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教材文本資源的重要作用,提出把握教學資源,在提煉挖掘中重組;設置實踐平臺,在探究模仿中踐行;創(chuàng)建語言磁場,在改造拓展中歷練的教學建議,從而發(fā)揮教材范例的最大價值。
【關鍵詞】教材文本 范例價值 模仿踐行 磁場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0A-0073-02
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擇的課文都是文質兼?zhèn)涞慕?jīng)典性文本,被葉圣陶先生稱為“例子”。這就決定了閱讀教學本質上是一種范例性教學,即緊扣學生內(nèi)在的語言習得規(guī)律,挖掘教材中課文的示范引領性價值,品味文本語言的精彩,探尋作者表達的奧妙,從而達成內(nèi)化并活用文本的目的,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一、把握教學資源,在提煉挖掘中重組
(一)悉心揣摩,挖掘教學價值
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第一個維度就是語言的構建和運用,挖掘語文教材中課文的教學價值首先應該從范本的價值入手,發(fā)揮教材內(nèi)容的典范作用,才能更好地為學生的深度學習蓄力。
比如《蜘蛛開店》一文,如果從語文本質屬性出發(fā),可以選擇的教學價值點有很多,從宏觀層面的材料選擇、謀篇布局、創(chuàng)作思路,再到微觀層面的遣詞造句、修辭手法等,都可以。如果全部引入課堂,在時間的限制下每個教學點都是蜻蜓點水。這就需要教師從課標要求、文體特征以及學生認知能力等維度進行探究思考,挖掘最具有范本價值的元素,從而確定這篇課文教學的核心價值點。筆者認為,該文的價值應該為:1.有助于學生根據(jù)示意圖來講述故事;2.鍛煉學生續(xù)編故事的能力。教師可以從知識內(nèi)涵以及外延的角度,全面地理解和分析這兩點之間的內(nèi)在關聯(lián),深入探究知識內(nèi)部所蘊藏的知識背景、思維方式和情感價值,并洞察這些知識對于學生未來語文能力發(fā)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教師只有從整體性、聯(lián)系性的角度來關聯(lián)和整合教學價值點,才能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規(guī)避碎片化的知識體悟和信息化的機械搬運。
(二)把握聯(lián)系,整合教材資源
葉圣陶先生對于教材這個“例子”的定位在于:要憑借這個例子讓學生舉一反三,練就閱讀和表達的技能。這就告訴我們在明確了課文的范本價值之后,就應該緊扣范本價值精心選擇相關的教材資源,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二度研讀和信息資源的深度加工。
對于每一篇課文,教師要清晰地認識到學習語言的生長點,彰顯教材課文的“范例”作用。比如“讀出示意圖”需要學生在整體性關照文本的基礎上進行提煉和概括,就是典型的篇章類范本;“讀好故事”就是要從中選擇一個具有代表性故事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帶動其他內(nèi)容的學習;而“續(xù)編故事”就是要讓學生在掌握教材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范本的創(chuàng)造。
這就需要教師發(fā)展思維,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對資源的類型結構、呈現(xiàn)方式進行整合和梳理,而不是簡單的研讀與思考。這樣,教師在解釋教材和運用教材時才能創(chuàng)設出鮮活的語言實踐活動,為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助力。
二、設置實踐平臺,在探究模仿中踐行
言語的構建過程需要學生主體意識的積極參與,是主體在實踐過程中的內(nèi)省和深化,是逐步理解語文知識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在學生認知和言語實踐之間架設橋梁,讓學生主動運用習得的知識和能力了解現(xiàn)象、思考問題,最終學會“如何行動”“怎樣做事”。仍以《蜘蛛開店》一文的教學為例,筆者談談自己的實踐與思考。
(一)積極探究,建構文本的內(nèi)在框架
