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忠 余興胡
“文章合為時而著”既是文學主張,更是歷代文人富于歷史使命感的集中概括,它意味著寫作者對時代的關注,對改造社會、促進社會進步的一種責任和使命。中小學生要用心去感悟時代、體驗時代,為時代而唱。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寫出有時代特點、體現(xiàn)責任擔當?shù)淖魑哪兀?/p>
毋庸置疑,小學生寫作要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但也不能“童言無忌”,也要有一點社會意識,這是公民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平時的寫作教學中,怎么讓小學生寫出有新時代小公民意識的作文呢?
一、立意要體現(xiàn)社會意識
作文如鏡子,它能折射出社會的五顏六色和對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認知,更能反映出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和感情色彩。只有那些能反映社會生活的寫作,才能體現(xiàn)學生的社會意識,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社會意識注入作文中,摒棄以自我為中心的小學生寫作窠臼。
筆者在指導學生寫想象作文《未來的__________》時,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自由表達,但一定要有社會意識。批閱作文的時候,筆者讀到了這樣的作文:
我希望未來的學校,我們學生再也不用寫作業(yè),所有的作業(yè),我們都可以用語音指揮或智能平板來完成。我們終于脫離苦海、坐享其成了……
學生的大膽想象貌似寫出了內(nèi)心感受,符合課標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的基本要求。但是,這些以自我為中心的毫無社會意識的文字,筆者讀來總覺得有些揪心。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這樣的立意角度仍然是“小我”和“自我”,反映的仍然是學生消極落后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怎么辦呢?在評講作文的時候,筆者把此文作為例子,請學生來辨析,學生紛紛認識到這種消極思想不可滋長。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認識到:凡寫作文,一定要讓立意思想積極向上,不可過于強調(diào)“自我”和“小我”。經(jīng)過再修改,大部分學生的習作都彰顯出積極向上的具有社會意識的價值觀,他們從交通擁擠、資源浪費等困擾人類的問題出發(fā),想象出的未來事物,不僅樣式新奇、功能超常,而且凸顯了環(huán)保意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創(chuàng)新的思維和積極的思想并駕齊驅(qū),真正的好作文應運而生。筆者也深感這次作文課中,筆者的引導對學生的成長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
二、立意要體現(xiàn)社會公德
小學生的作文,大多表現(xiàn)出贊美、欣賞、歌頌、感嘆的情感,寫作的立意雖說比較自由,但一定要反映出學生對社會的理性認知和正確的價值取向。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的寫作與國家倡導的社會公德和核心價值觀一致,歌頌真、善、美,抨擊假、惡、丑,從而引導學生從小在心中植下真、善、美的種子。??? 有些學生的作文可能會偏離主流價值觀、不符合社會公德,如看不起清潔工和拾荒者,覺得他們的工作低賤;占了小便宜,家長還夸學生聰明、能干;編童話故事,必定要寫幾個事物吵架,并且惡語相加;描寫殺青蛙的血腥場面,而小作者卻無動于衷,最后還高興地與家人品嘗“青蛙大餐”……這樣的作文無疑是讓人生厭的,因為這些作文的立意違背了社會公德,肯定是得不到大家認同的。在習作課上,如果老師謹慎拾起沉甸甸的教育責任感,在學生動筆之前,細心引導他們從真、善、美的社會公德角度立意作文,那么,清潔工和拾荒者不怕苦、不怕累的默默奉獻精神、反省自己占小便宜的自私心理、童話故事里文明優(yōu)雅的交流場面、抨擊社會一些不文明行為的思想,都將躍然紙上。比如下面的作文片段:
