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我會安排一天的生活》一課為例論述“對比式提問、辨析式提問、探究式提問”三種提問方式的應用,通過加深知識理解、鍛煉思維能力、錘煉道德行為,實現(xiàn)學生品德認知的提升。
【關鍵詞】品德認知 對比式提問 辨析式提問 探究式提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0A-0080-02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是促進師生情感交流、學生品德認知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這句話啟示我們要多研究課堂提問設計,使課堂提問契合學生學習發(fā)展的需求。在小學品德教學中,課堂提問方式運用得恰到好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啟學生的心智,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使學生主動參與品德學習,加強情感體驗,形成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下,筆者以蘇教版小學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我會安排一天的生活》一課為例,探討課堂提問的有效方法。
一、對比式提問:加深學生理解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須采取兒童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后人格的和諧發(fā)展與完善奠定基礎。而恰當、適時、具有針對性的提問,能拓寬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活躍課堂的氣氛,使整個教學過程按照預定的課堂目標深入。
案例1:感受一分鐘
猜謎(謎底:小鬧鐘)導入,揭示課題后開展一個小游戲。
師:現(xiàn)在,小鬧鐘要送給你們自由的一分鐘時間。在這一分鐘里,完全由你們自己安排,你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課件中的秒表展示一分鐘的計時過程)
(生自由活動,體驗一分鐘)
師:在這一分鐘里你做了什么事情呢?你感覺這一分鐘怎么樣?
(生交流時間的短暫)
師:其實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
(課件展示相關圖片和資料。生觀看圖片和資料,發(fā)出陣陣驚嘆聲)
師:看了剛才的圖片和資料,你想說什么?
生:原來一分鐘可以做這么多事情,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鐘的時間,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師:現(xiàn)在小鬧鐘要再送你們每人一分鐘,你們好好想一想這一分鐘要怎樣安排,看看能不能比剛才做得更好。剛才發(fā)呆的同學可以做點事了,剛才寫了幾個字的同學可以再多寫幾個字,剛才背了一首古詩的同學可以多背幾首……
(生再次活動,體驗一分鐘)
師(隨機采訪):在第二個一分鐘里,你做了什么?跟前面的一分鐘比有什么變化?
(生再次談感受,深刻體會時間是給有準備的人,時間需要珍惜)
為了讓學生體會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筆者在課堂上設計了兩次“體驗一分鐘”活動。第一次體驗活動后適時提問:“在這一分鐘里你做了什么事情呢?你感覺這一分鐘怎么樣?”通過這次提問,啟發(fā)學生體會時間的短暫。然后又組織學生在有準備的情況下進行第二次體驗活動,這時又不失時機地進行采訪:“在第二個一分鐘里,你做了什么?跟前面的一分鐘比有什么變化?”很顯然,單從這個“比”字我們就可以看出,問題更有針對性,學生可以通過兩次體驗活動的對比充分感受一分鐘雖然很短暫,但可以做很多事,理解時間是給有準備的人、時間需要充分利用,進而產(chǎn)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加深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
二、辨析式提問:誘發(fā)學生思考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蔽覈逃姨招兄f:“生活即教育。”由此看來,品德教學應從兒童的生活出發(fā),引導兒童過美好的生活。對兒童來說,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他有意義的真實的生活。所以,教師要善于捕捉兒童生活中真實事例,通過辨析式提問,誘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與形成。
案例2:時間巧安排
播放錄象片段一(小安放學回到家先看電視,晚上九點半才開始趕作業(yè))
師:評一評視頻里的小安時間安排得合理嗎?如果不合理,說說不合理在哪里。
(生交流小安時間安排不合理的地方:貪玩、拖拉、沒有及時完成作業(yè),影響休息)
播放錄片段象二(小唯課間埋頭看書)
師:辨一辨小唯的做法正確嗎?為什么?
(生交流。有人認為正確,理由是充分利用零碎時間學習;有人認為不正確,因為課堂學習緊張,課間應該好好放松,為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充電”。在生交流辨析之后,師強調(diào)課間十分鐘的重要意義,作出根據(jù)生的狀態(tài)利用課余時間的結論,啟發(fā)生自主安排時間)
播放錄象片段三(小童看書至深夜)
師:小童把時間安排得科學嗎?為什么?第二天上學可能出現(xiàn)什么樣的后果?
(生交流。不占用睡眠時間來學習,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來保障第二天的學習質(zhì)量)
(課件展示小亮的“一日生活安排表”)
師:小亮很愛畫畫,他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了畫畫的時間,你覺得他安排得合理嗎?說說你的看法。
(生交流。培養(yǎng)興趣快樂多,但要合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興趣活動,不要影響學習)
師(小結):對于安排好的事情,要掌握好時間,抓緊完成,做時間的小主人,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有序和快樂。
以上案例中,筆者通過課前準備好的三名學生真實生活情景錄像和一名學生的“一日生活安排表”資料,讓學生觀看,然后提出“評一評他的時間安排得合理嗎?”“辨一辨他的做法正確嗎?為什么”等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開放了學生的思想,誘發(fā)了學生的思考。學生在七嘴八舌的辯論中,學會思考,善于思考;在心與心的交流中,在思維火花的碰撞中,學生更能體會時間的珍貴,進而學會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主動學習并掌握合理安排一天生活的方法與技巧,爭做時間的小主人。
三、探究式提問:錘煉學生行為
品德課程的學習是知與行相統(tǒng)一的過程,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解決問題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zhì),實現(xiàn)社會性發(fā)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或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的興趣,鼓勵他們大膽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正確的行為導向,以錘煉自己的行為。
案例3:一日生活我安排
師:為了使我們學得更有效、玩得更開心、休息得更充分,合理又科學地安排時間是首要任務。
(每小組發(fā)放一份小明自己制作的“一日生活安排表”)
師:請同學們四人小組合作,看一看小明將自己一日的生活安排得怎么樣。如有不合理的地方,請幫他修改一下。
(生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并進行適當修改)
師:請你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也來制作一份一日生活安排卡吧。
(生在輕柔的音樂聲中自主制作。師隨機取幾張卡片進行交流,有不足之處要求學生及時糾正)
以上案例中,筆者發(fā)放了一份小明同學制作的“一日生活安排表”,并提出“請同學們四人小組合作,看一看小明將自己一日生活安排得怎么樣。如有不合理的地方,請幫他修改一下”,這樣的問題設計直接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探究。學生在探究中,將表中的內(nèi)容與自己的生活對照,很快發(fā)現(xiàn)小明在時間安排上的一些不合理之處,如沒有安排個人興趣活動的時間、睡覺時間太晚等。在此基礎上,學生對小明的安排表進行修改,并形成了自己的一份“一日生活安排表”。如此,通過提問探究問題,結合生活解決問題,逐漸引導學生合理、科學地安排一天的生活,初步形成時間觀念,以指導自己的行為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課堂提問是一種手段,也是一門藝術。恰當而有效的提問能開啟學生的智慧,誘發(fā)學生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發(fā)展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問題,充分發(fā)揮問題的功效和作用,以促進學生的道德認知和品德形成,最終提高課堂實效。
作者簡介:吳珍(1979— ),女,小學一級教師,德育處主任,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思想品德教育。
(責編 黃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