要使學生能夠根據(jù)示意圖講述故事,就必須讓學生先把握故事的層次和結構。在學生講述故事之前,必須要認真學習文本,將這些事情搞清楚:蜘蛛在開店時,先后都買過什么商品?前后都有哪些顧客光臨了蜘蛛開的店?它們分別買了什么東西?蜘蛛在顧客來店之后分別是怎樣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但如果教師所設計的問題只是機械發(fā)問,那么學生就可能只會逐一作答,答案顯得刻板生硬不說,對于知識的認知也始終停留在碎片化的層面上。如果學生無法在閱讀文本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提煉觀點,就難以激活潛在的認知體驗和思維邏輯。為此,教師應該分析教材中示意圖的特點,尋找能夠支撐和串聯(lián)文本內(nèi)在結構的核心問題??v觀整篇文本,所有的要素之中“賣什么商品”以及“發(fā)生了怎樣的事情”是構建整個文本結構的核心問題。于是,筆者相機設置了兩個問題串聯(lián)起文本的整個框架:首先,讓學生在初次朗讀課文時思考:蜘蛛開店時賣什么?其次,在第二次整體感知時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蜘蛛不斷更換自己出售的商品?進而理解文本鮮明的結構:誰來了、發(fā)生了什么、織網(wǎng)多長時間、怎么做怎樣想,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經(jīng)歷從知識主線向問題主線邁進,從而使范例的價值在探究活動中得到彰顯。
(二)示范引領,模仿榜樣的復述方法
在依托示意圖進行故事講述的過程中,學生既要運用文本中的語言,同時也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自己原始儲備的語言。由于小學生還不能很好地讓二者有效結合,因而需要教師做好示范性引領。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云峰說過:“有價值的教學,教師絕不會將學生拴在知識的鏈條上,而是借助知識內(nèi)在所蘊藏的智慧去啟迪學生的思維?!辫b于此,在學生講述故事之前,教師不妨先進行一次示范,巧妙地整合和運用文本中的信息資源,用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為學生做好示范,為學生的實踐模仿指明方向。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教師外顯表現(xiàn)出來的言行對于學生會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效果遠遠勝過教師對知識信息的機械傳授。
事實上,教師的示范能夠讓學生擺脫機械學習的困擾,不再為知識所累,從而以更加直觀更鮮活的方式體驗榜樣所作出的示范,實現(xiàn)生命個體之間內(nèi)在意識的覺醒。從這一層面來看,文本的范例價值就通過教師實實在在的示范過程進行了轉化和放大。
三、創(chuàng)建語言磁場,在改造拓展中歷練
(一)基于認知能力,改造文本范例
活化并運用教材文本的范例,就是要讓學生借助于文本的內(nèi)容展現(xiàn)自身的心理訴求。教師可以在學生基本達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范例資源,以期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與提升。比如,在學生讀懂示意圖、講好故事的基礎上,為學生設置“邀你亮相”的故事表演情境,讓學生緊扣課文中第二或第三個故事進行改編和創(chuàng)造,并利用真實的情境進行講述和表演;也可以為學生搭建“請你續(xù)編”的平臺,讓學生借助于文本中的故事情境,想象還會有哪些顧客上門,假如有黑熊和獅子上門,它們想購買手套和帽子,這時蜘蛛又會怎么做,怎么想,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意識,并依循著文本故事所呈現(xiàn)出來的故事結構圖進行思考與表演。這樣教學,教師就將教學任務和目標放置于鮮活的交際情境之中,將言語知識的習得與言語思維、言語精神進行了巧妙的融通,順應了學生內(nèi)在的認知需求,為學生的想象和表達提供契機,既能充分發(fā)揮文本范例的作用,又能促進學生發(fā)展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二)給予方法遷移,豐富范例價值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范例價值就在于引導學生進行舉一反三的思考和訓練。其中“一”是教材中的課文,而“三”是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對象。要達成“反三”的目標還需要教師精心選擇拓展文本,引導學生運用課內(nèi)積累的閱讀方法,達到遷移運用的教學目的?!吨┲腴_店》選自魯冰的童話集《小蝌蚪吞了一塊天》,在課堂教學結束之際,筆者對童話閱讀方法進行了提煉,并鼓勵學生運用這樣的方法選擇和閱讀其他童話。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學生及時運用課堂上所掌握的方法,而且促進了對文本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同時還豐富了情感體驗。
范例是推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資源,教師應該深入研讀、合理運用教材資源,使范例價值最大化。
作者簡介:吳海燕(1978— ),女,廣西玉林人,本科學歷,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與研究。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