……下了公交車,媽媽告訴我:“省了一塊錢的車票,你的人格就丟了,值得嗎?你記著,人格永遠比金錢重要?!甭犃藡寢尩脑?,我羞愧得無地自容。
三、立意要注入時代精神
無可否認,小學生的作文還存在公式化的通病,寫蠟燭,必定要寫它“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寫蜜蜂,必定要寫它“索取得少,奉獻得多”;寫老師,必定要寫老師帶病工作,冒雨家訪,為生病學生補課;寫媽媽,必定要寫她為自己送雨傘;寫自己,必定要寫扶老人過馬路……盡管這種觀念是正確的,但是給人的感覺有些假和空,難以讓人信服。
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寫作要反映社會生活和時代特點,選材也要體現(xiàn)時代精神,這樣,作文才能吸引讀者、引人深思。例如,寫自己熟悉的一個人,大家都習慣往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zhì)上思考。但正是千篇一律,所以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力。在寫作中,可引導學生寫身邊有趣的人,如“書蟲”同桌、愛上微信的外婆、愛臭美的媽媽等,這樣的文章就在無形中賦予了時代特點,能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
有一次,筆者給學生布置了命題作文《真沒想到????? 》,有位學生這樣寫道:
鄰居張伯伯原是一家工廠的科長,工廠倒閉后,他下崗了。幾個月后,和他同廠的工人大多自謀到了職業(yè),可張伯伯卻放不下架子去謀職,整天在家唉聲嘆氣??捎幸惶焐蠈W途中,我到路旁新開的一家早餐店吃面條,沒想到店主竟是張伯伯。張伯伯笑著說:“我又光榮上崗了,現(xiàn)在想通了,只要靠雙手、靠勞動掙錢,不丟面子!”
這篇文章由張伯伯的“下崗”到“上崗”,反映了人們就業(yè)觀念的轉(zhuǎn)變,具有濃烈的時代氣息。張伯伯這個平凡人在作文中熠熠閃光,因為他身上折射出的是新時代的中國精神。
四、立意要體現(xiàn)民族尊嚴
作文強調(diào)“我手寫我心”,立意一般是圍繞個人的喜怒哀樂進行,體現(xiàn)的是個體的所思所想。不過,如果引導學生在立意時回避常見的“小我”,從大處著眼,去關注“大我”,把文章主題指向時代、民族、國家、人類的高度,那就能高屋建瓴,讓讀者的內(nèi)心受到震撼。生活中有些材料看似很平常,但卻包含深刻的意義,只要善于透過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本質(zhì),把小題材放到廣闊的社會及歷史背景中展開,并深入挖掘拓展,就能收到“窺一斑而見全豹”的藝術效果。
筆者在指導學生寫作《難忘的國慶節(jié)》時,要求他們從所見所聞所感入手,詳細描述國慶節(jié)期間身邊發(fā)生的事兒,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重點回顧:“國慶節(jié)的熱鬧、祥和氣氛,能讓你聯(lián)想到什么?為什么手持小國旗參加活動和升旗儀式的人群中,總有人熱淚盈眶?你是否也在國慶節(jié)的活動中被深深感動?”這些問題將學生的思維由所見所聞引向深入。然后,筆者提示道:“我們是否可以在寫清楚自己的所見所聞之后,將心中的這些感慨形象地表達出來?”學生恍然大悟,不少學生的作文立意提升了高度,有名學生在作文結(jié)尾這樣寫道:
看著手里揮動著國旗的熱鬧人群,看著齊聲高歌《我和我的祖國》的莊重人群,看著臉上貼著國旗 的大人、小孩,我心里是滿滿的激動和自豪。是啊,有國才有家!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得來何其不易呀!我們偉大的祖國一路走來,經(jīng)歷了多少風雨滄桑呀!此刻,我的心里只想高喊——祖國,萬歲!
師生共讀著這樣的文字,心中充滿了感動,學生也明白了,寫事的同時,不能忘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對民族的熱愛。
在指導小學生寫作時,教師不能僅僅強調(diào)自由表達,更不能讓學生信馬由韁,教師要站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小公民的角度進行點撥。如此,才能達到通過寫作來檢驗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的。
(作者單位:襄陽市??悼h城關鎮(zhèn)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