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光輝
【關鍵詞】 低年級閱讀;興趣培養(yǎng);活動形式
【中圖分類號】 G6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1—0107—01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努力改變學生的閱讀觀念,讓學生從不愛閱讀到喜歡閱讀,從不知道如何閱讀到自如閱讀,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發(fā)展,讓學生在閱讀中成長,以活動為平臺,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很有必要的。
一、抓住課堂時間,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
1.一日之計在于晨,早上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比較活躍,我要求每一位同學平時隨身攜帶一本課外讀物,一到學校就要打開課本或課外讀物進行閱讀,誰讀得好就在閱讀記分卡上給誰加分,誰的分數高,誰就是一月一評的“我是閱讀小能手”的得主,頒發(fā)喜報并給予獎勵。
2.閱讀除了在課堂上對課文內容的拓展延伸外,可以在課余或者班會的時間,安排形式多樣的活動,如,課本劇表演。學生閱讀完好的故事,以小組為單位,在課下排練課本劇,進行表演,既閱讀了書籍,又增加了讀書的趣味性。又如,舉辦“好故事由我講”比賽,讓學生在課下多多讀書做準備,進行講故事比賽,最后評選出班級中的“故事大王”,還可以舉行讀書分享會,學生把自己閱讀之后喜歡的書的內容、作者、好詞好句制作成課件,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樣,50個孩子無形中就多讀了50本書。
3.充分發(fā)揮學校閱覽室的作用,爭取每周抽出一節(jié)課帶領學生在閱覽室一起讀書。在班級圖書角中不斷更新圖書,張貼和讀書有關的名言警句,號召學生利用閑散時間進行閱讀。另外,選擇愛讀書的小朋友作為圖書管理員為班上小朋友推薦好書,大家一起閱讀,一起交流,走進美麗的閱讀世界。
二、借助家庭之力,開展閱讀活動
1.親子閱讀活動。一年級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識字量不夠大,不能進行獨立閱讀,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遲遲不能進入閱讀狀態(tài),或者無法長時間閱讀;要完成閱讀量僅靠老師是無法做到的,這就需要家長的配合。家長在家中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多帶孩子到書店里,挑選適合孩子的書籍,購買孩子感興趣的課外書,同時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每天至少陪孩子閱讀半小時,針對書中的內容一起討論。孩子們在讀書的過程中增進了與父母親之間的親密關系,更讓家長和我們的讀書活動聯系在了一起,讓讀書變得實、趣、樂。
2.“綠草茵茵,書聲瑯瑯”讀書朗讀活動。利用好學生在家中的時間,創(chuàng)建微信公眾號,每天由一個同學朗讀,內容可以是童話故事、繪本故事、兒童詩,也可以是給動畫片配音。當自己的聲音成為一段錄音呈現在全班同學面前的時候,那就有了小小演講家、朗誦者的潛質,在他們得到大家認可的同時,讀書就變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這個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還激發(fā)了學生的讀書熱情。為了能給其他小朋友展示自己的風采,學生在課下必然要閱讀大量的書籍,而這個活動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誦讀、熱愛閱讀的興趣。
3.制作讀書板報和讀書卡片。把自己喜歡的書籍內容制作成板報或者是讀書卡,督促學生不斷閱讀,培養(yǎng)閱讀興趣。閱讀興趣不僅僅在于讀書和展現的過程中,不僅僅在于口頭表達,更可以以讀書卡的形式讓孩子們填寫在好詞好句本上。通過制作精美讀書卡,互相交流,得到書本中寶貴的知識。孩子們的讀書卡有精選各種背景的,有自我涂畫的,不僅豐富了孩子們讀書的內容,而且得到了字、詞、句的積累與應用,真正達到了讀書的目的。
三、以讀促寫,編輯小小作文集
孩子閱讀書籍的主要目的是要學會表達,用文字來抒發(fā)自己內心的感情和他眼中的美好世界,我們就在閱讀的基礎上,采用了“以讀促寫”的方法——編輯小小作文集。當孩子們通過閱讀積累了豐富內容,用文字構建起自己繽紛多彩的世界時,作為老師更應該鼓勵學生,幫助學生保留下這珍貴的表達。制作小小作文集是對學生的認可,讓他們不僅有興趣,更有成就感和儀式感。那一本本小小的作文集記錄著孩子的成長過程,飽含著童心的夢想與追求。
四、學會閱讀方法與技巧,為以后的閱讀打好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僅局限于教科書,如果他做完功課覺得任務已經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學科的?!蔽覀儜龑W生走出校門和家門,使語文教學從封閉的教學機制中解脫出來,開創(chuàng)一個大語文學習氛圍,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和精神積累,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要對小學一二年級孩子的課外閱讀進行有效指導,幫助孩子掌握閱讀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如,教給孩子一些簡單易做的閱讀方法。孩子一開始課外閱讀,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學習掌握一些常見的閱讀方法,如精讀、略讀、跳讀、瀏覽,要求不宜過高,貴在養(yǎng)成習慣。養(yǎng)成不提筆不讀書的習慣,學會記簡單的閱讀筆記,幫助學生梳理閱讀內容。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