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南北朝時期江蘇府縣佚志考述

    2019-12-19 02:09:40錢建中
    江蘇地方志 2019年5期
    關(guān)鍵詞:京口建康漢唐

    ◎ 錢建中

    (無錫市檔案史志館,江蘇無錫214000)

    提 要:文章對南北朝時期10部府縣佚志進行考述,糾正古籍文獻輯佚、提要等著作中的疏誤5處,補輯 23處。

    南北朝時期江蘇的古方志中,朝代、書名、作者和佚文齊全的佚志共20部,本文為《南北朝時期江蘇州郡佚志考述》的姐妹篇。經(jīng)過類似于考古發(fā)掘式的梳理考訂,糾正了輯佚、提要等著作中的疏誤5 處,補輯 23處。這為《江蘇古方志輯佚》的編寫提供了參考的依據(jù)。對于朝代不確定和書名不明晰的一些佚志,有待在《元代江蘇佚志考錄》完稿后另撰文考述。

    一、《建康記》 一卷(南朝陳)姚察撰

    “建康,縣名。晉、隋置,今江蘇江寧縣南”(《辭?!罚?。姚察(?~606),字伯審,吳興武康人(今浙江德清縣)人。南朝歷史學(xué)家,官吏部尚書、秘書丞,著有《西聘記》《三鐘記》《玉璽記》等。《陳書》《南史》有傳。

    著錄:

    1. 張國淦《中國古方志考》第210 頁轉(zhuǎn)錄章宗源《隋書經(jīng)籍志考證》輯引的《建康記》26 則。又從〔至正〕《金陵新志》中輯得《建康記》1則。

    2.《漢唐方志輯佚》第316 頁起匯輯《建康記》32 則。

    補輯:

    1.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20江南二(朱雀桁)引《建康記》1則。

    2.褚人獲《堅瓠續(xù)集》卷二(儺)引《建康記》1則。

    3.《太平御覽》卷194 亭(止馬亭)引《建康記》1 則。

    從所引佚文來看,內(nèi)容包括湖、山、穴和植物等,記述簡略。

    考異:

    考書名、作者:徐崇《補南北史藝文志》:“建康記一卷,姚察撰?!薄吨袊欧街究肌贰稘h唐方志輯佚》《江蘇舊方志提要》和《江蘇省志·附錄·江蘇方志源流》所記均與此同。

    糾誤:

    1.《漢唐方志輯佚》第316 頁:“建康出元參(《御覽》九九一元參)”中的“元”,誤。當(dāng)作“玄”。

    2.《漢唐方志輯佚》第316 頁:“建康出茱萸(《御覽》九九一茱萸)”經(jīng)核,屬誤錄。

    二、《京邦記》二卷(南朝梁)陶季直撰,王謨《漢唐地理書鈔》輯本(僅存目)

    陶季直(約502~557),南北朝大臣。秣陵(南京)人,出身官宦世家,歷晉、宋、齊、梁四朝,從諸侯國侍郎、參軍官至廷尉、黃門侍郎?!读簳贰赌鲜贰酚袀?。從所引佚文來看,主要記錄南京一帶的城池、山川、湖、溪、園苑、津渡等。

    著錄:

    1.《中國古方志考》第210頁從〔景定〕《建康志》輯錄《京都記》4則,又從〔至正〕《金陵新志》輯3則(與前重復(fù))。

    2.《漢唐方志輯佚》第297 頁匯輯7 則。

    補輯:

    1.《北堂書鈔》卷158引陶季直《京都賦》1 則。

    2.《編珠》卷2 居處部(梅花梁)引《京都記》1 則。

    3.《初學(xué)記》卷25 器物部(舟)引《京邦記》1 則。

    4.《建康實錄》卷2 吳中太祖下(青溪)引《京都記》1則。

    5.《御定淵鑒類函》巻386 舟部引《京邦記》1則。

    考異:

