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說:“假使你有兩塊面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薄懊姘敝肝镔|(zhì),“水仙花”指精神。材料中,討論人類為什么保存火種時,兩位古人類學(xué)家從“面包”的角度去認識,觀點固然沒錯,然而托姆卻提出了別樣的看法:“火光燦爛多姿,是最美最美的?!蔽矣X得,人確實應(yīng)該擁有像托姆一樣的情懷,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面包固然重要,水仙花也不可缺少,誰說不是呢?詩意地棲居,并不同于不食人間煙火只顧精神世界,而不顧生活本身,而是能夠在物質(zhì)生活的基礎(chǔ)上兼顧心靈的美好,能夠如托姆一般,以欣賞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也許現(xiàn)實并沒有這般美好,但是在托姆眼中,即使是火光,也是燦爛多姿的。
海德格爾曾經(jīng)說過:“人應(yīng)當詩意地棲居?!币詺g喜心過生活,它能夠讓人在生活慘淡時仍能夠有一顆不畏風(fēng)雨的平常心,能夠讓人不為眼前物質(zhì)上的蠅頭小利所困擾,而能去尋找更加廣闊的精神世界。如是,他們看這個世界更多的是似錦繁花,而不是香車寶馬。所以,劉夢得能夠在陋室馨香里焚香彈琴,留戀于古籍;林徽因能夠避開喧囂車馬,只在內(nèi)心修籬種草;三毛能在大沙漠的孤寂小屋里,馳騁在才華與智慧的王國里。
如果我們的眼中只有物質(zhì),沒有精神,那么我們就會如作家王爾德一樣,沉底淪陷。王爾德本是貴族,擁有錦衣玉食的生活,但當他不幸入獄時,由于沒有精神的滋養(yǎng),不僅他的身體被囚禁,心靈也因此被束縛,再無佳作問世。如此這般,甚是可惜!
是的,人活于世,不僅僅是為吃面包而活著的,我們還應(yīng)去看看水仙花。然而,放眼當下,很多人都為生活而奔波忙碌,不會經(jīng)營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可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庇形蛔骷以?jīng)說過:“我要借由喝下無色無味的純凈水,試著將生活不要活得太用力?!边@便告訴我們,所謂如托姆一般生活,只需要我們在正常的生活軌跡之外,時常有意地保持一顆欣賞美的心,能夠保持對下雨的驚喜,能夠欣賞破碎的花瓶。擁有這樣一顆心的人,便會成為奔波身體與起伏心靈的主人,不畏任何苦難與挫折。
但是,這樣的生活絕不是一味地追求精神世界,而是能夠在顧及物質(zhì)生活的同時詩意地棲居。倘若連最基本的吃穿都無法保證,那么這樣的生活仍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美好人生。
總之,我們應(yīng)當以欣賞美的雙眼,看透生活原本的色彩,在夜幕來臨之際觀賞天邊火光的絢爛多姿。如此,便是詩意地棲居!
(指導(dǎo)老師:陳玉駒)
[評點]
此文觀點鮮明,思路清晰,論證嚴密。首先,借穆罕默德的名言和托姆的看法,提出本文中心論點:人應(yīng)當詩意地棲居。接著,寫“詩意地棲居”的好處:不為蠅頭小利所困擾,而能尋找更加廣闊的精神世界,并以“劉夢得”“林徽因”“三毛”的事例說明之。然后,寫“不詩意地棲居”的危害:人生會沉淪,并以“作家王爾德”的事例說明之。最后,聯(lián)系現(xiàn)實,并指出“詩意地棲居”的具體辦法:保持一顆欣賞美的心。此外,文章還辯證分析“詩意地棲居”也需要一定的物質(zhì)基礎(chǔ),使論證滴水不漏。
(作者:湯顏冰,江蘇省梁豐高級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