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中
(沈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作為符合當代需求的自媒體平臺,微信已然成為大學生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他們在微信上交流互動、設計并瀏覽朋友圈、創(chuàng)建信息吸收渠道,一天中在微信上汲取的信息占據(jù)大部分比例,而這些信息每時每刻都在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chǎn)生影響,推進消極效果,消除消極影響是其發(fā)展的新方向。
微信作為智能手機上的附屬品,隨時隨地能被人帶在身邊,一條一條的資訊,每天播報,讓高校學生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充斥在信息的海洋里,打破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桎梏,課堂之外的時間也能被充分利用起來,將教學遍布任意角落,在潛移默化中高校學生的思想就已經(jīng)得以改變。微信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大大加快了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速度。
微信的出現(xiàn)增加了教授的方式和方法,傳統(tǒng)的教授方法過于單一和枯燥,很難激起學生的求知心理和學習興趣,反而這樣的強制灌輸容易引起逆反心理。結合微信這些問題都將不是問題,它具備豐富的呈現(xiàn)形式,可以以多種方式呈現(xiàn),如圖片、動畫、視頻、語音等,靜、動結合,讓知識形象具體起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感。
在微信上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所以微信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魚龍混雜,大量的信息沖擊著高校學生的固有思想,其中可能存在好的信息,但大量存在的還是有害信息,這些信息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高校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動搖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導的正確理念,微信中信息的不可控性使得傳播的信息真假難辨,但偏偏不管是真實信息還是虛假信息通過微信這種虛擬的網(wǎng)絡空間傳播,很容易得到高校學生的信賴和認同,這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1]。
微信創(chuàng)造了不適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根發(fā)芽的輿論環(huán)境,微信中的各種功能,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陌生感削弱,因為隔著屏幕又好像可以無話不談,讓人的劣根性越漲越烈,各種惡劣評論、侮辱謾罵、人身攻擊、黃色訊息等帶有情緒化的信息形成強大的輿論氛圍,這種輿論氛圍的渲染能力非常強,很容易沖毀高校學生的道德觀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育方式,照本宣科的教與學很難達到思想政治的教育目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要站在時代前沿、以發(fā)展的眼光闡釋問題,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和理念,從日常的繁瑣生活中,一點一滴地汲取正確的引導。這對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來說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微信的出現(xiàn)卻解決了這個問題。微信是時代更替的產(chǎn)物,微信是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應如此,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應逐漸被淘汰,隨之而來的是適應新媒體時代的教學新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加快與微信的融合,作為新媒體的領軍人物,微信所具有的能量不可估計,在微信上可以傳輸個人動態(tài),互動反饋與交流,甚至傳播信息資訊。這也正是高校思想教育可以利用的一點。
創(chuàng)建公眾號,每天推送合理資訊,及時在公眾號上與學生溝通交流,把教學融入在點滴時間中,幫助學生掌握最新思想政治資訊,每天一個小故事,讓學生生動形象的理解并認同正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創(chuàng)建好公眾號后也要及時做好推廣,推薦的范圍越廣,了解的人越多,公眾號的效果就越好。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廣速度的同時,增強高校學生的認同感,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微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不管是真實信息還是虛假信息都能通過微信這個虛擬平臺傳播,很容易得到高校學生的信賴和認同,這將使高校學生的心理時刻發(fā)生變化,高校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時時刻刻掌握到學生的狀態(tài),這就需要提高高校學生微信信息的篩選能力,最大程度地降低不良信息對高校學生的影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積極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轉變思維,提高學生自覺抵制不良信息、自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明辨是非的能力,開辟教育新專題,及時有效地優(yōu)化高校學生信息來源,提供優(yōu)質(zhì)信息渠道,在信息源頭上進行預處理,也可以在得到信息后要求反饋,建立信息反饋系統(tǒng)及時掌握學生狀態(tài),如前兩個方法,都沒能阻止高校學生接受某不良信息,最后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進行思想再教育,長此以往,高校學生必然能真正掌握微信信息的篩選方法[2]。
總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大學生來說至關重要,為了得到良好的教育成果,應該加快與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的結合,新的時代找到新的方法,相信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點滴滲透,我國眾多的大學生都能樹立高尚的人格,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良好信仰,并能回報社會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