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凌 張莉 沈陽市婦幼保健院 (遼寧 沈陽 110000)
內容提要: 目的:探討對產后出血患者應用一次性球囊宮頸擴張器治療的臨床效果情況。方法:將2018年8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40例產后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宮腔塞紗治療)和觀察組(一次性球囊宮頸擴張器治療),每組患者20例。對比治療后臨床療效情況。結果: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24h血紅蛋白值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觀察組患者的整體操作時間、產后1d內的出血量以及整體治療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觀察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產后出血患者,應用一次性球囊宮頸擴張器治療,臨床效果更佳,可顯著降低出血時間以及出血量。
產后出血是產后高發(fā)嚴重并發(fā)癥,如未及時止血,輕者致使患者被迫接受子宮切除手術,嚴重者對產婦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1]。目前,臨床對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手段分宮腔塞紗以及一次性球囊宮頸擴張器,為探究何種治療方式效果更佳,特選取2018年8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40例該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行臨床對比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將2018年8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40例產后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患者的年齡22~34歲,平均(29.98±1.90)歲。孕周38~40周,平均(39.08±0.56)周。其中初產婦5例,經產婦15例。產后出血原因:胎盤早剝者2例;前置胎盤者8例;宮縮乏力者10例;觀察組患者的年齡23~35歲,平均(30.01±1.98)歲。孕周38~40周,平均(39.14±0.55)周。其中初產婦6例,經產婦14例。產后出血原因:胎盤早剝者3例;前置胎盤者7例;宮縮乏力者10例。確保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產后出血原因、年齡、產次以及孕周)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產后出血發(fā)生后,對所有患者進行注射縮宮素(生產廠家:馬鞍山豐原制造有限公司,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34020474)促進宮縮,并配合子宮按摩止血。其中縮宮素給藥量為20U,將其溶于500mL的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給藥。
再給予對照組患者行宮腔塞紗治療,在產婦宮腔上半部分填滿消毒好的紗布條,填塞過程中應用卵圓鉗配合操作,塞入過程應自左向右,從上至下的順序,并保障紗布完整性,以免取出時對患者造成損傷。
給予觀察組患者行一次性球囊宮頸擴張器治療,該器械的生產廠家為中林醫(yī)療。先將一次性球囊宮頸擴張器經陰道或經剖宮產的子宮切口置入,將球囊置入患者子宮的下段后,將37?C的溫生理鹽水分別注入主、副兩個球囊。根據患者陰道流血的情況和子宮收縮的情況調整生理鹽水的注入量。其中,主球囊中溫生理鹽水的最大注入量為0.8L,副球囊中溫生理鹽水的最大注入量0.2L。待患者出血停止后,采用宮腔引流袋為其連接進行引流,并對引流液的情況嚴密觀察。并在患者腹部對宮底的位置做一標記,對宮底高度能夠更好地觀察,以防宮腔內出現積血。為防止球囊脫出,可將1~2塊碘伏紗條填塞至陰道內。待出血停止后2d,可將一次性球囊宮頸擴張器撤出。
對比兩組患者整體操作時間、產后1d內出血量、24h血紅蛋白值以及整體治療時間情況。
對比患者治療預后(子宮動脈結扎以及止血)情況。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正態(tài)計量數據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樣本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24h血紅蛋白值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觀察組患者的整體操作時間、產后1d內的出血量以及整體治療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情況比較(±s)
表1. 治療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分組 例數 整體操作時間(min) 產后1d內的出血量(mL) 24h血紅蛋白值(g/L) 整體治療時間(h)對照組 20 33.59±5.99 1380.85±231.43 84.01±8.98 27.01±1.29觀察組 20 13.01±3.53△ 1079.84±209.43△ 107.29±9.98△ 17.29±1.01△
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預后情況[n(%)]
導致產后出血發(fā)生的因素較多,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為產后宮縮乏力[2]。傳統(tǒng)臨床對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案為子宮切除手術、子宮動脈結扎、注射促宮縮的藥物以及子宮按摩等[3]。但此類治療方法的治療時間較長,失血量大,預后較差[4]?,F發(fā)現一次性球囊宮頸擴張器治療法在該疾病的應用中亦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為探究何種治療方案效果更佳,特做此研究。
本研究表明,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24h血紅蛋白值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觀察組患者的整體操作時間、產后1d內的出血量以及整體治療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觀察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一次性球囊宮頸擴張器治療法對患者宮腔出血的情況和止血的效果可更好的監(jiān)測,且對靜脈出血和子宮毛細血管滲血有同時治療的作用。整體操作流程簡便,對醫(yī)師無較高的操作技術水平需求,止血時間短[5]。且該器械的可塑性較佳,可更好地貼合子宮內的弧度,使子宮壁受壓的面積增大,止血效果佳,并避免了因操作縫隙而引發(fā)的隱形出血,治療安全性高,預后好。
綜上所述,給予產后出血患者應用一次性球囊宮頸擴張器治療臨床效果更佳,止血成功率高,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