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昌,施耀軍,張理華,李 洋,張 強,扈建明
(武警寧夏總隊醫(yī)院放射科 寧夏 銀川 750004)
急性闌尾炎(Acute appendicitis, AA)是常見的急腹癥之一,人群發(fā)病率高達6%[1]。1/3的患者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因而臨床診斷的準確率為70%~85%[2],其他一些病變疑似闌尾炎的臨床表現(xiàn)。如發(fā)生在兒童、孕婦和老年患者時診斷尤為困難,CT掃描多在急診狀態(tài)下進行,患者癥狀明顯配合困難。多層螺旋CT后處理功能較多,為急性闌尾炎的快速、準確的診斷提供了可能。筆者回顧性分析65例臨床擬診斷急性闌尾炎而行腹部多層螺旋CT檢查的資料,探討多層螺旋CT多模態(tài)檢查在急性闌尾炎的診斷價值。
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65例臨床擬診斷急性闌尾炎患者的CT和臨床資料,其中男性43例,女性22例,年齡11~80歲,平均(42.2±16.7)歲,發(fā)病時間7h~4d,平均(2.0±0.8)d,65例均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所有患者入院12h內(nèi)均CT檢查。螺旋CT多模態(tài)掃描后24h內(nèi)行闌尾手術切除。患者均有右下腹疼痛病史(含轉移性右下腹痛),發(fā)熱48例,右下腹壓痛、反跳痛42例,腸梗阻2例,白細胞總數(shù)升高52例。
采用PHILIPS Brillliance 64層螺旋CT和(AW.4.0)后處理工作站,患者仰臥位,囑呼吸事項,保持舒適位置,掃描范圍:兩膈上至恥骨聯(lián)合。掃描條件:120KV,300MA,常規(guī)采用腹窗。本組65例均行CT平掃,28例CT增強掃描,采用10mm層厚.層距,一次屏氣行全腹CT掃描;重建用2.5mm層厚,1.25間隔重疊5%,獲得軸面源像(axial source image, ASI),將ASI像傳輸后處理工作站,進行多平面重組(MPR)及曲面重組(CPR)依據(jù)不同的體位及角度通過旋轉充分顯示闌尾的位置、內(nèi)部結構及其周圍組織的情況,并合理使用窗寬和窗位,完整地顯示闌尾。使用高壓注射器靜脈團注,速率2~3mg/ml,注射開始后25s后行動脈期掃描,65s后行靜脈期掃描,疑右下腹包塊再行90s延遲掃描。
測量闌尾最大直徑、闌尾壁最大厚度、闌尾腔內(nèi)液體最大直徑(maximum depth of the intraluminal appendiceal fluid, MDIAF),觀察闌尾壁缺損和強化缺損,闌尾周圍脂肪內(nèi)條索,蜂窩組織炎或膿腫,闌尾腔外積氣,腔內(nèi)和(或)腔外糞石。圖像由兩位主治醫(yī)師共同評價,意見不一致時通過討論分析達成一致意見,測量數(shù)據(jù)取兩者平均值。
65例臨床擬診斷AA的患者,經(jīng)多層螺旋CT多模態(tài)掃描及重建后,診斷為AA 45例,其中43例CT表現(xiàn)闌尾水腫增粗,壁增厚(圖1),8例闌尾腔內(nèi)結石(圖2);44例闌尾周圍炎、回盲部壁增厚(圖3),3例闌尾膿腫,2例闌尾穿孔;假陰性中20例診斷右輸尿管下段結石3例,合并低位腸梗阻4例,局部淋巴結腫大4例,右腹股溝疝3例,升結腸3例,盲腸粘液瘤1例,盆腔膿腫2例。
