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烈
習主席深刻指出,千秋基業(yè),人才為本;強軍之道,要在得人。面對實現(xiàn)中國夢強軍夢的歷史責任,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的嚴峻挑戰(zhàn),必須牢固確立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隊伍建設是第一要務的思想,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用心培養(yǎng)人才、選準用好人才,努力推動部隊建設整體水平有一個大的躍升。
堅持出人才就是出政績的理念。從歷史上看,每當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緊要關口,都是人才問題凸顯期、大抓人才攻堅期。一個單位最大的財富是擁有一批人才,一任領導最大的政績是培養(yǎng)和使用一批人才。要有識才的慧眼。做到眼界寬、眼力準。善于發(fā)現(xiàn)群眾公認、有政績、有能力的人才,善于發(fā)現(xiàn)任勞任怨、兢兢業(yè)業(yè)干工作的人才。通過加強日??己?、分類考核、動態(tài)考核、近距離考核等形式,使選出來的干部組織放心、群眾滿意、干部服氣,提高選人用人的科學性精準度。要有聚才的良方。做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通過開展各種先進評選表彰,讓官兵身邊的先進典型登大舞臺、進隊史館、挑重擔子,專門安排參觀見學和體檢療養(yǎng),進一步激勵大家向身邊典型學習,用工匠精神打造品牌。要有育才的恒心。做到十年磨一劍。人才培養(yǎng)投入大、周期長,需要一屆一屆班子、一茬一茬領導接續(xù)努力。既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意識,更要發(fā)揚釘釘子精神,一張藍圖干到底,在各自任期內奮力推動,作出最大努力,盡好歷史責任。
立起抓人才就是抓戰(zhàn)斗力的導向。人才建設這不足那不足,最要害的還是打仗能力不足,必須聚焦主責主業(yè),把培養(yǎng)打仗能力突出出來,切實立起“鉆戰(zhàn)者留、能戰(zhàn)者用、勝戰(zhàn)者上”的鮮明導向。在培養(yǎng)目標上,堅持打仗需要什么人才,就建強什么人才。當前,要重點解決干部“五個不會”的問題,進一步提高“精算深算細算”、臨機處置、兵力編組、機動保障等方面能力,不斷提高人才隊伍建設對戰(zhàn)斗力的貢獻率。在衡量標準上,對真謀打仗的人才早發(fā)現(xiàn)、早培養(yǎng)、早壓擔子,對打仗緊缺的人才多渠道、全方位、立體式考察選準,對善抓打仗的人才敢于保護、破格提拔、敢于使用。在激勵措施上,全面開啟打仗模式,進入備戰(zhàn)狀態(tài),堅持在實戰(zhàn)化訓練和重大保障任務中考核干部,既要用好重獎重用這個正激勵,更要堅持嚴肅懲處這個負激勵,讓軍事訓練最光榮、本領過硬最受益成為鮮明導向。
完善愛人才就是愛事業(yè)的舉措。人才是部隊建設之基、轉型之要、打贏之本,必須統(tǒng)籌當前和長遠,把各類人才穩(wěn)定住、使用好。要把關系官兵“后院、后代、后路”的事情辦好。建立為兵辦實事清單制度,把官兵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官兵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官兵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定事定人定時定責,把他們牽掛的事辦滿意、擔心的事辦妥當、著急的事辦利索。要為“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的官兵擔當。事實說明,逆境時的“雪中送炭”比順境中的“錦上添花”更寶貴。對工作中有失誤和負領導責任的干部,要不戴有色眼鏡看人,不一棍子打死,而是給機會給出路;對大膽探索、擔當作為過程中造成失誤的干部,要為他們“撐腰”“打傘”,切實保護干事創(chuàng)業(yè)積極性。要以“腰桿硬、能力強、形象好”的標準示范。在基層部隊,士兵的眼睛就是干部的鏡子,部屬的樣子就是領導的影子。領導干部管好部屬的最好辦法就是先管好自己,特別應該注意做到“四同”:喊出口號和具體行動在同一個頻率,對待上級和要求下級是同一副面孔,約束別人和管好自己持同一個標準,巡視整改和日常監(jiān)督使用同一個力度。還要努力做到“四最”,即最險的工作干在先、最累的工作到一線、最常的工作走在前、最小的工作帶頭干,切實以自身的好形象,帶出“干事有激情、做事高標準、遇事敢負責、處事有韌勁”的干部隊伍,形成成長成才成功的好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