    考書名:有《京邦記》《京都記》《京都賦》三說?!缎绿茣に囄闹尽泛汀锻ㄖ尽に囄穆浴罚骸啊毒┌钣洝罚怼?;《漢唐地理書鈔》:“陶季直《京邦記》”;《中國古方志考》:“陶季直《京邦記》二卷”。而《建康實錄》《景定建康志》直至1997 年出版的《南京文物志·附錄》稱《京都記》。張國淦則認為:“《建康志》引作《京都記》,邦字疑形似之誤?!雹?/p>

    考作者和卷數(shù):作者為陶季直,無異議。卷數(shù)有二卷本和卷數(shù)缺載之別。

    存疑:

    張保見在陶季直《京邦記》條目下指出:“《寰宇記》卷五十二錄有《京邦要記》一條,僅見《寰宇記》引用,其書及撰者均不詳,疑即《京邦記》?!雹?/p>

    三、《建康宮殿簿》《說郛》本、王謨《漢唐地理書抄》輯本(僅存目)

    《建康宮殿簿》為東晉和宋、齊、梁、陳的都邑志,記述建康(今南京)宮闕之專著。唐劉知幾《史通》卷10《內(nèi)篇·雜述》提及《建康宮殿》時感嘆:“此之謂都邑簿者也?!薄妒吠ā烦捎谔浦凶诰褒埶哪辏?10),此書當(dāng)早于《史通》。內(nèi)容全為宮廷建筑、園林的方位、修建始末與演變情況。

    著錄:

    1.《說郛》本輯《建康宮殿簿》一卷,5 則。

    2.《中國古方志考》第210頁轉(zhuǎn)錄《太平御覽.居處部》引《建康宮殿簿》10余則;《景定建康志·宮闕志》引3 則。

    3.《漢唐方志輯佚》第317頁匯輯《建康宮殿簿》15 則。

    4.黃奭《漢學(xué)堂知足齋叢書·子史鉤沈》輯《建康宮殿簿》5 則。

    補輯:

    1.《建康實錄》卷20“云龍、神虎二門”案:引《宮殿簿》1則。③

    2.中村圭爾編《魏晉南北朝都城史料輯佚》輯《建康宮殿(闕)簿》31則。

    考異:

    考書名:《建康宮殿簿》又名《建康宮殿闕》。

    考作者:章宗源《隋書經(jīng)籍志考證》卷6:“《建康宮殿簿》,卷亡,不著錄?!薄墩f郛》(宛委山堂本):“《建康宮殿簿》一卷(唐)張著撰”。此后,黃奭《漢學(xué)堂知足齋叢書》和《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1983 年版)、瞿冕良《中國古籍版刻辭典》(2009 年版)、葉驍軍《中國都城研究文獻索引》(1988年版)等書均沿用“《建康宮殿簿》由(唐)張著撰”一說。

    引用此書最早的是《建康實錄》??继拼S嵩撰的《建康實錄》一書所記史事,“起自東漢獻帝興平元年(194),迄于陳后主禎明三年(589)。”④張國淦在《中國古方志考》第210頁《案》:“《說郛》本《建康宮殿簿》全出《御覽》,題(唐)張著撰,未知何據(jù)?”《漢唐方志輯佚》第317頁指出:“佚文言及宋、梁、陳,劉知幾《史通·雜述篇》又稱《建康宮殿》謂之都邑簿者。故此書當(dāng)為陳人之作?!?/p>

    四、《江乘地記》 卷次不詳,是乘民撰。王謨《漢唐地理書鈔》 輯本(僅存目)

    是乘民,生平不詳。秦置江乘縣,三國吳廢,晉復(fù)置,隋開皇初又廢。治所在今江蘇句容市北?!督说赜洝飞⒇丫?,只言片語散見于《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xué)記》《太平寰宇記》《六朝事跡編類》《景定建康志》及《至正金陵新志》和《讀史方輿紀要》《淵鑒類函》《天下郡國利病書》等。內(nèi)容記述山湖、洞穴、動物等。

