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燕
摘 要: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而農村小學受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制約,對科學教育的投入有限,科學教師在課程設置中缺乏創(chuàng)新,導致農村小學科學課的開設遇到一定的阻力。在當前國家全面提倡素質教育的教育背景下,農村小學科學教師如何結合實際上好科學課,成為當前的研究重點。
關鍵詞:農村小學 科學課 科學教師 結合實際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11-0-01
引言
科學課對小學生而言,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和科學暢想的重要課程,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科學課需要配套大量的教學設施和實驗器具,而農村小學受到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影響,存在教學理念、教學設施、師資力量等方面的不足,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一、目前農村小學科學課的現(xiàn)狀
1.教學理念相對滯后
雖然新時期的教育理念已逐步普及,農村小學對科學課的重視程度逐步提高,但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體制的影響,農村小學的科學課堂仍存在教學方式較為單一、理論教學大于實踐操作、對科學課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及語文和數(shù)學等問題,學生的課堂活躍程度較低,學習興趣不濃。
2.教學設施不夠齊全
農村小學的科學教育課最大的不足就是資金的投入和設施的配備,導致科學課的實驗教學和實踐操作不能達到配套實施的效果,教師對學生一味地進行理論灌輸,動手能力和實操技能得不到培養(yǎng)和鍛煉。
3.師資隊伍力量不足
目前,部分農村小學仍把語文和數(shù)學作為主要課程,科學課所安排的教師不夠專業(yè),甚至是其他學科教師兼職授課,對科學課的教育水平、教育目標和教育手段存在一定的偏差,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也缺乏好的經(jīng)驗措施,無法達到教學目標[1]。
二、科學課在農村小學的重要意義
1.培養(yǎng)學生探索意識
科學課中設置的對自然萬物的理解和洞察,可以幫助學生從小建立探索意識,有助于將各學科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同時能培養(yǎng)學生的洞察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2.樹立學生合作意識
科學實驗或科學發(fā)明大多是無法依靠一個人的力量來完成的,而是由小組成員積極配合才能成功,因此,科學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引導他們如何尊重他人意見,如何在群體中發(fā)揮作用,增加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3.激發(fā)學生科技意識
科學課程是生物、物理、化學等課程的基礎學科,和語文也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學好科學課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建立科技發(fā)展意識,激發(fā)科技潛能,在未來相關學科的領域為培養(yǎng)人才儲備能量[1]。
三、農村小學教師上好科學課的具體方法
1.加強科學教育改革,樹立全新教學理念
農村小學應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從提高重視程度、增強師資力量、增加資金投入的角度出發(fā),樹立長遠的教育目標,通過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和考核,提升科學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整體素質。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授課,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案。例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現(xiàn)象作為課題在課堂上進行探討,以提問、小組匯報、辯論等形式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增強課堂的活躍氛圍。
2.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培養(yǎng)學生探索能力
雖然農村小學在配套設施上缺乏優(yōu)勢,但可以利用的自然資源卻數(shù)不勝數(shù)。例如肥沃的土地、廣闊的田野、豐富的動植物種類等,科學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接觸大自然的方式,結合實際傳授關于自然界的科學知識。此外,生活中的花草樹木,小鐵釘、小木條、細鐵絲、 易拉罐、飲料瓶等,都可以作為科學課上的實驗材料,科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獨立去探索和挖掘,以小組做任務的形式收集身邊的實驗材料,或是預留小組匯報課題,比如田野里有哪些農作物?播種和收割的時間?可以觀察到哪些小動物、小昆蟲?它們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等等,達到利用自然資源提升洞察能力、探索自然科學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科學課教材中有一課的內容是《生命的周期》,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我提前讓學生嘗試養(yǎng)蠶、螞蟻或培植黃豆,每天記錄所觀察對象的生長過程、形態(tài)變化以習性特點,很多學生沒有經(jīng)過理論學習便總結出蠶的生長過程分為蠶卵、幼蟲、蠶蛹、蠶繭、成蝶幾個階段,并觀察了每個階段的生長周期,還有一部分學生充分體會到“春蠶到死絲方盡”這句詩的偉大意義,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還了解了生命和生長的內涵。
3.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的教育主體是兒童,他們仍然保持著對世界的好奇之心,對科學的探索具備一定的潛能,科學教師應根據(jù)他們的特點,研究“玩中學”的方式方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三年級的科學課程中,有一課《水的形態(tài)》,教材中提到了很多中辨別水的方法,于是,我啟發(fā)學生回到家里通過實踐的方式找出幾種辨別水的方法,可以利用生活中常接觸的油、醋、醬油、牛奶等液體。結果第二天,學生們在匯報時非常踴躍,把看一看、 聞一聞、嘗一嘗這幾種方法都找全了。接著,我又讓學生進行分組試驗,分別將水放到太陽下、冰箱里,讓他們觀察水的形態(tài)變化,自己去得出結論。這個教學設計讓學生切身體驗到了科學實驗的神奇,使他們對動手操作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有利于日后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探索新事物。
4.運用科技教學手段,增強課堂生動氛圍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已逐漸進入農村小學??茖W教師更應利用好多媒體技術,動靜交融地傳遞教學信息,使枯燥的教學變得更加生動,使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增加直觀的感知。特別是在一些具有時光穿越特點的教學課程中使用多媒體設備,例如向學生傳授生命的起源、生物的進化、海底世界、未來科學的幻想等課程,為學生播放形象的紀錄片或科幻片,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有形的畫面,通過多媒體的形態(tài)、動態(tài)和色彩渲染等技巧,更形象地傳遞科學信息,使教學變得更直觀,增強了學生的課堂感知,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充分提高學生的想象力,課堂氛圍也變得更加生動[2]。
結語:
總之,科學課程已逐步成為農村小學不可缺少的重要學科,科學教師應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完善課程設計,提高專業(yè)素質,以便更有效地開展教學,為培養(yǎng)未來的科技人才提供教學保障。
參考文獻
[1]馮玉紅.上好農村小學科學課之我見[J].學周刊,2016(20):149-150.
[2]張龍泉.農村小學科學教師如何結合實際上好科學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