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一、引言
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目標指導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些要求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我們教育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如何抓住數學學科的特點,捕捉好德育的有利時機,運用恰當的方式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呢?現(xiàn)將本人在數學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談談膚淺的認識。
二、滲透途徑
1.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體現(xiàn)的人格魅力
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中首先,教師自身的言行和教師在教學中體現(xiàn)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直接的。我國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边@充分說明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我常常是嚴于律己, 希望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感染學生,以自己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來影響學生。例如,上課時,著裝要樸素大方,講普通話,語言表達清楚、明白、有邏輯性。板書整齊,書寫規(guī)范,在無形中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此外一堂好的數學課前,教師充分的準備,課堂上采用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對每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以及幽默的數學教學語言,這些既能使學生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又能讓學生在心里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并從教師身上體會到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和責任感,這樣對學生以后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其次,最好的教育莫過于感人的教育。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從先生的話中,我們不難領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包括數學教育。可以說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如果我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適時以感情贏得感情,以心靈感受心靈,就能使整個數學教學過程成為師生情理互動的愉快過程, 同時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2.充分挖掘教材教參,從中發(fā)現(xiàn)德育教育的素材
赫爾巴特認為:“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弊鳛橐幻處煟痪邆浠舅刭|還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對自己所任教的科目有著深入并且廣泛的認識,同時,還要具備挖掘其中德育內容的能力!數學學科,不比其它的科目,它是一門科學性的學科,所以蘊含在其中的德育素材都是“隱藏”起來的,這就要求老師要有能力將其挖掘出來,進而展現(xiàn)給學生,對學生進行教實例一:在教學時分秒時我通過讓學生實際操作一秒鐘能做什么,一分鐘能做什么,感受時間的短暫和寶貴,從而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實例二:在教學圓周率時,我告訴學生圓周率是我國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后6位小數的人。并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事跡,這樣學生在體會著數學知識的歷史悠久同時,又贊嘆著古代人民的聰明智慧和堅韌的品質,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其實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我們的教材中,還有許多像“你知道嗎?” 這樣的知識欄,既可以讓學生增長許多知識,又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如果我們善于利用就會使我們的數學教學變得更有意義。
3.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比如,對于數學學困生,教師應細心指導,有意識地布置一些簡單任務要求他們完成,并隨后給予鼓勵,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恢復他們的自信。而對于學優(yōu)生,則有意識地選擇時機指出他們的不足,以消除他們的驕傲自滿的心理。數學課程由于其獨特的知識體系,又稍顯枯燥,多數學生普遍感到數學不好學,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甚至失去學習信心,考試成績不理想。在這種情況下,不應去批評學生做得不好,而是盡可能地肯定他們已取得的成績,挖掘他們在學習中的“閃光點”,表揚其與以往相比有進步的地方,激發(fā)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從而使學生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數學中,有很多規(guī)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了,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斷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等。
4.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德
數學由于具有極強的嚴密性,因而教人誠實和正直。誠實、求是,是數學理性精神的本質特征。數學語言的精確性使得數學中的結論不會模棱兩可的情形,數學中不存在偽科學,數學家始終站在公正的立場上。數學中不允許有任何弄虛作假的行為存在。勤奮、自強,是對數學真理追求的永無止境的探索活動的人格特征。數學不像音樂、文學那樣容易讓人入迷,數學學習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數學并不是既有知識的匯集,數學發(fā)現(xiàn),發(fā)明過程中需要數學家大膽的猜想、探索、不懈的努力,凝聚了數學家的創(chuàng)造過程,在數學活動中,培養(yǎng)了人們的探索、求實的精神品質。 嚴謹、樸實,是數學最基本的科學態(tài)度。數學中不允許有半點馬虎和輕率行為,一點粗心也可能造成重大的損失。這樣的數學學習活動中,使學生養(yǎng)成縝密,有條理思維方式,有助于加強學生的責任感和自我約束力。數學中的定理、規(guī)則是進行數學證明的法規(guī),這樣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養(yǎng) 成良好的自律行為,遵守社會公德及法律法規(guī)等。
三、結語
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只要我們精心設計,將數學知識、文化和精神相結合,就能使學生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數學教師要著眼未來,放眼世界,抱著為民族的生存和人類的未來負責的態(tài)度,來對待數學教育中的德育工作。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