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淼
在人體二百多塊骨骼中,脊柱這一組織是最大的骨骼群體。在椎間盤的配合下,脊柱對全身起到非常重要的保護和支撐作用。
如果一個人的身高達到1.5米以上,那么他想要正常直立行走,除了需要具備強健有力的下肢以外,還必須借助脊柱來做更為重要的支撐。
脊柱的存在不單單只是為了保證一個人的正常直立行走。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需要完成的蹲起、扭身、搖頭以及跳躍等看似非常簡單的動作,其實都需要脊柱各個椎間關節(jié)的高難度配合。
在所有這些配合中,脊柱的彈性如何是至關重要的一項標準。
單獨提起椎間關節(jié),其本身的彈性并不大。但因為脊柱是靠一塊塊具有彈性的脊柱骨間組織連起來的群體,每個椎間關節(jié)之間都有強勁的韌帶相連接,因此脊柱這一整體具有非常大的彈性。這就像是把二十幾個小彈簧連接成一個具有超強伸縮力的大彈簧,這個“大彈簧”的長度超過一米,因此,人體的脊柱可以在極大幅度內(nèi)做伸縮和轉向運動。
人體內(nèi)這根具有支撐作用的脊柱能夠保持絕佳彈性,可以緩沖從下肢傳導過來的沖擊力,因人體運動產(chǎn)生的對大腦和身體內(nèi)臟的沖擊都靠脊柱的緩沖作用而對大腦和身體內(nèi)臟形成保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脊柱利用自身強大的彈性將這些沖擊波吸收,從而保證人體“最高指揮部”的安全。別小看這一點點的緩沖,它可以有效防止你在跌倒、下墜或者發(fā)生其他意外時,不會因為下肢的沖擊而直接造成腦損傷。短短一米長的脊柱有可能是挽救生命的最好利器。
但脊柱并不是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的珍惜品種,它每時每刻都要承受來自身體各個方面的強大沖擊和壓力,是人體一刻都離不開的關鍵組織。
人體上半身的重量幾乎都靠脊柱做支撐。雖然在直立的時候下肢要承受全身的重量,但相比較而言,下肢比脊柱更強大有力,并且其負重時間相對較少。當我們坐下休息的時候,下肢已經(jīng)被解放出來了,但因為上半身還處于直立的狀態(tài),所以這個時候脊柱仍然要承擔起負重的責任。
什么時候脊柱才能得到休息呢?答案是躺下的時候。所以我們平躺在床上的時候,會感覺非常放松和舒服。
另外,因為脊柱具有彈性,所以它的長度經(jīng)常變化且不固定。從早晨起床的那一刻開始,脊柱就在承受身體的壓力了,因此會相應地縮短。白天工作的時間越長,脊柱承受的壓力也就越大,其長度也就會縮得越短。如果在疲累的工作之余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脊柱在晚上又會慢慢恢復到自己的正常狀態(tài)。
需要提醒的是,現(xiàn)如今很多不良商家肆意吹噓自己的產(chǎn)品能夠讓孩子在一夜之間長高,這多半是脊柱的自我伸縮功能導致的,和產(chǎn)品的功效并沒有太大關系。
雖然脊柱的彈性非常大,但這種伸縮也是有限的。長期遭受強大壓力的沖擊,就會對脊柱和椎間盤造成不可逆的損傷。脊柱所受的壓力時間有多長,也就等于給自己的生命縮短了多長的進程。
尤其是很多中年患者,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高逐年下降,甚至出現(xiàn)駝背、佝僂的現(xiàn)象,這證明脊柱的彈性正在逐漸消失。除了可能是自身組織的功能性退化外,這種現(xiàn)象還和長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如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存在不良坐姿等。
如果癥狀發(fā)現(xiàn)比較及時,最好到正規(guī)醫(yī)療場所去做牽引,借助外力把受到過度壓迫的“大彈簧”拉回正常的狀態(tài)即可。但值得一提的是,再好的醫(yī)療終究只是外力強加給身體的一種手段。與其這樣,不如平時就多注意對脊柱的保養(yǎng)。
總之,一切健康的秘訣都藏在我們平時不以為意的細節(ji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