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
一、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1.中學生生理發(fā)展等特點
骨骼在急劇增大,筋肉隨骨骼的變化而加大,加粗。腦的重量雖沒有多大變化,但隨著青年期知識和經驗的不斷的豐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大腦皮層細胞活動的數量急劇增加,特別是語言系統的發(fā)展更快。青少年在青年初期開始出現“第二性征”,他們已經朦朦朧朧意識到兩性的差異,開始對異性的有了一些好感和好奇。教師應在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適當關注,通過故事、班會活動、生物課讓學生了解這種感覺是正常行為,減少學生的好奇心巧妙地引導學生。
2.中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中學生智力因素發(fā)展顯著
中學生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已經更有目的性的、更自覺的、更全面、又分主次先后進行。在觀察中一般不受情緒和興趣的制約,能注意觀察細節(jié),并能尋求事物的內在聯系和差別。學生的想象力更加豐富。中學生的想象已從天真爛漫幻想逐漸轉變?yōu)楦蠈嶋H、更合理的理想,他們會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設計自己未來的藍圖和奮斗目標。中學生的情緒、情感也逐步形成能夠調節(jié)和克制自己情緒的能力,但這時也給師生之間和同伴之間的互相了解帶來了一定困難。老師想真正了解一名學生不僅要從他們的表情入手,還更應從他們的個性特點、一貫表現、家庭現狀等多方面因素深入細微的調查分析。
二、中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發(fā)展的主要特征
中學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學生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不僅與他們所處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條件有關,而且與他們的年齡有著密切的聯系。他們一方面想顯示自己成長的力量,另一方面卻存在很多的不適應。只有掌握他們思想品德形成和發(fā)展的特征,才會更有效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1.中學生自我意志上的獨立性
所謂自我意識,就是對于自己本生存在的理解和認識,是對自己的個性品質,內心世界和內心體驗的自我感受。這時的中學生突出特點是他們已經開始認識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意識到自己對事物、對他人的評價。竭力把自己裝扮成已經成熟的“大人”。由于這種獨立性的發(fā)展,他們的自信、自尊、好勝心理特點也相應的發(fā)展起來。另外,由于與父母的價值傾向、生活環(huán)境不同,他們總覺得父母不能真正理解他們,教師不懂他們,因此又想擺脫父母、老師的控制,在同齡人中尋求朋友的作為精神上的寄托。針對中學生的這些特點,父母和教師不應過分保護他們,也不應對他們提出過多的有求。否則就會增強孩子的反抗情緒,使孩子產生壓抑感,甚至出現逆反心理。
2.中學生對外交往的閉鎖性
所謂閉鎖性就是關上自己思想上的大門,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愿接近同學和群眾的心里傾向。由于中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他們不但能從社會的角度來認識自己,而且也具備了預測自己未來的能力。他們希望自己完美,但現實中的“自我”缺乏能力,魅力不足,因某些原因不如他人時,現實與理想中的“自我”沖突,使他們陷入苦惱之中。,過分的苦惱無法自拔會影響他們身心健康,同時產生自卑感。如果這時周圍的人越不理解他們,他們就覺得自己與周圍格格不入,會變得更孤獨。他們越是“閉鎖”,就越是期望老師、家長懂得自己,真誠地幫助自己。教師只有懂得這些,才能更好引導他們。
3.中學生的思想觀點和道德觀念均在形成之中,具有明顯的可變性、可塑性特征
中學生由于抽象思維能力的日益發(fā)展,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道德觀念逐步形成。但常常表現為起伏多變。中學教師不但要看道中學生積極、熱情、思想活躍、情感豐富、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和正面教育的積極方面,也要注意他們由于知識的缺乏和社會生活經驗的不足,分辨真理和謬誤的能力比較差,容易接受不良的思想的影響,對事物的觀察和認識還不能本質地、全面地、辯證地看待事物,容易感情用事和以偏概全。選著適合他們特點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堅持不懈地進行教育和引導,保證他們健康成長。
三、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
學生理想支配著教育者的行為,制約著教育者的工作態(tài)度、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影響著教育效果。教師應在教學中從以下幾點有目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
1.引導學生樹立愛國教育觀念
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從小學就開設愛國教育課程,讓中、小學生從小就接受愛國教育,如系統學習中國有教育意義的歷史,讓7.7、9.18、等日子銘記于子孫后代的心中,同時教育者應該引導、啟發(f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作一些對國家有利事情。
2.引導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正確態(tài)度
以往,我國的教育以教師、書本、課堂為中心,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應用,忽視知識的形成、動手、動腦等各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生個性發(fā)展。現在教師已認識到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只有避免學生的依賴性、被動性、模仿性和簡單的適應性,調動學生的自主性。
四、用辯證、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學生
隨著中國各領域迅速的崛起,學校教育也必須樹立終身發(fā)展的思想,以發(fā)展的眼光對待每一名學生,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智能結構,培養(yǎng)其開拓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健康、穩(wěn)定、持續(xù)的發(fā)展。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1.動態(tài)的發(fā)展
教師應著眼于學生整個人生的成長,站在發(fā)展的高處把握學生動態(tài)的變化,對學生每一個可能的變化做出有效地指導,使他們向好的變化螺旋上升,形成持續(xù)可發(fā)展的動力,推動個體綜合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
2.潛能的發(fā)展
每一名學生都是待開發(fā)新能源,其身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不完善”和“不確定”。教師應珍視這些,對它們精心的開發(fā)和合理的利用,通過多樣的教育不斷培養(yǎng)和扶植它們,把他們存在的潛能在發(fā)展中盡可能變?yōu)楝F實。
教育是國之根本,我們作為初中基層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充分學習、
掌握現階段學生生理、心理等特點和需求,認真貫徹我國教育方針政策。確實落實教育體制改革,努力培養(yǎng)學生認識能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等全發(fā)面多角度技能,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盡自己所能地多培養(yǎng)有用人才,為學生終生幸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