    著錄:

    1.《中國古方志考》第230頁轉(zhuǎn)錄章宗源《隋書經(jīng)籍志考證》所引《江乘地記》佚文3則,又從《景定建康志》和《至正金陵新志》輯《江乘記》《江乘地記》佚文6則。

    2.《漢唐方志輯佚》第320 頁起匯輯《江乘地記》佚文10 則。

    補輯:

    1.《太平寰宇記》卷90 引《江乘地記》1 則。

    2.杜公瞻《編珠》卷1引《江乘地記》1則。

    3.胡三省注《資治通鑒》第166卷梁記22 和《與地紀勝》卷17 建康府.景物上(攝山)下引《江乘地記》1則。所引佚文略異。

    考異:

    1.考書名:《江乘地記》又名《江乘記》。除《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及《讀史方輿紀要》引文時稱《江乘記》外,其余均稱為《江乘地記》。

    2.考作者:有是乘民和作者空缺之異。

    章宗源《隋書經(jīng)籍志考證》六:“《江乘地記》卷亡,不著錄。”《漢唐地理書鈔》和《太平御覽經(jīng)·史圖書綱目》僅錄書名《江乘地記》。而《北堂書鈔》卷158穴引是乘民《江乘地記》2 則(鐘乳穴、云隆穴)?!侗碧脮n》是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早于《太平御覽》,所引佚文時稱“是乘民《江乘地記》”,可予采信。

    五、《京口記》二卷(南朝宋)劉損撰,王謨《漢唐地理書抄輯本》(僅存目)、張國淦《永樂大典輯本》

    京口名稱之來歷,《水經(jīng)注》直言:“京口,丹徒之西鄉(xiāng)也。”地處丹徒縣西鄉(xiāng)京口里,當(dāng)時稱京、京城、京口,即現(xiàn)今鎮(zhèn)江城區(qū)?!毒┛谟洝肥禽^早介紹京口地區(qū)景物風(fēng)光的專著,此書佚失后散見于唐宋類書及地志。劉損,字子騫,沛郡蕭人,文帝元嘉年間任義興太守,官至吳郡太守,追卒贈太常?!端螘贰赌鲜贰酚袀?。

    著錄:

    1.張國淦《中國古方志考》第276頁分別從章宗源《隋書經(jīng)籍志考證》引錄11則和《與地紀勝》七:鎮(zhèn)江府景物下匯錄3 則。又《永樂大典輯本》輯《京口記》6則。

    2.劉緯毅《漢唐方志輯佚》第168 頁起輯引《京口記》17 則。

    補輯:

    1.韓格平《京口記殘句輯注》輯注《京口記》17 則。

    2.《淵鑒類函》卷25地部三(岡)引《京口記》2則。

    3.《太平御覽》卷642刑法部八引劉楨《京口記》1則。

    考異:

    考書名、卷數(shù)和作者:書名《京口記》、卷數(shù)為二卷,無異議。作者有劉損、劉損之和劉楨、劉禎、劉值五說。

    《舊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及《與地紀勝》作“劉損之”。劉文淇指出:“此處作劉損之者,蓋傳寫之訛耳”⑤?!短接[》《藝文類聚》《北堂書鈔》《太平寰宇記》《文選注》《太平御覽經(jīng)史圖書綱目》《齊民要術(shù)》《嘉定鎮(zhèn)江志》《至順鎮(zhèn)江志》等書引《京口記》時,作“劉楨”或“劉禎”?!短接[》卷193 居處部又作“劉植”。

    考《宋書》:在其卷二十九志第十九符瑞下記載:“元嘉十三年三月戊辰,義興陽羨令獲白烏,太守劉禎以獻?!边@里顯然是“禎”為“損”字之誤。

    韓格平認為:“《隋書·經(jīng)籍志》有‘京口記二卷宋太常卿劉損撰'的記載,再詳審本書內(nèi)容,則《京口記》為劉損所著便無可置疑了?!雹?/p>

    糾誤:

