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蔚懋
(江西省豐城九中,江西 宜春 331100)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引入案例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的學習情境,引發(fā)學生展開主動思維,課堂教學品質會大幅度提升,學生學科素養(yǎng)得到有效發(fā)展。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針對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的規(guī)范,融合學生的認知能力,采用特定的例子作為教學的載體,促進學生通過交流與溝通,在特定的環(huán)境背景下相互合作,共同思考,從而提升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知識儲備來理解及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政治學科作為一門文科科目,其知識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以板書的方式來講解政治知識,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導致學生在教學結束后通過死記硬背記憶政治知識,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枯燥的課堂內容以及單一的教學形式使得學生對政治學習產(chǎn)生抵觸心理,導致其學習效率低下,而在政治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教師通過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案例講解政治知識,有利于學生將政治學習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增強其對知識的理解,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課堂學習效率。
案例教學法通過具體事例講授學科知識,有利于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將自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同時,教師以教材為主進行政治教學,使得學生知識面較狹窄。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形成不思考、不質疑的學習態(tài)度,最終使得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案例教學法的應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依據(jù)教學內容,通過學生實際生活中的案例講解理論知識,并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運用政治理論知識分析案例,一定程度上能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
案例教學法將現(xiàn)實社會問題引進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出國家政治現(xiàn)狀的真實情境,一定程度上能增強學生對國際以及國家政治現(xiàn)狀的了解,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通過案例教學法將教材理論知識與國內外政治形勢相結合,并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分析這一形勢,有利于學生將政治與生活相聯(lián)系,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思想道德素養(yǎng)。
在結合高中政治教學需求合理選擇案例之后,要注重通過多元形式將案例展示出來,在這一過程中,要積極與學生展開溝通,創(chuàng)設情境,為案例引出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被案例所吸引,并自覺參與到政治案例分析活動中。多元化的案例展示形式下,學生參與高中政治課堂的積極性明顯提升,并且在無形中強化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在責任意識的驅動下,學生主動關心時事政治,政治水平也能夠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在“認識運動,把握規(guī)律”相關知識講解過程中,單一化的理論講解的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枯燥,學生理解難度較大,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可將案例引入到教學活動中,以“刻舟求劍”的故事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就此引導學生思考有運動的規(guī)律,這就有助于營造生動的政治課堂氛圍,為政治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通過新穎的方式來展示政治案例,能夠令高中政治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促使學生更為深入的理解政治知識,加深學生記憶,在拓寬學生政治知識面的同時,達到一定思想教育效果,促進學生思想情感發(fā)展,激發(fā)學生情感共鳴,促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到政治學習活動中,這對于學生政治學習效率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多元化的案例展示形式,令政治理論與現(xiàn)實更具真實性,縮小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距離,通過虛擬化的案例實踐活動來強化學生政治綜合能力。
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有必要就案例展開分析討論,為學生提供一個思考和探究的空間,以促進案例教學法應用價值的最大化發(fā)揮,令政治教學達到一個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政治教學內容出發(fā),將政治理論知識與案例協(xié)調起來,通過分析討論來鍛煉學生綜合能力,促進高效教學的實現(xiàn)。比如,在對“財政與稅收”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時,若教師僅僅是在課堂上對財政與稅收政策進行講解,則學生理解難度較大,即便是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財政與稅收現(xiàn)實問題時,也無法結合所學知識來分析并解決問題。而在案例教學法的支持下,可將國家財政與稅收相關案例引入到政治課堂中,引導學生結合案例來理解理論知識,更好的加以吸收內化,這就有助于營造生動的政治課堂氛圍,促進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的改善。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明顯已經(jīng)不再適應當前教學的需求,這就需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及時轉變觀念,靈活運用案例教學手段來開展活動課堂。教師可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政治情境,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感受政治熏陶,構建政治情感[2]。例如:在教學《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時,教師可結合現(xiàn)實社會中的真實案例,如在進行村長選舉時,某些人為了自己能當選,就四處活動,給群眾送煙、送酒、送洗衣粉和糖果,還許下不少的好處,讓群眾為他投票。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以“假如我是候選人”或“我這一票投給誰”為題,發(fā)表各自的見解。
在教育課程改革發(fā)展的背景下,高中政治老師積極進行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將案例教學與政治理論知識教學進行充分的結合,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主動關注國家的政治發(fā)展形勢,提高學生對政治知識的學習興趣,推動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