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蘇陽
在新課程改革后,為了改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響應素質教育,學校紛紛學習了新的教學方式,因此合作學習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嶄露頭角。但任何一種教學方式都要經(jīng)歷應用、改進、完善的過程,合作學習過程中也會暴露一些問題。筆者注意到,在課堂合作學習中,出現(xiàn)了個別學生參與度較低的現(xiàn)象,因此想通過研究,找出該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以及如何改進這一問題,使得合作學習在課堂中的效率更高。
通過對選出的三位課堂合作學習參與度較低的學生的觀察,以及課后對他們的訪談,從三個方面分析了低參與的原因,分別為學生因素、教師因素、環(huán)境因素。學生自身的差異勢必會導致每位學生課堂參與情況不一,同時許多學生缺乏合作學習的技能與技巧,沒有反思的習慣與能力,這也造成了學生課堂合作學習時參與度低的現(xiàn)象。此外,教師對合作學習的理解有偏差、師生關系、教師評價、小組建構等都會影響到學生參與。最后,針對合作學習中參與度低的現(xiàn)狀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影響學生參與度的因素分析
結合事物的發(fā)展變化是內(nèi)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一哲學觀點,筆者將影響學生參與度的因素大致可以分為這三類:學生因素、教師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
(一)學生因素
1.學生自身的差異性
學生自身的差異是分組的重要因素,但同時這也會影響到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有些學生不擅長表達,不喜歡參與一些活動。而有些相對而言比較外向,平時課堂中也比較活潑好動,并且思維比較活躍,這為他們在課堂中贏得了許多話語權。這就造成了課堂中參與機會不均等的現(xiàn)象,性格較內(nèi)向的學生主動放棄了自己在課堂中表現(xiàn)的機會,這樣造成了現(xiàn)今課堂中舉手的發(fā)言同學重復較多的現(xiàn)象。
2.學生缺乏合作學習態(tài)度、技能和技巧
從課堂觀察來看,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并不是很重視合作過程中的技能與技巧,認為坐在一起討論交流就可以了。然而好的合作學習能夠事半功倍,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這樣的合作學習是離不開合作過程中的技能與技巧的。
3.學生缺乏反思習慣和反思能力
在筆者觀察到的課堂合作學習中,都是以小組匯報合作情況以及教師的點評結尾的,教師并沒有組織學生對此次合作學習的過程進行反思,學生也很少有這樣的意識。
(二)教師因素
1.教師自身對合作學習的理解有偏差
新課改要求教師能夠改變傳統(tǒng)的不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觀念,以使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加適應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教師們往往只重視合作學習的形式,把合作學習的形式照搬到課堂教學中,而對合作學習的內(nèi)涵、實質、應用條件等很少去顧及。還有些老師過于強調(diào)合作學習,尤其是在開展公開課時,一節(jié)課能多次運用合作學習,但其成效卻有待商榷。甚至有些教師為了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不分內(nèi)容,不分場合的使用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在一些教師的眼中似乎成了解決學習方式問題的靈丹妙藥。
2.教師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合作學習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學生比較重視老師對本組學習成果的肯定,也會影響今后自己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表現(xiàn)。但是從筆者觀察的情況來看,老師的評價較為單一,不具有針對性,因此這樣的評價的價值不高,久而久之,學生甚至不再期待教師的評價。此外,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的評價多側重于小組合作結果的評價,而忽視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評價。
(三)環(huán)境因素
國內(nèi)外的研究者普遍認為由4-6人構成的小組其組員在活動中的參與性方面能夠達到最佳效果。筆者觀察的課堂中,其中有一次是8-10人一組,明顯可看出,學生的參與不及四人小組。班級的課堂氛圍也會影響到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積極進步的課堂氛圍能夠促進學生合作學習過程的參與。
二、提高學生參與度的對策研究
根據(jù)前文對學生課堂合作學習低參與度影響因素的分析,并結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筆者提出了以下幾個提高學生參與度的對策,希望能為渴望參與課堂合作學習的學生以及實施合作學習的教師提供參考和幫助。
(一)根據(jù)實際,靈活分組
分組是學生進行合作學校的第一步,因此合理的分組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效果影響較大,但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分組顯得尤為隨意,師生早已默認了前后桌就是分組。因此,筆者認為必須扎實的做好分組工作,以提高學生在小組中的參與度。
選賢任能,培訓“上崗”
在剛開始時,同學之間還不算很熟,這時候老師可以選那些性格較為活潑、有責任感,并且能夠以身作則的學生來擔任組長。一段時間后,學生之間彼此熟悉,教師可以采取學生自薦和同學選舉相結合的方式來確認組長人選,體現(xiàn)一定民主性。
(三)培養(yǎng)合作意識,變“要我合作”為“我要合作”
學生由于習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合作學習這一新的學習方式還不是很了解,因此有些學生在課堂合作學習時會出現(xiàn)參與度較低的現(xiàn)象,這就要求老師從思想層面讓學生認識合作學習,并能從內(nèi)心里接受這種學習方式。
(四)教師要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角色
職業(yè)角色多樣性是教師職業(yè)的一大特色,從最初的傳道受業(yè)解惑者,到如今提倡的引導者、研究者等角色。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更傾向于設計者、指導者和學習者角色。
(五)合理評價,激勵學生積極參與
1.給予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
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實際與空間來匯報本組的合作學習情況。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合作探索的過程,而不僅僅是最終的結果,同時還要關注合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讓學生在知識與能力方面都能得到發(fā)展。
2.個體與小組相結合評價
要求教師運用好集體教育的力量,將個人的評價置于小組中,同時也將小組的榮譽惠及到每個組員,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小組中的存在感,從而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
3.多元評價,適當傾斜
在課堂合作中有一部分學生需要教師的“偏心”。由于課堂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的參與程度不一,對于那些能鼓起勇氣代表小組發(fā)言,或者在合作學習中表現(xiàn)得很投入的學生,教師可以對這部分學生及時稱贊,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樹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