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高昌
〔摘要〕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法,調查了解中小學校園暴力的現(xiàn)狀和心理原因。研究結論顯示,校園暴力現(xiàn)狀不容樂觀,有低齡化、女性化趨勢,其深層次的心理原因主要有獲得關注的需要和負面標簽的影響。
〔關鍵詞〕中小學;校園暴力;心理原因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31-0004-03
校園應當是一個寧靜、祥和的場所,但是中小學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fā)生。校園暴力是指行為人以語言或明顯的肢體動作侵犯他人,使對方感受到威脅、痛苦或身體上受到傷害[1]。據媒體不完全統(tǒng)計,僅2016年1月至5月,媒體曝光的校園暴力事件即多達40余起。至于出于保護未成年人或者避免事件曝光后給學校帶來巨大負面效應的考慮,進行內部消化處理的類似事件更是不計其數(shù)。2016年11月11日,教育部等九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中小學校園暴力發(fā)生頻率之高、形式之惡劣、增加趨勢之迅速,已成為國家、社會及廣大學者密切關注的嚴重社會問題。
一、研究方法
(一)調查法
本研究采用自編的問卷調查(見文末附件),包括校園暴力基本情況調查、校園暴力類型調查、校園暴力原因調查和校園暴力處理方式調查四個部分。
(二)深度訪談
深度訪談校園暴力的雙方、父母、老師、同學,以便了解校園暴力的主要心理原因。
(三)被試
本研究隨機調查734人,回收問卷675份,有效問卷644份,有效率88%。其中小學調查四、五、六年級,初中調查初一、初二、初三,詳見表1。
(四)數(shù)據統(tǒng)計
本研究采用excel軟件統(tǒng)計。
二、研究結果
(一)校園暴力基本情況統(tǒng)計
644份有效問卷中,男生368份,女生276份;小學317份,初中327份;農村325份,城市319份。其中參與或遭受過校園暴力的179人,占28%,男生120人,占19%,女生59人,占9%;小學19人,占3%,初中160人,占25%;農村55人,占9%,城市124人,占19%,且都有經常參與或遭受校園暴力的同學。(詳見表1)表明在中小學校園暴力已是比較普遍,有低齡化、女性化趨勢。
(二)校園暴力類型統(tǒng)計
如表2所示,校園暴力類型比例從高至低依次為:恃強凌弱、言語暴力、輿論暴力、打架斗毆、人際攻擊、敲詐勒索、財產侵犯、其他。其中男生暴力類型主要有恃強凌弱、言語暴力,女生主要有人際攻擊、言語暴力、恃強凌弱、輿論暴力,表明女生校園暴力比例雖低,但暴力類型更多。農村和城市暴力類型主要有言語暴力、恃強凌弱、輿論暴力,在城市恃強凌弱的類型比例特別高。
(三)校園暴力原因調查
如表3所示,校園暴力主要是由瑣碎小事引起;相比于女生,男生更有可能因為感情原因發(fā)生校園暴力;在小學,主要原因還有作業(yè)、考試。
(四)校園暴力處理方式調查
如表4所示,校園暴力處理方式應用較多的有:報告老師、不打不相識、報復、報告家長,處理方式應用最少的是直接報警。男生的主要處理方式是不打不相識、報復、報告老師,女生是報告老師、報告家長、報復。小學生主要是報告老師、報告家長、忍氣吞聲、報復,初中生主要是不打不相識、報告老師。農村學生主要是忍氣吞聲、報復,城市學生主要是報告老師、不打不相識、報告家長、報復。
三、校園暴力的心理原因
根據調查結果,校園暴力現(xiàn)狀不容樂觀。校園暴力的原因有瑣碎小事、感情、作業(yè)和考試等,但通過深度訪談調查了解,校園暴力的發(fā)生存在兩個深層次的心理原因。
(一)獲得關注的需要
通過訪談校園暴力的雙方、老師、家長,我們發(fā)現(xiàn)校園暴力的施暴方,絕大多數(shù)與父母關系不良,部分學生還是留守兒童,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來自父母的關愛。很多家長對孩子的關注主要是學習成績,而這部分學生學習成績往往都不佳,是老師心目中的“差學生”,在老師和家長處都找不到存在感。在他們的生活中,也似乎不再需要老師和家長的關注,校園暴力彌補了他們獲得關注的需要。
(二)負面標簽的影響
校園暴力是學校、社會甚至國家非常關注的問題。校園暴力的雙方,特別是施暴方,在老師眼里是問題學生,在同學眼里是不敢惹的對象,在社會眼里是潛在的犯罪分子,再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2],令他們走到哪里都感覺自己是不受歡迎的異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負面的標簽阻礙他們回歸主流人群,也強化了他們是不良學生的自我認同。其實,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對于校園暴力,不需要像躲瘟疫一樣避而遠之。調查中發(fā)現(xiàn),校園暴力也是學生處理問題的一種方式,雙方鬧完以后,不打不相識,也有成為好朋友的。
四、建議
關于校園暴力的教育問題,很多學者從法律、制度角度加強對校園暴力的防治[3]。法律、制度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培養(yǎng)學生按規(guī)則辦事的習慣,但對于“問題學生”,恐怕是治標不治本,只會更加隔離他們回歸正常社會。心理的包容、滿足關注的需要才是讓他們改過自新的力量源泉。校園暴力的雙方都是青春期的學生,有些甚至是小學生。他們叛逆心強,喜歡標新立異,容易誤入歧途,但青春期也是人生當中進取心最強的時期,他們希望出人頭地,希望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正確地引導、耐心地解決他們的心理困擾,“問題學生”是完全可以回歸正常軌道的。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課題基金項目,課題編號17C0840。
參考文獻
[1]胡平,劉倩.從校園暴力談中小學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建設[J].教育科學,2006(12):42-45.
[2]郭金金.從校園暴力事件看媒介暴力對現(xiàn)實暴力的影響[J].今傳媒,2016(2):48-49.
[3]周松青.中美校園暴力法律規(guī)制比較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6(1):16-22.
附件 中小學校園暴力現(xiàn)狀及原因調查
同學:
您好,感謝您抽時間完成此份問卷。為了解中小學校園暴力的現(xiàn)狀及發(fā)生校園暴力的原因,特設計了此份問卷,以期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減少校園暴力的發(fā)生。
此次問卷采用不記名的方式,請根據自己了解的實際情況填寫,在相應的()劃“√”或填寫序號,再次感謝您的參與與幫助!
基本情況:您的性別: 您所讀年級:
您來自(城市、農村):
1.您是否參與或遭受過校園暴力,請在相應的()劃“√”:
從沒() 偶爾()
較經常() 經常()
2.您認為校園暴力類型從高至低排列依次是(請按1—8序號填寫):
言語暴力() 恃強凌弱()
打架斗毆() 輿論暴力()
人際攻擊() 敲詐勒索()
財產侵犯() 其他()
3.您認為校園暴力引發(fā)的原因從高至低排列依次是(請按1—6序號填寫):
作業(yè)、考試() 斗氣()
看不順眼() 感情()
生活小事() 其他()
4.您認為校園暴力處理方式從高至低排列依次是(請按1—7序號填寫):
報告老師() 報告家長()
報復() 忍氣吞聲()
不打不相識() 直接報警()
其他()
(作者單位: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教育學院,婁底,417100)
編輯/劉永勝 終校/劉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