    1.洪業(yè)、聶崇歧編寫的《太平御覽 太平廣記篇目及引書引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版)一書把《太平御覽》卷700服用部二(幄)《魯都賦》、卷702服用部四(蓋)《魯都賦》、卷978菜茹部三《瓜賦》的佚文作為《京口記》的佚文,誤。經(jīng)考,《魯都賦》和《瓜賦》是東漢末年曹魏初年文學(xué)家劉楨的作品。

    六、《徐地錄》一卷劉芳撰,王謨《漢唐地理書抄》輯本(僅存目)

    劉芳(453~513),字伯文,彭城人。(《北史》作字伯支,彭城叢亭里人)歷官中書侍郎、國子祭酒、侍中、中書令、太常卿。于經(jīng)書音訓(xùn)學(xué)問精通。卒后追贈鎮(zhèn)東將軍、徐州刺史,謚號文貞。著有《毛詩箋音義證》《范曄后漢書音》《辨類》和《徐州人地錄》等。《魏書》《北史》有傳。

    后魏徐州彭城郡,隋為彭城郡,唐為徐州,宋為徐州彭城郡,明清為徐州府。

    著錄:

    1.《中國古方志考》第241頁轉(zhuǎn)引章宗源《隋書經(jīng)籍志考證》從《北堂書鈔》和《太平寰宇記》輯引《徐地錄》4 則。

    2.《北魏佚書考》輯 《徐州人地錄》4 則。

    3.《漢唐方志輯佚》第336 頁輯《徐地錄》3 則。

    補輯:

    1.清胡渭《禹貢錐指》卷五引劉芳《徐州記》1則。

    2.《五禮通考》卷202(蒙山)引劉芳《徐州記》1 則。

    3.《李太白集注》卷28引劉芳《徐州記》1則。

    4.《太平寰宇記》卷15(奚公山)引《徐州記》1 則。

    從佚文看,此書記述徐州地區(qū)歷史地理與人物事跡。

    考異:

    考書名有三:《徐地錄》《徐州人地錄》《徐州記》。

    《舊唐書·經(jīng)籍志》:“徐地錄一卷(又名徐州人地錄),后魏劉芳”?!缎绿茣に囄闹尽罚骸靶斓劁浺痪?,劉芳”《通志·藝文略》《國史·經(jīng)籍志》、文廷式《補晉書藝文志二》《中國古方志考》及《稀見地方志提要》均沿此說?!稘h唐地理書鈔》無卷數(shù),其余同?!侗笔贰⒎紓鳌泛汀督K舊方志提要》載:“《徐州人地錄》二十卷,(后魏)劉芳撰。”張國淦在《徐地錄》條目下《案》指出:“《北史·劉芳傳》,芳撰《徐州人地錄》二十卷?!杜f唐志》作《徐地錄》一卷,蓋即《徐州人地錄》之殘本?!?/p>

    《李太白集注》巻28、《太平寰宇記》卷15、《北堂書抄》卷102、《五禮通考》卷202 引文時均稱“劉芳《徐州記》”。今人朱祖延認為:《徐地錄》是《徐州人地錄》之簡稱。又有《徐州記》《徐州人兆錄》皆是訛稱⑦。

    七、《徐州記》陽曄撰,生平不詳。王謨《漢唐地理書鈔輯本》(僅存目),張國淦《永樂大典輯本》

    此徐州“實為僑置江南之南徐州”⑧。

    著錄:

    1.《漢唐方志輯佚》第103 頁從《史記》卷57 絳侯周勃世家和《與地紀勝》卷七鎮(zhèn)江府(西浦)輯《徐州記》2 則。

    2.《中國古方志考》第242 頁從《永樂大典》卷2260六模(五湖)輯《徐州記》1則。

    考異:

