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秋飛 滕崢 楊翠鳳
摘 要:杧果象甲是為害杧果的主要害蟲??偨Y了嚴重為害杧果的象甲種類、為害癥狀及其形態(tài)特征,最后提出加強植物檢疫,控制危險性杧果象甲傳入和蔓延;選育品種,調整杧果品種結構,加強田間管理,減少蟲口基數(shù)等農業(yè)防治;保護天敵,使用微生物制劑,研制、開發(fā)生物誘集、趨避劑等生物防治;選用20%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等化學防治以及用γ射線輻射處理杧果等物理防治的綜合防治措施。
關鍵詞:杧果象甲;種類;癥狀;形態(tài)特征;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6.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60X(2019)10-0059-03
Abstract: Mango weevil is the main pest in mango.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pecies, symptoms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ngo weevil that often causes serious damage, and put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as below. Legal control includes strengthening the plant quarantine to prevent the introduction and spread of dangerous mango weevil species; agricultural control includes resistant variety breeding, adjusting cultivar structure, and strengthening field management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insect population; ?biological control includes protecting natural enemies, using microbial preparations, and developing bio-trapping agents and repellents; chemical control includes spraying 20% lambda-cyhalothrin EC and 20% fenvalerate EC.?
Key words: mango weevil; species; symptom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ntrol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inn.)又名芒果、檬果、忘果、蜜望,是世界五大熱帶水果之一,因其香甜可口、風味獨特、營養(yǎng)豐富,享有“熱帶果王”的美譽。杧果主要生長在雨熱同季、干濕分明的熱帶、亞熱帶地區(qū),溫暖潮濕的地理環(huán)境,也為各類害蟲的生長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杧果象甲(Mango weevil)是杧果生產上的重要害蟲,是為害杧果果實和葉片的各類象甲的統(tǒng)稱,均屬于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oidae)。
1 杧果象甲的種類與為害癥狀
杧果象甲可以為害所有品種的杧果,目前已經(jīng)報道的有6種,分別是鉆蛀為害杧果果肉和果核的果肉杧果象甲(Sternochetus frigidus Fabricius)、果實杧果象甲(Sternochetus olivieri Faust)、果核杧果象甲(Sternochetus mangiferae Fabricius)、蛀果杧果象(Sternochetus?poricollis Faust)和日本杧果象(Sternochetus navicularis?Roelofs),還有主要為害葉片的杧果切葉象甲(Deporaus?marginatus Pascoe)。其中前3種象甲已被我國列為對外植物檢疫二類危險性害蟲,它們對杧果果實的為害率為30%~80%,而杧果切葉象甲對葉片的為害率可達100%,嚴重影響了杧果的產量與品質。杧果象甲為害范圍廣,已知其分布于亞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1-4]。
1.1 果肉杧果象甲
