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
國畫的特點之一就是畫作以不同形式的線條組合勾勒而成。古代國畫中所說的“十八描”更加直觀地反映了線條的多變,進而形成獨立的樣式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因為國畫繪制的主要工具為毛筆,毛筆通常會選用動物毛作為材質(zhì),只作為圓錐形。由于毛筆材質(zhì)為動物毛,其本身柔軟異常,所以通過對線條濃淡、干濕的有效把控,就可以繪制出不同的畫作。諸多繪畫類型中,不僅國畫,素描等形式的繪畫通過對線條正確的運用,同樣能夠賦予畫作不同的魅力。隨著美術藝術的發(fā)展,線條已經(jīng)成為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繪畫方式之一,是人們情感表達的載體。線條雖看似簡單,但因其獨特的美學價值,讓國畫的魅力越加凸顯。
仔細觀察《富春山居圖》,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主要運用了線條的長短、稀疏與濃密變化繪制而成。一般來說,密而多的線條會讓人有一種線條組織困難的感覺,線條數(shù)量偏多,會影響到畫面的工整與美感。但是,該圖中得到線條組織卻顯得井然有序,且變化性強。究其原因,是因為黃公望的皴法受到南方山水一派“披麻皴”的影響。“披麻皴”通常是運用中鋒線條的柔韌性,對山石的結構與紋理進行展現(xiàn),它會采取坡點為中心向兩邊輻射的方式開展,以此走勢對線條組織進行不斷深入。例如用筆粗細、長短與輕重等變化,展現(xiàn)靈活的繪畫規(guī)律與技巧,讓圖畫顯得豐富生動。在線條組織的過程中,對其疏密進行巧妙地處理也是一個問題,線條較多的部分通常會看起來較為厚重密集,而線條稀疏的部位則會看起來略顯單薄?!陡淮荷骄訄D》線條組織與此類似,雖然線條組織有密有疏,但是卻不影響其觀賞性,而是顯得疏密有致,毫無凌亂之感。
眾所周知,國畫線條的創(chuàng)作是運用毛筆,蘸上墨汁,在紙上經(jīng)過人工描繪畫出來的,毛筆上墨汁顏色的深淺濃淡,以及墨汁的干濕都會對線條帶給人的視覺沖擊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觀察《富春山居圖》,我們可以看到,其中的線條運用干而不燥,潤而不化,將墨汁的調(diào)度運用發(fā)揮得恰到好處。我國元朝繪畫所用紙張通常為半生熟紙,此種類型的畫紙可以更好地發(fā)揮線條的作用,黃公望就充分利用了這種紙的特性,做到了筆筆見筆。其最可貴之處在于將墨水的干濕濃淡控制得也是恰如其分。他所用的墨汁并不太濃,繪畫速度也不快,當墨汁少速度快時也會讓線條顯得輕浮與枯燥,給人凌亂的視覺效果。但是,墨汁少速度慢的話就可以確保墨汁可以通過筆壓至紙中,不但能夠體現(xiàn)線條帶給人的美感,畫作兩邊的線條也可以讓山水畫顯得韻味十足。
因為毛筆具有材質(zhì)柔軟的特性,線條可以為直的、彎的;粗的、細的;圓的、方的等,其變化多樣,給予了作品不同的美感。線條的多變?nèi)缤瑫ㄖ械木€條方圓和頓挫的變化,可以讓書畫作品展現(xiàn)出不一樣的魅力。毛筆多變的繪畫技巧與手法提高了其使用難度,需要畫家具備高超的運筆手法與嫻熟的繪畫技巧。同樣,通過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我們可以看到其皴法很多是用中鋒渴筆寫出來的。此手法會增強線條的渾厚感,顯得更有力量。在凸顯力量的同時,線條的運用有直有彎,因此線條的力量也別有一番韻味。該畫中有很多土波與小石頭等景物,雖然起初是提筆中鋒的狀態(tài),但線條明顯圓而細,隨之下去的筆鋒就變?yōu)榱酥袀蠕h或側鋒,線條相比之前提筆中鋒時線條的圓細輕巧變?yōu)橄聜蠕h用筆的寬大爽快。這樣一小根線條的變化雖然是表現(xiàn)同一個山石,不過使其更加豐富。畫面的部分線條盡管看似變化細微,不過黃公望在繪畫期間,不經(jīng)意地輕提或下按就讓線條有了輕微的變化,更添一絲含蓄感。
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能夠歷經(jīng)幾百年的風霜,還被眾多近現(xiàn)代畫家視為山水畫作的范本之一,是因為作者對線條的巧妙應用,展現(xiàn)了國畫中線條應用的藝術美感。線條是整幅畫作的骨架,掌握線條的運用技巧,是學好山水畫,甚至是國畫的必要條件。經(jīng)過本文對《富春山居圖》的簡要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其是線條運用技巧集一身的國畫大作,盡管作品的構圖、取景等也讓人不禁贊嘆,不過若是從線條運用角度出發(fā),該圖中線條的大量應用是極其少見的。我們還需要對其進行更加深入地研究,與作者展開深度的心靈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