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為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為雙月刊。本刊主要刊登基礎醫(yī)學、臨床醫(yī)學、預防醫(yī)學、藥學等醫(yī)學類以及醫(yī)藥類新技術、新方法方面的論文。讀者對象為國內外醫(yī)藥、衛(wèi)生、科技人員。
1.文稿應具有科學性、真實性,重點突出,文字簡練,數據可靠。論著與臨床報道類稿件一般不超過8000字(包括摘要、圖、表、參考文獻等),病例報道不超過4000字。
2.論著、臨床研究、實驗研究文稿請附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采用結構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關鍵詞一般3~5個。具體參照《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論文模板格式(詳見本刊投稿系統(tǒng)首頁“信息公告”欄)書寫。
3.表格采用三線表,要有表號和表題。文稿內百分數的小數點后保留兩位有效數。圖要有圖號和圖題。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照片必須清晰,對比度好。文稿數據須經統(tǒng)計學處理,并給出準確的統(tǒng)計量(如t、F、χ2、Z值等)和P值,建議所有統(tǒng)計值的小數點保留三位有效數。
4.標題層次應分明。稿中節(jié)段層次序號分別用阿拉伯數字“1”“1.1”“1.1.1”形式表示。專用名詞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名詞為準。簡化字以《簡化字總表》為準。計量單位的使用應以2004年中華醫(yī)學會編制《法定計量單位在醫(yī)學上的應用》一書為準。使用縮略語,應在文中首次出現處寫明中、英文全稱。
5.參考文獻附于文末,為近5年內作者閱讀過的主要文獻,由作者對照原文核實,依文中出現先后為序,并在文中引用處右上角標以帶方括號的數字。論著、經驗交流類文稿末附著約15條參考文獻,綜述約為30條,不能引用內部刊物、未發(fā)表資料等,盡量不引用教科書。著錄按照《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具體示例如下:
[1] Yao JG,Huang XY,Long XD.Interaction of DNA repair gene polymorphisms and aflatoxin B1 in the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Int J Clin Exp Pathol,2014,7(9):6231-6244.
[2] 唐乾利,李杰輝,賀全勇,等.皮膚再生醫(yī)療技術在創(chuàng)面修復中的基礎與臨床應用研究[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5,37(1):1-4.
6.來稿須經作者所在單位審核并附單位推薦信。推薦信證明文稿內容真實可信、不涉及保密、署名無爭議、未一稿兩投等項。我刊已參加“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tǒng)”,來稿一律文責自負。
7.本刊審稿周期一般為15個工作日,論文發(fā)表速度快,見刊時間為3~6個月,如論文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或省部級及以上科研基金資助項目,可進入快速通道審稿,將以最快的速度刊出,歡迎全國各地廣大科技、醫(yī)務工作者及醫(yī)學院校師生踴躍投稿。
8.來稿須附所有作者的工作單位、所在省市名、郵政編碼、E-mail、聯系電話。論文如屬科研基金資助項目,應在稿件首頁地腳處注明“基金項目:××課題或項目 (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頁腳處請附上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簡介(包括性別、出生年份、學位、職稱、研究方向、電子郵箱)。
9.本刊為“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資訊)”等數據庫的入編期刊,凡在本刊登載的稿件,均視為自愿同意入編,不愿入編者,請在來稿中注明。
10.投稿請登陸:http://www.yjmzyxyxb.cn/→點擊作者登錄(如無賬號請按要求注冊)→投稿→(1)文件上傳→(2)填寫稿件信息→(3)推薦審稿人和回避審稿人→(4)投稿確認→投稿完成。牢記登陸賬號和密碼,通過登陸網站或注冊郵箱中的信息查詢稿件處理情況。
稿件確認刊載后需按通知數額支付版面費和稿件處理費,稿件處理費不再提前收取。
文稿刊出后,贈送當期雜志2本。本刊電話:0776-2843414,E-mail:yyxb197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