    考作者:《漢唐地理書鈔》第26頁:“楊曄《徐州記》”,《太平御覽·經(jīng)史圖書綱目》:“陽曄《徐州記》”。《史記》卷57 絳侯周勃世家(正義注)僅引《徐州記》,無撰者?!稘h唐方志輯佚》103 頁:“《徐州記》撰人不詳,不見著錄?!睏顣虾完枙现械摹皸睢焙汀瓣枴?,在古代是通假字。⑨

    糾誤:

    《中國古方志考》輯《大典》2260:六模(五湖)《徐州記》的佚文,經(jīng)考,此條佚文出自《南徐州記》。

    存疑:

    《太平御覽》卷42 地部七引楊曄《徐州記》:“奚公山,奚仲造車之所,山上軌轍猶存?!薄堵肥贰肪?4《國名紀甲》鄭樵云:“‘魯奚邑’今徐之滕東南六十青丘村有奚公冢、奚公山,陽曄《徐州記》云‘仲造車轍存焉’?!雹獾短藉居钣洝肪?5:“奚公山在(滕)縣東南六十里。劉芳《徐州記》云:‘奚仲造車處,山上有軌轍見存?!贝藯l佚文出自楊曄還是劉芳?待考。

    八、《義興記》吳穆子撰,王謨《漢唐地理書抄》輯本(僅存目)

    吳穆子,生平事跡不詳。義興郡置于永興元年(304),初領(lǐng)縣四:陽羨、臨津、義鄉(xiāng)、國山。隋廢義興郡,改稱義興縣。宋太平興國元年(976),為避太宗趙光義諱改為宜興縣。

    著錄:

    1.《漢唐方志輯佚》第181頁輯錄《義興記》4 則。

    2.《無錫方志輯考》匯輯《義興記》5則。

    補輯:

    1.《淵鑒類函》卷26地部·穴引吳穆子《義興記》1則。

    2.《御定韻府拾遺》卷18引吳穆子《義興記》同一則。

    3.吳騫《桃溪客語》卷1(金泉)引《義興記》1則。

    考異:

    考書名《義興記》之名無異議。作者有吳穆子和吳穆之二說。

    王謨《漢唐地理書鈔》《淵鑒類函》和《御定韻府拾遺》記載為“吳穆子《義興記》”,而《漢唐方志輯佚》和《江蘇省志·附錄·江蘇方志源流》均把“吳穆子”改成“吳穆之”,應(yīng)以前者為準。

    九、《國山記》陳暄撰,王謨《漢唐地理書抄》輯本(僅存目)

    陳暄,生平事跡無考。晉分陽羨縣置國山縣,隋省,故址在即今江蘇宜興市西南。

    著錄:

    1.《中國古方志考》第274 頁從《太平寰宇記》卷92 宜興縣(國山)輯陳暄《國山記》1 則。

    2.《漢唐方志輯佚》第319 頁錄《國山記》同一則。

    3.《無錫方志輯考》從《與地紀勝》卷六景物上,《善權(quán)寺古今錄》卷九雜錄引《國山記》同一則,字句略有差異。

    考異:

    書名和作者:《中國古方志考》《漢唐方志輯佚》《江蘇舊方志提要》和《江蘇省志·附錄·江蘇方志源流》記載一致:“陳暄《國山記》。”

    十、《徐州先賢傳》9卷劉義慶撰,王謨《漢唐地理書鈔》輯本(僅存目)

    劉義慶(403~444),字號不詳。彭城(今徐州市)綏里人。曾任豫州、荊州、南兗州刺史。《宋書·列傳第十一》《南史·列傳第三》有傳。《江左名士傳》已著錄。

    著錄:

    1.《中國古方志考》第202 頁轉(zhuǎn)引章宗源《隋書經(jīng)籍志考證》輯《徐州先賢傳贊》1則(引自《太平御覽》人事部)。

    2.《漢唐方志輯佚》第181頁輯《徐州先賢贊》1 則、《徐州先賢傳》1則。

    考異:

