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永華
(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東皇中學,貴州 遵義 564600)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文化的發(fā)展,社會需要“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的雄辯者,而那種“足將進而趔趄,口將言而囁嚅”的人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的生活節(jié)奏了??赊r村中學由于受生活環(huán)境和教學條件的局限,學生在語言表達上存在詞匯貧乏、誤用濫用、方言雜糅、語序不順、顛三倒四、抓耳撓腮、摳鼻摸手等問題。這些對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和心理健康都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由此看來,隨著農村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針對目前農村中學的狀況,筆者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研究。
學生不踴躍回答問題,不主動參與交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心理方面因素。針對這一問題,首先,教師應積極鼓勵他們大膽回答問題,只有讓他們大膽“說話”,才能發(fā)現其中的不足之處,才便于“對癥下藥”,便于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讓他們充分認識回答提問的重要性。其次,對學生回答出錯或意思不完整時,教師要有耐心,不應埋怨或當場嘲笑,更不應該立刻中止,對不愿回答問題的學生也不應簡單冠以“自甘落后”或“不可救藥”之類的定論,而應課后主動找他們談話,了解其中原因,使他們認識到“學貴有疑”的道理,強化其競爭意識。作為教師更重要的是及時鼓勵、表揚、肯定學生,培養(yǎng)學生積極回答教師提問的良好習慣。只要學生大膽“說話”,教師就應該積極肯定他們的勇氣,激發(fā)他們的自信心,及時表揚他們的點滴進步。有些教師把提問學生當作矯正“缺點”的手段或變相體罰是不可取的,是違背教學原則的,其結果將會使學生反感,“懼說”心理加劇,“欲速則不達”。
有些難度較大、綜合性較強、學生把握不住或短暫時間不能圓滿回答的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相互修正和補充,讓學生在別人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啟示和提高,以吸收他人的經驗和拓展自己思路,達到發(fā)問者預期的目的。如筆者在教學《范進中舉》一課時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范舉人先走,屠戶和鄰居跟在后面。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這是為什么?”一位學生沒有思考好便舉手回答:"因為范進是他的女婿,衣襟皺了不好看,沒面子,所以胡屠戶替他扯平衣襟。"惹得滿堂哄笑,學生本人也滿臉通紅,自覺難堪。我沒有立即糾正他,而是讓他坐下與同桌討論,結果這位同學再次舉手回答:“范進中舉后,胡屠戶的態(tài)度來了180°的大轉彎,與他先前無端地教訓、咒罵女婿到現在主動替女婿扯平衣襟、無恥地夸獎女婿如何了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無情地暴露了胡屠戶愛富欺貧的丑惡靈魂?!痹拕傉f完便贏得了全班的掌聲,該生本人得到了鼓舞,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其效果是明顯的。
值得注意的是,讓學生討論和補充并不是在原問題上的糾纏和重復,而是讓學生通過多方位多層次對課文的內容的加深理解,使學生課堂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對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學生不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不主動參與交流,不僅與學生的課堂語言表達能力有關,與教師創(chuàng)設的課堂情境也有很大的關系。作為教師不能一味埋怨責怪學生,而應努力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特別是語文老師要學會煽情,善于煽情,想方設法把學生喜問樂答的天性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處于一種躍躍欲試的氛圍之中。如我在教學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一課時,分別以低沉緩慢、結巴式、抑揚頓銼三種語調朗讀課文的第一段,然后問學生哪一種語調符合課文的閱讀要求,學生都說第三種語調好,我順勢問好在哪里,學生回答問題非常踴躍,更重要的是為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的一項長期工作,不能操之過急或期望太高,而應遵循教學規(guī)律循循善誘,注意把握他們的心理特點,注重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即使后進生也不例外。教師在訓練學生課堂語言表達能力時,應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遇到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分幾個層次發(fā)問,由淺入深,讓學生通過“跳一跳,摘到桃”嘗到成功的樂趣。這樣,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就隨之高漲了。應當指出的是,降低問題的梯度絕不是毫無價值的信手拈來,“湊湊熱鬧”,搞形式主義,或者故意把完整的問題弄得支離破碎,而應在備課時根據教學目標和本班的學生實際,認真設計問題,為學生架設達到預期目的的階梯。
培養(yǎng)中學生課堂語言表達能力,教師的示范無疑是重要的一環(huán),特別要求語文教師能說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并在語言的規(guī)范性上做出表率。同時,在指導學生進行語言表達過程中,應切實加強具體性的指導。平時我們所說的學生語言表達如何的差,其實與我們的指導有著很大的關系。比如,從哪些角度回答問題,如何組織語言,問題的內在聯系等都需要認真的指導與訓練。還有,教師的課外語言表達(諸如與學生談話、上臺講演、集隊訓話等)也會給學生的語言表達帶來潛移默化的作用??傊瑢W生的課堂語言表達的訓練,教師的示范作用影響是深遠的,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方法是多樣的,途徑也各不相同,只要我們認真分析學生的現狀,充分挖掘教學資源,不斷總結教學方法,積極鼓勵每一位學生,多給他們希望,多讓他們有獲得成功喜悅的機會,學生在此方面肯定有長足的發(fā)展。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口才訓練都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任務,這是社會對跨世紀人才的要求,也是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