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萍, 伍惠賢, 周月英
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yī)院 1康復醫(yī)學科, 2心血管內科(廣東佛山 528305)
WHO把健康定義為: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方面。198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關于《2000年人人享有衛(wèi)生保健的全球戰(zhàn)略》的決議提出七項內容,其中之一是“維護和促進心理衛(wèi)生”。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激烈競爭,導致心理壓力明顯增加,心理疾病患者也越來越多。這一現象在患者這一特殊群體中更為明顯。研究表明,綜合醫(yī)院的門診及住院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抑郁等情緒[1]。那本地區(qū)綜合醫(yī)院焦慮抑郁的最新情況怎樣?本研究組對順德區(qū)綜合醫(yī)院的住院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進行了調查。
1.1 研究對象 在2019年1—3月對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yī)院、順德區(qū)容桂街道新容奇醫(yī)院兩家醫(yī)院的非精神科清醒住院成人患者進行調查分析。
納入標準:(1)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非精神科清醒住院成人患者(18歲以上);(3)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1)不能配合的患者(神志不清、失語、智力低下不能理解調查內容的患者)。(2)不愿配合的住院患者。
1.2 方法 調查的項目年齡、性別、住院科室、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肥胖、慢性皮疹、陣發(fā)性心悸、支氣管哮喘、頭暈頭痛等),九條目患者健康問卷(PHQ-9)及廣泛性焦慮自評量表(GAD-7)。PHQ-9評估的標準:總分0~4分正常,5~7分抑郁傾向,8~14分輕度抑郁,15~21分中度抑郁,22~27分重度抑郁。GAD-7評分標準,總分0~4分正常,5~6分焦慮傾向,7~10分輕度焦慮,11~17分中度焦慮,18~21分重度焦慮[2]。
2.1 基本情況 有效問卷989例,其中男347例,女642例,年齡18~95歲,平均(48.23±17.356)歲,無相關既往病史547例(55.3%)。既往史中有相關既往史的情況見表1。
2.2 抑郁檢出情況 抑郁檢出率24%(抑郁傾向12.2%、輕度抑郁9.5%、中度抑郁2.0%、重度抑郁0.4%),有高血壓病病史的患者中,抑郁的檢出率為100.0%,以抑郁傾向和輕度抑郁為主,有高血壓病病史的患者抑郁檢出率明顯高于沒有高血壓病病史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反復頭暈頭痛的患者抑郁的檢出率明顯高于沒有反復頭暈頭痛情況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研究對象的既往病史情況
2.3 焦慮檢出情況 焦慮檢出率16.7%(焦慮傾向6.2%、輕度焦慮6.2%、中度焦慮3.9%、重度焦慮0.4%)。有高血壓病病史的患者中,焦慮檢出率63.2%。有高血壓病病史的患者焦慮檢出率明顯高于沒有高血壓病病史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反復頭暈頭痛的患者焦慮的檢出率明顯高于沒有反復頭暈頭痛情況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抑郁檢出情況 例(%)
表3 焦慮檢出情況 例(%)
2.4 共病情況 焦慮、抑郁共病135例,占13.7%。