右下腹疾病的鑒別診斷涉及腸道疾病、泌尿系疾病、盆腔疾病、上腹部疾病等多種疾病,需要與AA鑒別,中年婦女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的易與婦科疾病相混淆;老年人因機體反應差,有時表現(xiàn)癥狀不明顯,均是急性闌尾炎發(fā)生誤診的主要原因,更是影像學檢查鑒別診斷的主要對象。多層螺旋CT空間及密度分辨率高,能直觀地顯示闌尾的具體位置,通過窗寬及窗位的調(diào)節(jié),還可顯示闌尾的管腔直徑、闌尾壁的厚度、闌尾內(nèi)的結石、周圍是否有滲出、炎性包塊及有無膿腫形成。對臨床治療和手術方案擬定,提供很大的參考價值[3]。
AA的病因有:(1)梗阻:如糞石、寄生蟲、淋巴組織增生、瘢痕、粘連等因素造成梗阻,使闌尾腔內(nèi)液體外流受阻,腔內(nèi)壓力增高、粘膜破壞、細菌滋生,而侵入闌尾壁,造成靜脈血回流受阻、動脈血供受阻,使闌尾壁發(fā)生壞死,引起穿孔;(2)感染:主要是闌尾腔內(nèi)細菌所致的直接感染,引起粘膜腫脹,闌尾壁淋巴組織增生,引起腔內(nèi)梗阻;(3)外傷;(4)其它;且闌尾靜脈與闌尾動脈伴行回流入門靜脈,當菌栓脫落,亦可引起門靜脈炎和細菌性肝膿腫[4]。
CT診斷AA的主要依據(jù)是顯示異常的闌尾和闌尾周圍的炎性改變,急性闌尾炎的CT表現(xiàn)為:(1)闌尾管腔增粗,闌尾管腔橫徑大于6mm,為闌尾管腔明顯增大,管壁增厚;(2)闌尾周圍炎:以回盲部或闌尾周圍為中心的周圍滲出,是AA的主要征象;周圍脂肪間隙彌漫且有明顯的炎性滲出,常伴邊緣不清的分散的液體聚集,為蜂窩織炎;有時滲出液可進入右側盆腔。在盲腸憩室炎、回腸末端炎及盆腔炎均可出現(xiàn)闌尾周圍炎,是診斷AA的一個重要標準;(3)闌尾糞石:分致密糞石及松散糞石(內(nèi)含氣體);(4)回盲部壁增厚:為回腸末端或盲腸壁局限性增厚,增強后強化明顯,即“箭頭征“,指盲腸對比劑對稱圓隆形充填于已阻塞的盲腸尖中,此征象特異性高;(5)闌尾膿腫:盲腸周圍軟組織密度灶,其內(nèi)寬度不均,混雜液性低密度影或少量積氣,邊界模糊不清,周圍局部腸系膜明顯增厚;(6)闌尾穿孔:有闌尾周圍蜂窩織炎、闌尾周圍膿腫、闌尾腔外氣體、闌尾腔外結石及局灶壁缺損;(7)MDIAF超過2.6mm
螺旋CT具有較高的空間分辨率和解剖結構顯示,能顯示闌尾大小、形態(tài)、闌尾系膜、回盲部周圍脂肪間隙內(nèi)的改變。對闌尾變異、病程發(fā)展和并發(fā)癥等提供影像依據(jù)。加之闌尾被腸系膜和腹腔內(nèi)脂肪包繞,適當利用窗技術,增加窗寬(350~400Hu)和降低窗位(-30~50Hu),顯示闌尾及其周圍炎,識別存在于闌尾外脂肪組織間的小氣泡影[5],雖然螺旋CT平掃診斷急性闌尾炎的評價比較高,但亦存在少數(shù)患者假陽性和假陰性的發(fā)生。分析原因如下:(1)早期闌尾炎,無闌尾改變,CT難發(fā)現(xiàn);(2)只有盲腸周圍非特異性炎性改變,而無發(fā)現(xiàn)異常的闌尾;(3)體型偏瘦缺少腹內(nèi)脂肪襯托;MPR有利于判斷闌尾、盲腸和末端回腸間的解剖關系,較橫斷面圖像更易、更可靠地確定病變的解剖定位,CPR更能完整地顯示闌尾的形態(tài)。增強掃描可使正常或病變闌尾結構更易辨別,結合重建技術不僅可清晰地顯示闌尾病變,而且可顯示引起右下腹疼痛的其他疾病,為右下腹痛的鑒別診斷提供更多的診斷信息。
綜上所述,作者認為多層螺旋CT多模態(tài)檢查能對有無AA及其并發(fā)癥做出及時、準確的診斷,明顯提高準確性,減少闌尾的誤切率及因手術延誤導致的闌尾穿孔,為臨床醫(yī)師提供科學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