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正
我是個比較能喝酒的人,經常有朋友和我談論喝酒方面的事情。有人用難以下咽來形容喝酒的感覺,說白酒太辣。我的體會是,小口小口地品酒,才能感覺到酒的滋味,包括辣。當真的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喝到興頭上,喝得撐起來、斗起來,是感覺不到酒的辣的,正所謂“酒肉穿腸過”。
有人不理解。我進一步解釋,一大杯酒入口,我們完全有能力“關閉”味覺,像喝白開水一樣喝下去。至于喝下肚以后的感覺,就看各人的承受能力。
有人不相信,我問他是否記得小時候吃藥丸的感覺,白色的藥丸,多苦啊,我們小心謹慎地丟在舌尖上,用溫水吞服下肚,幾乎感覺不到苦,喝酒也可以這樣。大家這才認為我的話有點道理。
晚上一個人去公園散步,本想讓腦子清靜一下,去了才發(fā)現(xiàn),湖邊的廣場上正在舉行一場晚會,熱鬧非凡。客觀上,想清靜是不可能的??晌野炎约旱穆犛X“關閉”了。廣場那邊擴音器里傳來的音樂聲,我充耳不聞;從我身邊走過的人說個不停,我當是蚊子在哼;那些孩子的、年輕人的打鬧聲,與我沒有任何關系,我全當不存在。我在心里“關閉”出一片安靜的天地,以自己喜歡的速度在人流中慢悠悠地走,想自己的心事。
身邊的許多事我們可以視而不見,這是把視覺有選擇地“關閉”了,人的五官都可以這樣“關閉”,甚至連心靈也是可以“關閉”的。
見過一對鬧離婚的夫妻,女方先鬧起來,鬧得雞犬不寧,男方一開始竭力想挽救婚姻,后來,局勢發(fā)生變化,女方后悔了,男方卻鐵下心來選擇分手,身邊的親朋好友怎么做思想工作,他都絲毫不為所動。
關于“關閉”,我們或許還有其他類似的說法,比如屏蔽、刪除、屏息凝神、轉移注意力、緩解痛感等,無論哪一種,其基本特征是一樣的,就是拒絕某樣東西進入我們自己的心。如果不加篩選,進入我們心里的東西太多,我們受到的干擾就會多,從而淡化、弱化了對我們有益的那些東西。
一個人的生命能承載的重量畢竟是有限的,我們應該學會“關閉”一些門,同時敞開一些我們想打開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