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程應激發(fā)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同時,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fā)展?!?/p>
我在實際的授課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語文教學中的弊端。例如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文言文中教學,朗讀教學日漸消失,幾乎全都是集體朗誦,再也不講究詩詞音律的審美體驗,甚少能深刻感受詩詞韻味。吟誦這種經典而最具古典文化特色的形式日漸式微??菰锏恼n堂,極大的打消著學生學習古文的積極性,消磨著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下面我以實際教學中《愚公移山》的朗讀指導的片段為例,談一談演繹教學法。
案例描述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學生對本課較為了解。本單元要求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那么如何讓現(xiàn)代人跨越千年,去體會古人的想法呢?此時教師適當的運用演繹的方法,好處十分明顯。
片段一:
師:愚公為什么要移山?
生:太行王屋二山……出入之迂也。
師:想一想,如果你家門前就有這兩座大山,上學的時候,可能你要提前兩三個小時就要起床,稍微晚出發(fā)一點兒就會遲到;周末的時候想約上三五好友一起游戲,甚至于打電話的手機信號都會被影響。那么你面對這樣的兩座大山你會怎么做呢?
生:大山真是太可惡了,我也會像愚公一樣,把這礙事的大山搬走!
師:老師仿佛看見了愚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p>
片段二:
在將愚公之妻和智叟的話對比著講解完之后,師提出一個問題:
師:當愚公正在辛苦的移山,這時旁邊一個討厭的老頭,不忙幫也就罷了,還在不停的聒噪(教師做出挖山搬石頭的動作),如果你是愚公,你會一直聽下去么?
生:齊說不會。
師:那么愚公又是如何反擊的呢?
生: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師:指導朗讀,同樣注意角色的代入感。提示學生,每個人此時都是愚公。
當你在反駁一個人的時候,你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注意平調以及重音,“固”、“徹”、“孀妻弱子”讀的重一些,表現(xiàn)愚公對智叟的失望。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頂針,短句中的第一個和最后一個字重音來讀,節(jié)奏要快,但需要注意的是:節(jié)奏快也要有停頓,有氣勢不等于大聲喊?!盁o窮匱也”節(jié)奏要適當放慢,字也慢讀并拉長音,讀出子孫繁衍之感。
當人的力量無限大時,再高的山也變得渺小,所以,“而山不加增”就讀得速度漸減,“何苦而不平”要讀得鏗鏘有力,字重讀。
師:聽到這樣鏗鏘有力的駁斥,智叟會是什么表情呢?
生:他啊,可能還會不甘心的張開嘴,但是他最終還是“亡以應”了。
生:太痛快了,這個聒噪的老頭終于閉嘴啦!
……
從理論的角度出發(fā),演繹是由一般原理到具體事物的推理過程;而從事物變換角度來思考,演繹則是對事物的呈現(xiàn);演繹法運用于教學中,即是通過表演的形式把一系列的語言文字符號形象化地表現(xiàn)出來。具體到語文學科之中,語文演繹教學法就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從文本出發(fā)借助其他教學手段再現(xiàn)語言文字內容的一種教學方法。更是將情景演繹教學法與實際教學法有效結合的一種教學手段。情景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題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方式?;趯嶋H的授課,針對演繹教學法,我覺得其有如下優(yōu)勢:
一、角色轉換,拓展學生思路
一篇古文未學習前,可能因他晦澀的語言,會讓他如陽春白雪般觸不可及,可能因年代的久遠,會讓我們對文中的人物存在了解的鴻溝。教師完全可以指引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將自己假設成文中的主人公,或者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有和古文中的人物相同的際遇時,自己會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說。拓展學生思路,大膽的去想、去實踐,與文中人物來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如此,一篇古文仿佛實現(xiàn)了由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的轉變!
二、場景演繹,調動學生積極性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老師處于一個教授者的位置,給老師貼的標簽往往都是類似“嚴肅呆板”、“不茍言笑”等的詞匯。但是現(xiàn)在的課堂,越來越不允許老師以這種傳統(tǒng)的模式進行教學了,要想成功的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老師還要不走尋常路,學會“演”。當然,這個“演”不是貶義詞,是指教師對文中的情節(jié),或者由文而衍生出來的場景進行演繹,調動起自己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再現(xiàn)當時的場景。老師都“動”起來的課堂,還愁調動不起學生么?當然,要是能讓學生也演起來,那就再好不過啦。
三、劇情再現(xiàn),理論聯(lián)系實際
通過一慕慕劇情的精彩演繹,一個個案例的透徹分析,拉近了學生與老師、與文本的距離,提高了語文學習的能力。同時,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備課不僅僅需要著眼于課本中的理論知識,更要與社會與時代接軌,加快教學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能力的腳步。將自己的理論知識以及文學儲備,轉化成正能量傳遞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