果肉杧果象甲(S. frigidus Fabricius) 主要分布于中國(云南、廣西)、印度、美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越南、緬甸、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qū)。每年的4月,當杧果幼果長到30~35 mm時,果肉杧果象甲將卵產于幼果果皮之下,經(jīng)過4~6 d,卵在果內孵化為幼蟲,繼而幼蟲在果內蛀食果肉,伴隨著幼果一起生長發(fā)育。受害的幼果由于生長迅速,產卵口很快愈合,從外表觀察,很難判斷果實被害與否。經(jīng)過60~70 d的幼蟲期和8~11 d的蛹期,幼蟲在果內羽化為成蟲,待果實成熟、定形時,成蟲咬破果皮鉆出,留下1~2個羽化孔。此時,若將果實切開,會發(fā)現(xiàn)果內有縱橫交錯的蟲道,且蟲道內塞滿黑色的蟲糞,果肉污染嚴重,失去食用價值[5]。果肉杧果象甲只為害果肉,不影響果核。
1.2 果實杧果象甲
果實杧果象甲(S. olivieri Faust)主要分布于中國(云南、廣西)、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泰國、菲律賓、巴基斯坦、越南和柬埔寨等國家和地區(qū)。果實杧果象甲既可以為害果實,也可以為害果核。每年3月中、下旬,果實杧果象甲交尾后將卵產于杧果幼果內,4月中、下旬,幼蟲孵化后,從果肉鉆入果核內為害,并在果核內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中旬,成蟲羽化后飛出,受害杧果失去食用和種用價值[6]。
1.3 果核杧果象甲
果核杧果象(S. mangiferae Fabricius)甲分布的范圍最廣,除上述國家外,還有尼泊爾、南非、澳大利亞、多米尼加、毛里求斯、阿曼、不丹、贊比亞等國家和地區(qū)。果核杧果象甲于每年的3—4月在幼嫩的杧果果皮下產卵,6~7 d孵化為幼蟲后鉆入果核,6月上旬在果核內化蛹,6—7月成蟲羽化飛出。受害的杧果外表健康光滑,只在剖開果實后看到果核表面有暗褐色的圓斑或小孔(羽化孔),進一步剖開果核,可見子葉受象甲鉆蛀,呈破碎或空洞狀,且充滿黑色蟲糞。果核杧果象甲主要為害杧果果核,使果核失去萌發(fā)能力,且會造成被害果早落,影響產量[7]。
1.4 杧果切葉象甲
杧果切葉象甲(D. marginatus Pascoe)分布于印度、泰國、斯里蘭卡、緬甸、馬來西亞及我國云南、海南、廣西、廣東、四川等國家和省區(qū)。據(jù)報道,切葉象甲切葉的原因,除了獲取營養(yǎng)外,主要是為了繁殖后代。切葉象甲雌成蟲交尾后,將卵產于杧果嫩葉的中脈兩側,然后在葉片近基部從葉緣向主脈橫向咬斷,使葉基部呈刀剪狀。帶卵嫩葉掉落田間2~3 d后,卵孵化為幼蟲,并在葉片上潛食,再經(jīng)過2~3 d,幼蟲爬出,入土化蛹,進而羽化為成蟲。杧果切葉象甲主要為害杧果葉片,嚴重時可以引起禿稍,嚴重影響杧果的正常生長發(fā)育[8]。
蛀果杧果象原記載僅分布于印度,于2002年在我國云南發(fā)現(xiàn)并作為新紀錄種報道[9];日本杧果象目前只分布于日本。這2種象甲的分布不廣且為害不嚴重,在生產上未引起重視。
2 杧果象甲的形態(tài)特征
杧果象甲幼蟲和蛹的形態(tài)及其相似,難以通過形態(tài)學進行鑒定,但成蟲的為害部位及外部形態(tài)特征往往具有差異,因此可以通過杧果象甲的為害部位、體形、體壁、額、喙、觸角、前胸背板、鞘翅等形態(tài)特征和部分杧果象甲雌、雄成蟲的差異來進行比較分析和辨別。4種杧果象甲的為害部位及外部形態(tài)特征詳見表1。
3 綜合防治措施
3.1 加強植物檢疫,控制危險性杧果象甲傳入和蔓延果肉、果實、果核杧果象甲皆屬于危險性害蟲,易于傳播,防治困難。早在1998年,百色右江河谷杧果產地就發(fā)生了杧果果實象甲疫情,經(jīng)過4 a連續(xù)采取監(jiān)控撲滅技術措施,2002年疫情才得以撲滅[11]。雖然我國目前只有廣西百色、云南各地有過相關報道,但其對杧果產區(qū)的威脅不容小覷。黃小玲[12]等運用GARP生態(tài)位模型結合GIS空間分析模塊預測了該蟲在中國的潛在地理分布,結果表明,3種杧果象甲可以在華南、西南地區(qū)的云南、廣西、廣東、海南、福建、臺灣、江西等8個省、市、自治區(qū)生存。預測這3種杧
果象甲具有較強的擴散蔓延趨勢,對我國的杧果產業(yè)構成較大的潛在威脅。另有報道,果核忙果象在缺乏食物和水分的情況下,可存活28 d以上,有水分存在的情況下,仍可存活94 d[7]。因此,加強杧果象甲檢疫監(jiān)測力度,實施嚴格的產地檢疫、入境檢疫、調運檢疫,是防止危險性杧果象甲傳入和蔓延的有效措施。
3.2 農業(yè)防治
3.2.1 選育抗蟲品種,調整杧果品種結構 已有前人報道,三年杧、象牙杧、大白玉是杧果象甲的易感或中感品種,而澳大利亞8號、澳大利亞9號、澳大利亞11號、澳大利亞12號杧,青皮杧、紅杧6號和海南土杧為抗蟲品種[6, 13]。因此,利用以上品種作為抗蟲育種的材料,選育出抗蟲優(yōu)質高產良種,并適當增加栽培面積,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控制杧果象甲的為害。
3.2.2 加強田間管理,減少蟲口基數(shù) 杧果象甲主要以成蟲在杧果樹干裂縫、樹洞、樹皮、掉落的杧果核內、淺層表土或枯枝落葉下越冬。因此,結合田間管理,可以在冬季對果園進行清耕處理:①清除雜草、焚燒枯枝落葉;②深翻土壤,連續(xù)灌水1~3 d,加大土壤濕度;③用石灰對杧果樹干進行涂刷處理;④全園噴灑高濃度石硫合劑。這些措施能有效破壞杧果象甲的越冬場所,減少越冬蟲源。應注意的是,雖然清園滅蟲、減少蟲口基數(shù)可以有效控制杧果象甲的為害,但此措施需要進行統(tǒng)防統(tǒng)治并堅持幾年,才能達到理想效果。另外,對果實進行套袋處理,可以防止杧果象甲與幼果接觸;而對于切葉象甲,還可以人工摘除未被切斷的帶卵葉片,這也是防治杧果象甲的有效措施[14-15]。
