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赟程,劉青,王素珍,葛新穎
目前,全球高血壓患病率逐年上升,而我國更是原發(fā)性高血壓病的高發(fā)國家[1]。中國心臟大會2017通過對約50萬15歲及以上人群進行抽樣調查,獲得了高血壓的最新流行特點:即高血壓流行呈現患病率上升、城鄉(xiāng)差距減少以及地域分布格局變化的特點。整體上,我國18歲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3.0%,患病人數達2.435億,正常高值血壓檢出率為41.4%,檢出人數4.363億[2]。近年來,不少學者通過對臨床病例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ABO血型分布與各種疾病的發(fā)病有關,但尚無一致結論[1]。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同時也是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具有一定的遺傳性[3]。由于條件有限,本研究沒有進一步深入遺傳基因研究,但作為有肯定遺傳標志的血型測定,對高血壓病因研究無疑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08—2017年江西省居民健康檔案的臨床資料,分析血型和高血壓之間發(fā)病的規(guī)律,為進一步研究高血壓的預防和治療提供臨床數據。
本研究價值:
本研究在高血壓全球發(fā)病率猛增的背景下,通過研究分析江西健康檔案中健康體檢人群高血壓患病情況與ABO血型的相關性,從遺傳學的角度上來分析高血壓的發(fā)病情況以及發(fā)病規(guī)律,此研究在該領域涉及較少,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同時對于將來高血壓的預防和治療有相當大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8—2017年江西省居民健康檔案中185 633例體檢人群作為本研究對象,其中男104 895例,女80 738例;年齡8~107歲,平均年齡63歲。根據是否確診為高血壓患者,將其分為病例組(8 798例)和對照組(176 835例),其中病例組男5 392例,女3 406例;年齡8~107歲;對照組男99 503例,女77 332例;年齡8~107歲。
1.2 研究方法 分別統(tǒng)計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血型。進一步分析病例組與對照組的性別、年齡以及血型的分布情況,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對性別、年齡進行亞組分析,判斷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高血壓患病情況與ABO血型是否具有相關性。根據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年齡劃分標準作出的新規(guī)定[4],將樣本分為少年(0~17歲)、青年(18~45歲)、壯年(46~60歲)、老年(〉60歲)4個年齡段。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相對危險度(RR)表示ABO抗原與高血壓的關聯(lián)強度。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對照組和病例組性別分布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5.863,P<0.001);對照組和病例組年齡分布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 765.236,P<0.001,見表 1)。
2.2 對照組和病例組血型分布比較 對照組和病例組血型分布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102,P<0.001)。兩組A型、B型、O型、AB型所占比例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RR值依次為0.95、0.93、1.06、1.15(見表 2)。
2.3 不同性別兩組血型分布比較 男性中,對照組和病例組血型分布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5.286,P<0.001);兩組A型、B型、O型、AB型所占比例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R值依次為0.95、0.94、1.06、1.16。
女性中,對照組和病例組血型分布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1.271,P<0.001);兩組A型、B型、O型、AB型所占比例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R值依次為0.94、0.93、1.07、1.16(見表3)。
2.4 不同年齡兩組血型分布比較 少年中,兩組血型分布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502,P=0.475);兩組A型、B型、O型、AB型所占比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R值依次為1.22、0.91、0.84、0.98。
青年中,兩組血型分布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733,P<0.001);兩組A型所占比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B型、O型、AB型所占比例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R值依次為0.93、0.89、1.11、1.20。
表1 對照組和病例組性別、年齡分布Table 1 Sex and age distribution of control group and hypertension group
表2 對照組和病例組血型分布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group distribution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hypertension group
壯年中,兩組血型分布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982,P<0.001);兩組A型、B型所占比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O型、AB型所占比例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R值依次為0.94、0.91、1.07、1.20。
老年中,兩組血型分布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449,P<0.001); 兩 組 A型、B型、O型、AB型所占比例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R值依次為0.95、0.96、1.05、1.11(見表4)。
血型是一種非常穩(wěn)定的遺傳性狀,以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方式遺傳。作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高血壓是自發(fā)性腦出血的主要原因,并具有一定的遺傳易感性。KUMAR等[5]分析認為人類ABO血型是在環(huán)境和病原體介導下的進化選擇結果,ABO血型與疾病之間存在著某些必然的聯(lián)系。因此,通過對高血壓患者的血型分布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與非高血壓者血型分布比較,可以探索高血壓的遺傳傾向。
表3 不同性別兩組血型分布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group distribution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hypertension group by sex
表4 不同年齡對照組和病例組血型分布比較〔n(%)〕Table 4 Comparison of blood group distribution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hypertension group by age
本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研究對象,高血壓患病情況與A型、B型、O型、AB型血型有關。除少年外,青年、壯年、老年年齡段高血壓患病情況與ABO血型之間也有相關性的影響。其中青年群體的高血壓患病情況與B型、O型、AB型血型有關,壯年群體高血壓患病情況與O型、AB型血型有關,老年群體高血壓患病情況與A型、B型、O型、AB型血型有關。從不同性別、年齡的RR值來看,O型與AB型血型的RR值均〉1,A型、B型血型的RR值均〈1,因此判斷O型與AB型血型為高血壓患病的危險因子。
根據國外的研究文獻,IONESCU等[6]在1976年報道,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O型和B型血型檢出率高于其他類型的血型。然而,王丹軍等[7]及陳少華等[8]發(fā)現,A型血易患高血壓,而O型血不易患高血壓。此次研究結果提示AB型和O型是危險因素,與國內現有的有關高血壓與血型相關性的數據有一定差異。其原因可能與地區(qū)和民族之間的差異以及不同地區(qū)高血壓的不同主要因素有關,其相互關系也可能不同。從各年齡階段患病率來看,除少年年齡段的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外,其他年齡段均低于男性。與流行病學資料表明的各年齡段女性發(fā)病率均低于男性的相關資料大致相同[9]。原因大致因為男性生活壓力較女性大,且與多種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10-11]。女性相對于男性在生活中更加節(jié)制,在飲食習慣、吸煙、飲酒、鍛煉方面相較于男性做得更好,而這些因素則是導致高血壓發(fā)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女性高血壓患病率低于男性。
本研究在積極預防高血壓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雖然血型對高血壓的發(fā)病機制有一定影響,但高血壓是由習慣、環(huán)境、氣候、血型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12-13]。單獨使用血型來預測病例數確實存有缺陷,應把血型條件與個體狀況及生理指標相結合才能更好地預防高血壓的發(fā)生。
作者貢獻:顧赟程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研究的實施與可行性分析,數據整理,撰寫論文;王素珍進行數據收集;顧赟程、王素珍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結果的分析與解釋;顧赟程、葛新穎進行論文的修訂;劉青、王素珍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對文章整體負責,監(jiān)督管理。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