的開展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符合時代發(fā)展趨勢,有利于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綜合性人才。在培養(yǎng)學生鍛煉積極性的同時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體育鍛煉的樂趣,在學習文化課的同時緩解壓力,對學習起到關鍵作用。體育精神的熏陶能夠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鍛煉堅強的體魄和培養(yǎng)團隊協作的能力。學校和老師應當重視體育教學改革,緊跟時代的步伐,創(chuàng)新教學課堂,讓中學生能夠在體育課堂中獲得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