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高新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再加上我國與世界各國的頻繁合作與交流,對高校公共英語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廣大高校越來越重視學生英語基礎的鞏固,以及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主要分析和思考了高校公共英語的教學工作。
關鍵詞:高校;公共英語;教學工作
做好高校公共英語教學工作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作為高校公共英語教學的引導者,教師需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年齡等特征,把課堂效果表現(xiàn)的更加豐富多彩,同時樹立新型的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讓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靈活運用英語交流,增強他們的文化素質,讓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
一、巧妙結合各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點,統(tǒng)一教學工作的科學性與藝術性
怎么樣才能更好的實施高校英語教學工作呢?教師應該有效整合各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點,統(tǒng)一教學工作的科學性與藝術性,而如何才能真正做到這樣呢?其一教師應該具備幽默感,為公共英語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但是幽默并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做到的事情,它對教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既要教師具備非常豐富的學識,又要教師具備敏捷的思維,如此,教師才能及時化解課堂中的尷尬;其二是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合作精神,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英語教師,應該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不要只關注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應該與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積極合作,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給予每一位學生表達自我和展示自我的機會,如:口語演講和朗讀等等,同時還需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給予學生一定的關懷,如:關心生病的學生,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教師的溫暖,這樣學生才會信賴教師,對教師所教授的英語課程產生濃厚興趣;其三是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切忌偏袒任何一個學生,應該緊密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和個性差異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例如: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提問他們,讓他們讀讀課文;對于性格開朗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在小組討論中多發(fā)言,起好帶頭作用,營造一種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力求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二、注重鞏固學生的聽力基礎,提升學生的聽力水平
在現(xiàn)階段的高校公共英語教學中,我們可以明顯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聽力水平都比較低,而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聽力水平呢?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兩點:其一是聽說并進,語言為先,聽和說其實是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一般如果學生的語音比較差,那么他們的聽力水平自然就比較低,因此,為了快速提升學生的聽力水平,教師必須糾正學生的發(fā)音,增強他們的語言識別能力,如:利用辨音練習,可以辨別單詞的長短元音,或者是辨別輔音連綴等等,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語言知識,且掌握正確的發(fā)音,如:訓練學生的語調,因為語調不同,表達出來的情緒和態(tài)度也不同,所以需要借助語調來深入了解英語句子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內涵;其二是巧妙結合精聽和泛聽,大量輸入聽和讀,精聽是訓練學生聽力的基礎,讓學生反復聽語音材料,且要求他們聽寫出完整句子,在聽寫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預期能力,因為聽的話一瞬間就沒了,所以在聽時學生必須迅速做出反應,這就需要借助大量的泛聽,讓學生盡快適應英語語速,善于捕捉重要信息,可以有效掌握一些常用句型,例如:You can never be too careful while crossing a busy road,適當給予學生獨立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復述聽力材料,如此,不僅能幫助學生記憶一些常用句型,還會有效提升學生的聽力水平。
三、注重詞匯教學,讓學生學會在語境中識別詞匯
我們發(fā)現(xiàn)導致學生英語水平一直提高不了的原因是缺乏詞匯量,學生在記單詞時普遍都是死記硬背,過一段時間后就會忘記,因此,要想做好公共英語教學工作,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就必須要求學生多多積累英語詞匯,培養(yǎng)學生在語境中識別詞匯的能力,在詞匯教學中,英語教師需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其一是讓學生深刻意識到詞義其實是狹義詞義,一個詞只有出現(xiàn)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它才是鮮活靈動的,才有自己切實的含義,緊密聯(lián)系上下文,才能準確知道這個詞的意思是什么,要是學生單靠死記硬背,僅僅是把英語和漢語相對應,而完全不考慮上下文,那么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其二是要求學生善于把握詞匯的關聯(lián)意義,讓學生看到這個詞匯自然而然就能靈活引申,牢牢記住詞匯的真正力量在其關聯(lián)意義)——即它們使人們聯(lián)想到的事物“The real power of words lies in their associations——the things they bring up before our minds”;其三是提醒學生應該注意詞匯的搭配能力和搭配習慣,因為歷史和文化等原因,所以在不同的語言中,有些詞的搭配能力和搭配習慣也存在很大差異,這就要求學生緊密聯(lián)系詞匯和其所處環(huán)境,應該靈活把握詞匯意思,總而言之,就是在高校公共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既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目的是讓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詞匯要領,又要讓學生學會在具體語境中識別詞匯。
四、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貫徹落實好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在以往傳統(tǒng)的高校公共英語教學中過于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主觀感受,時間長了,非常容易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嚴重的依賴感,所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也是單一型的,其根本適應不了如今快速發(fā)展的社會,因此,在高校公共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其實質上就是以良好的師生關系推動學生更好的學習英語,側重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的是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但是并不是全盤否定教師的教學作用,它側重的是教師的引導和監(jiān)督作用,注重增強的是學生的參與度,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知道學習是為了自己而學,最關鍵的是有效發(fā)揮自身的自主性,奠定終身學習英語的基礎,教師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再用之前單一過時的教學方式了,應該緊密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采用多樣化和趣味化的教學手段,牢牢吸引學生眼球,例如:給予學生上臺講解部分段落的機會,開展爭當“小老師”的活動,重點發(fā)言等等,促使學生在課堂中高度集中注意力,以輕松愉悅的氛圍影響學生,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如此,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結束語
綜上所述,英語既是如今世界交流的重要手段,又是學生以后更好發(fā)展的關鍵因素,要想有效提升高校公共英語教學的質量,就必須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用,教師必須學會換位思考,不斷反思,有效解決如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加強引導學生,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技巧,如此,高校公共英語教學工作才能順利高效開展。
作者簡介:
熊秀瓊(1977-),女,湖北大悟人,大學本科,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職業(yè)教育學,英語教學法,專業(yè)英語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