3.3 生物防治
通過保護天敵,使用微生物制劑,研制、開發(fā)生物誘集、趨避劑來對杧果象甲進行生物防治。如杧果園內的中華獵蝽(Sycanus crocouittatus Dohrn)、茶色廣喙蝽(Arma custos Fabricius)、黃京蟻(Oecophylla Smaragdina)、大黑螞蟻(Polyrachis S.P.)和白斑獵蛛(Evarcha albaria)等可以刺殺、捕食杧果象甲,應對這些天敵昆蟲進行調查與保護[5]。在杧果象甲成蟲羽化飛出為害時,用100億活芽孢的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噴霧,7~10 d噴一次,連續(xù)噴2~3次,也可以有效減輕杧果象甲的為害;田厚軍[16]報道了杧果揮發(fā)性物質(1R)-(+)-a-蒎烯、a-法呢烯、β-香葉烯,異松油烯和反-2-己烯醛具有誘集或驅避杧果切葉象甲的潛力,可以以這些物質為基礎,研制、開發(fā)杧果象甲誘集、趨避劑,進一步增加杧果象甲生物防治的途徑。
3.4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可以在杧果象甲成蟲取食、交尾、產卵期,選用20%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100%苦楝原油150~200倍液,90%敵百蟲晶體1 000倍液進行噴霧,以上藥劑可以交替使用,7~10 d噴一次,連續(xù)噴2~3次。
3.5 物理防治
采后杧果象甲的防治和處理,是阻止其遠距離傳播的有效途徑,一般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已有研究表明,使用50 K劑量的γ射線輻射處理杧果,杧果象甲幼蟲和蛹的死亡率為100%,成蟲為30%,90 K時,成蟲的死亡率為83%[17]。另外,使用72 g/m3溴甲烷熏蒸杧果鮮果或果核3 h或使用24、36 g/m3溴甲烷進行熏蒸鮮果6 h,可100%殺死果肉及果核內的杧果象甲,且對果實無不良影響[6]。
參考文獻:
[1] 李 巧. 云南省象甲科研究概況[J]. 西南林學院學報,2003,23(4):70-74.
[2] 司徒英賢. 四種杧果象的傳播和識別[J]. 西南林學院學報,1993,13(3):177-181.
[3] 黃可輝,郭瓊霞. 三種芒果象甲的識別與檢疫[J]. 武夷科學,2002,18(1):15-18.
[4] 楊永智,陳偉強,趙志昆,等. 云南河口芒果主要病蟲害發(fā)生規(guī)律調查及害蟲天敵種類研究[J]. 熱帶農業(yè)科學,2015,35(8):63-68,77.
[5] 舒 梅,劉桂華. 芒果果肉象甲的生物學特性與防治[J]. 云南農業(yè)科技,2001(4):28-29.
[6] 韓冬銀,張方平,邢楚明,等. 云南杧果果肉象甲、果實象甲發(fā)生危害及其熏蒸處理[J]. 熱帶作物學報,2009,30(10):1501-1505.
[7] 龔秀澤. 果核杧果象及其耐饑餓性觀察[J]. 植物檢疫,2006,20(5):287-289.
[8] 黃紹崗. 芒果剪葉象甲剪葉的原因及防治[J]. 廣西植保,2001,14(3):14.
[9] 司徒英賢. 中國新記錄種:蛀果杧果象記述(鞘翅目:象蟲科)[J]. 西南林學院學報,2002,22(4):47-48,58.
[10] 李國鵬,劉光華,張林輝,等. 云南省芒果象甲的發(fā)生與防治[J]. 廣東農業(yè)科學,2008,35(4):44-46.
[11] 李恒忠,李雄立,覃貴亮,等. 百色市芒果果實象甲疫情的發(fā)現(xiàn)及監(jiān)控撲滅[J]. 廣西植保,2003,16(3):29-31.
[12] 黃小玲,李偉豐,楚文靜. 基于GARP的三種芒果象甲在中國的適生性分析[J]. 環(huán)境昆蟲學報,2009,31(4):306-310.
[13] 王令霞,陳業(yè)淵,李新國,等. 30個芒果品種對芒果切葉象甲雌成蟲抗性評價[J]. 廣西農業(yè)科學,2010,41(4):336-337.
[14] 鐘贊華,賴瑞云. 芒果切葉象甲生存率與土壤類型及其含水量的關系[J]. 福建熱作科技,2002,27(1):6-7.
[15] 高會思. 云南寧洱芒果園果肉芒果象的發(fā)生與防治[J]. 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11(7):36-37.
[16] 田厚軍,林 碩,陳藝欣,等. 芒果切葉象甲對芒果10種揮發(fā)性物質的觸角電位反應[J]. 西北農業(yè)學報,2015,24(9):134-139.
[17] 張潤志,任 立,王春林,等. 芒果象甲研究進展(鞘翅目∶象蟲科)[J]. 昆蟲知識,2001,38(5):342-344.
(責任編輯:張煥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