    考書名、卷數(shù)和作者: 書名有《徐州先賢傳》《徐州先賢贊》《徐州先賢傳贊》和《徐州贊》四說;卷數(shù)有1卷、8卷、9卷、10 卷之分。

    南朝人孫約在《宋書.列傳第十一》記述劉義慶時指出:“ 在州八年,為西土所安。撰《徐州先賢傳》十卷,奏上之?!薄赌鲜贰肪硎袀鞯谌端巫谑壹爸T王傳》:“(劉義慶)撰《徐州先賢傳》十卷奏上之?!蓖踔儭稘h唐地理書鈔》也記載:“劉義慶《徐州先賢傳》”。

    《隋書經(jīng)籍志》史部雜傳類著錄:《徐州先賢傳贊》九卷,劉義慶撰;又《徐州先賢傳》一卷,無撰人。《舊唐書·經(jīng)籍志》史部雜傳類作:《徐州先賢傳》九卷;《徐州先賢傳》一卷,不提名氏?!缎绿茣に囄闹尽冯s傳記類載:王羲度《徐州先賢傳》九卷;劉義慶《徐州先賢傳贊》八卷又一卷。章宗源《隋書經(jīng)籍志考證》指出:以唐志王羲度,乃臨川王劉義慶,誤刪“臨川劉”三字,又誤“慶”為“度”。(《中國古方志考》第202頁)另《玉?!肥澹骸稘h陳留耆舊傳》條載為“劉義慶《徐州贊》九卷”,此為簡化之說。

    據(jù)此,以《宋書》記載為準,“此書應(yīng)名《徐州先賢傳》原書十卷,包括《傳贊》一卷?!?

    備查:

    《唐書·藝文志》雜傳記類:“王羲度《徐州先賢傳》九卷”,又“劉義慶《徐州先賢傳贊》八卷”。姚正宗考證后認為:“當(dāng)是二人二書?!?

    張國淦“因篇卷撰人之紛錯,以致數(shù)目并存,實皆一書之傳偽?!薄吨袊欧街究肌ば蚶窌幸虼擞涊d了4部:一是《徐州先賢傳》一卷;二是《徐州先賢傳》九卷,王羲度纂;三是《徐州先賢傳贊》九卷,宋劉義慶纂;四是《徐州先賢傳》一卷,宋劉義慶纂。劉緯毅《漢唐方志輯佚》第181頁記載了二部:《徐州先賢贊》宋劉義慶撰;《徐州先賢傳》撰人不詳。幾說共存,有待進一步考證。

    猜你喜歡
    京口建康漢唐
    《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聲聲慢》核心素養(yǎng)導(dǎo)學(xué)
    商山銀花
    方一新《建康實錄釋詞》手稿
    上海漢唐傳動系統(tǒng)有限公司
    紡織機械(2020年1期)2020-05-20 13:29:02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漢唐書商研究述評
    A Study of Prototype Effects in Xin Qiji’s Song Lyr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totype Theory
    東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1:06:10
    雁棲湖,漢唐風(fēng)
    江蘇鎮(zhèn)江發(fā)現(xiàn)大運河京口閘遺址
    “孤游”離京口,“疲老還舊邦”——鮑照與京口淺探
    中方县| 宜兰县| 太原市| 吴桥县| 临江市| 怀仁县| 安丘市| 布拖县| 崇礼县| 东辽县| 宜春市| 泾源县| 东台市| 清涧县| 浪卡子县| 芷江| 香格里拉县| 景宁| 平利县| 万年县| 巴彦淖尔市| 赫章县| 桂林市| 罗田县| 大渡口区| 搜索| 丰顺县| 敦化市| 会同县| 齐齐哈尔市| 梅河口市| 长丰县| 保山市| 柳林县| 防城港市| 东明县| 稻城县| 广宁县| 东平县| 辽阳市| 平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