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綜合醫(yī)院需要精神病學,在綜合醫(yī)院中有30%~60%的患者患有嚴重的心理功能障礙或繼發(fā)于軀體疾病的心理異常。所以綜合醫(yī)院除了幫助患者適應他們的疾病和住院治療外,要提高醫(yī)生檢測、診斷和管理患者心理問題的能力[3]。Huang等[4]對來自中國1 329例患者的數據分析,422例(31.8%)報告有臨床顯著的抑郁癥狀,83例(6.3%)報告頻繁出現自殺意念,204例(15.3%)報告有臨床顯著的焦慮癥狀。家庭收入與抑郁負相關。家庭收入和教育水平較低的住院患者的焦慮發(fā)病率較高。中年住院患者更容易出現自殺意念,穩(wěn)定的婚姻狀況與較少的自殺意念有關。在德國,住院心身治療的有效性評估發(fā)現,標準的心身綜合治療是有效的,其中有10%是有惡化的情況[5]。2015年英德市二級綜合醫(yī)院住院患者心理狀況調查顯示:焦慮情緒檢出率為32.0%(192/600),抑郁情緒檢出率為41.2%(247/600)[6]。廣州市某綜合性三級甲等醫(yī)院普通科的住院患者的焦慮情緒的發(fā)生率為18.4%,抑郁情緒的發(fā)生率為38.72%,焦慮和抑郁的共病率為14.66%;以“生物-心理-社會”全面醫(yī)學模式、以心理學方法為依據,以心理咨詢聯絡護理為基本框架,初步對綜合醫(yī)院住院患者構建心理干預,患者對心理干預的總體滿意度為90.9%[7]。本研究調查發(fā)現抑郁檢出率24%,焦慮檢出率16.7%。焦慮、抑郁共病13.7%,總體低于全國及周邊地區(qū)的水平。但是在有高血壓病病史的患者中,抑郁的檢出率為100%,以抑郁傾向和輕度抑郁為主,焦慮檢出率63.2%,心理問題普遍存在,明顯高于沒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這提醒臨床醫(yī)生在診療高血壓病患者時心理評估的重要性。深圳市城中村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狀況調查,隨機抽取居住在城中村患有高血壓病的老年人80例,高血壓病老人高達71.3%處于焦慮狀態(tài),55%以上處于輕、中度抑郁狀態(tài),較此次調查略低[8]。甘肅省定西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012—2013年對住院高血壓患者調查,發(fā)現高血壓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普遍不佳,差和較差占80.0%[9]?;颊吣挲g越大,焦慮和抑郁越嚴重;隨著文化程度的升高,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越少;患者經濟水平越高,焦慮、抑郁情緒越少[10]。2019年張曙霞等[11]對389例患者中共檢出焦慮抑郁患者262例,發(fā)病率為67.35%,其中單純焦慮患者27.86%,單純抑郁患者36.69%,焦慮抑郁共病患者32.44%。焦慮抑郁與高血壓發(fā)生、發(fā)展互為因果,互相影響,可能會以惡性循環(huán)的方式使病情惡化加重[12]。收縮壓或舒張壓每升高1個單位,焦慮的發(fā)生率就增加1倍;實施老年綜合評估及個性化干預、加強心理疏導可以明顯改善了老年高血壓住院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況和有效的血壓控制[13]。黃亦紅等[14]及曾國慶等[15]研究發(fā)現雙心模式可以提高高血壓合并焦慮抑郁患者的整體臨床療效,改善臨床癥狀,解決患者的焦慮抑郁問題,從而達到心血管和心理上的雙重治療,改善了預后。筆者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高血壓患者同時行抗抑郁、焦慮治療、心理治療,可以減少服藥的種類、量,少數甚至不需要服藥。高血壓病的心身治療流程化、可視化也是本課題組下一步的研究。
住院患者中,很多因反復頭痛頭暈住院檢查治療,此次調查發(fā)現,有反復頭痛頭暈史的患者焦慮抑郁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沒有頭痛頭暈史的患者。王高卿[16]發(fā)現:頭暈程度與焦慮抑郁的嚴重程度成正相關,頭暈程度往往越重,情緒因素越嚴重,綜合治療慢性主觀性頭暈,能顯著改善患者的頭暈癥狀,同時焦慮、抑郁情緒也得到改善,提高生活質量。王仙偉等[17]研究發(fā)現:慢性主觀性頭暈(CSD)患者與焦慮、抑郁具有一定的相關性,病程與焦慮抑郁情緒顯著相關。女性頭暈的患者焦慮抑郁程度高于男性[18],以上發(fā)現均提醒在臨床工作碰到此類情況進行心理的評估及綜合干預重要性。
基于本地區(qū)區(qū)域、氣候、季節(jié)及本次調查患者的病情情況,糖尿病史、陣發(fā)性心悸史、肥胖史、支氣管哮喘史、冠心病史及慢性皮疹史患者數偏少,未進一步細化焦慮抑郁具體情況。這也可能會影響到焦慮抑郁的檢出率總體情況。課題組擬下一步對這些方面針對性的研究。
綜上所述,本研究得出結論,此次調查,2019年順德區(qū)綜合醫(yī)院住院患者焦慮抑郁的檢出率低于全國和周邊地區(qū)的水平,高血壓的合并焦慮抑郁的比率高于周邊地區(qū)的水平。反復頭暈頭痛有可能是有焦慮抑郁。
(志謝:本調查研究得到佛山市順德區(qū)容桂街道新容奇醫(yī)院林清護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謹致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