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亞輝
(河北省永清縣養(yǎng)馬莊鄉(xiāng)中學,河北 永清 065600)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體現(xiàn)新課改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在中小學課堂上被廣泛采用。初中思想政治課如何實施合作學習?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談一點淺顯的看法。
筆者在校外聽課時發(fā)現(xiàn)一些老師在開展討論時,沒有事先告知學生以何種形式進行討論,出現(xiàn)學生不知道該和誰討論、教室秩序混亂等問題,導致討論效果差的結果。筆者在教學中開展討論時,會事先明確小組討論,這樣學生便知如何討論。所以,在每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我都會組建學習小組,因為它是有效討論式合作學習賴以開展的前提。由于受學生固定座位和教室空間的限制,筆者在實踐中沒有按照"組內異質、組外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而是采用最簡單、方便的方式,即前后兩排4人一小組。從中選出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并明確其職責。小組長的職責有三:一是負責組織組內討論,應積極主動的組織討論、當討論出現(xiàn)冷場時,應靈活處理,盡量保證每位組員都能參與到討論活動。二是給組員的表現(xiàn)打分,要求他們秉著公平、公正原則打分。三是負責管理本組討論的紀律。記錄員主要負責記錄討論時各成員的觀點。匯報員負責在班內交流本組的討論結果。各角色不能固定不變,應經常輪換。在實踐中,筆者建議各組角色半個月輪換一次,這樣就能讓成員體會各角色的責任和合作學習的更要性,同時增強他們的集體意識。
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是教師覺得該合作學習了,于是學生便開始合作學習,這種做法是與合作學習的要求相背離的。教師必須為合作學習選準、選精學習內容,以確保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在初中思想政治課上,究竟什么樣的內容適合合作學習? 合作必須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之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開展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初中思想政治課非常適宜開展合作學習,因為其中學生"需要"交流的問題很多。如:"你有過挫折的經歷嗎?"、"舉一個你身邊違法犯罪的實例。"、"你覺得什么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和"你怎樣看待中學生上網?"等問題。顯然,這些問題是極具交流價值的,合作學習的效果遠好于讓學生單獨回答。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看到,一些性格內向、平時不愿回答問題和差生都在積極的發(fā)言,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和"獨舞"的舞臺,而是學生們思維碰撞、交流和展現(xiàn)自我的場所。其次,在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有很多涉及到較多價值判斷和選擇、有多種決策途徑可供選擇或權衡利弊得失的內容,這些內容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如"判斷一種行為是不是正當防衛(wèi),是正當防衛(wèi)還是防衛(wèi)過當。"、"哪些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為什么說我國還沒實現(xiàn)全面小康?"等問題。當前,初中思想政治課教材增加了許多探究與實踐內容,并要求學生在調查實踐的基礎上撰寫小論文,而且考試內容也越來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更具靈活和開放性。受思維能力、知識水平和社會交往能力的限制,單個的學生個體是無法完成這樣的學習任務,這就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一)教師要注意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并不是無所事事,而是要擔負起更大的管理責任。自主不等于自流。在教學中,每次開展合作學習,教師要深入到每個學習小組,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保證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對活動開展順利的小組,及時予以表揚;對角色分工不清,討論混亂無序的小組,幫助學生明確角色,使他們盡快進入有效的討論;對討論偏離主題的小組,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制止,將他們引回到學習任務中來;對討論時出現(xiàn)本節(jié)課要求深入理解的問題,拿出來供全班同學思考、討論,引導各小組關注該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找到規(guī)律,解決問題。
(二)教師應該適當鼓勵學生,增強其信心。合作學習的終極目的不是簡單地解決問題,而是通過學生的行為參與、情感參與和認知參與的整合,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民主平等意識、交往能力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教學中,教師要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盡可能讓更多的小組及其成員展示其成果,鼓勵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及時地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他們的發(fā)言,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的尊重和認可,培養(yǎng)他們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如何建立合理的評價和獎勵機制是當前初中思想品德小組討論式合作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從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出發(fā)性,在教學班級中選擇一個班級作為實驗對象,探索了一套討論式合作學習的評價和建立機制。建立評價機制的關鍵是如何制定評價標準以及確定獎勵與懲罰方式。評價不僅可以檢測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效果,還可以增強各組的競爭意識,以及為獎勵和懲罰提供依據(jù)。評價包括四個方面:教師對小組討論合作學習過程的評價、教師對小組匯報成果的評價、科代表對小組討論記錄的評價、小組長對本組各成員討論表現(xiàn)的評價。在實施評價前,教師與學生代表共同制定這四種評分條例,為打分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