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的繁榮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我國鋼琴音樂在學習和吸納了西方鋼琴音樂特點的同時,呈現(xiàn)出強烈而濃厚的東方音樂特色。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深遠。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深受歷史熏陶和民族文化浸潤,展現(xiàn)出獨特的民族性魅力。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歷史,民族的不同,地域的差異,文化的特點等等為中國鋼琴音樂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資源,也使得中國鋼琴音樂具備了鮮明的民族性,具有了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本文詳細闡述了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歷程,深入分析了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民族性特點,希望能夠對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民族性發(fā)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民族性特點
中國鋼琴音樂吸收和借鑒了國外鋼琴音樂的經驗,形成了具有鮮明的中國民族特色的風格。中國民族數量眾多,地域差異和文化差異都為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浸潤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呈現(xiàn)出獨特的民族性。因此,在演奏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時,演奏者不僅要具備熟練的鋼琴演奏技巧和技藝,而且還要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對中國歷史和民族文化要有深入的了解和領悟,才能在演奏過程中將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內涵充分展示給聽眾,才能引起聽眾心靈和情感的共鳴,才能充分展示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真正的藝術魅力。
一、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發(fā)展歷程
中國鋼琴音樂誕生于上個世紀初期,融合了中外鋼琴音樂文化逐漸形成并發(fā)展,已經有百年的歷史了。而我國的民族文化、歷史發(fā)展和傳統(tǒng)音樂都對中國鋼琴音樂的形成和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中國鋼琴音樂具有鮮明的中國民族文化特色,每首作品都有中華民族的特點??v觀近百年的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有的表現(xiàn)了上個世紀中期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獲得解放勝利的,有的表現(xiàn)了人民當家作主、自力更生過上幸福生活的,有的則是贊美祖國幅員遼闊、景色秀美的,有的是歌頌改革開放、祖國強盛的等等。而且,中國鋼琴音樂一方面既有傳統(tǒng)音樂的表現(xiàn)手法,又有自身獨特的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和民族性;另一方面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既學習了西方鋼琴音樂在音樂結構、和聲色彩以及肌理語言等方面的特點,又融入了中國特色濃烈的民族色彩,呈現(xiàn)出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鋼琴音樂作品。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演奏要求非常高,既要能準確表現(xiàn)出音樂作品的內涵,又要體現(xiàn)出中國民族特色,引起聽眾的共鳴。而廣大聽眾,同是中國人,對中國民族風自然倍感親切,這又拉近了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演奏時與聽眾的距離,極易被聽眾所認可。同時,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民族性非常突出,作品更適于演奏,也更利于表現(xiàn)中國民族風格。通過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演奏,能夠讓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擴大社會影響力,提高社會對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認知程度。而演奏人員演奏水平和技藝的提升也極大的提高了聽眾的欣賞能力,從而充分感受到中國鋼琴音樂的內涵和魅力。
二、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民族性特點
(一)音樂創(chuàng)作素材較為豐富
我國有著遼闊的疆土和豐富的資源,五十六個民族團結一心。在這遼闊的土地上,多民族共同發(fā)展、繁榮。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各個民族也都有屬于自己民族的民歌。地域和文化的不同,使得每個民族的民歌也各不相同。同時,每個民族的民歌中又蘊含著自己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而這些都是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取之不盡的創(chuàng)作資源,要從這些豐富而又特點鮮明的民歌中提取素材進行鋼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我國很多的鋼琴音樂作品都是扎根于民族文化,對民族文化進行提煉和加工,最后形成具有代表性的鋼琴音樂作品,如殷承宗創(chuàng)作的《黃河》等。
我國各個民族不僅有民歌還有自己的民族樂器,如嗩吶、馬頭琴等。而不同的民族樂器的演奏方法和表現(xiàn)形式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承載著濃厚的民族特色。而這些民族樂器特有的演奏風格和演奏效果又為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的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靈感和表現(xiàn)方式,很多鋼琴曲創(chuàng)作者都把民族器樂進行了改編,形成了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鋼琴音樂作品,如《百鳥朝鳳》等。而改編后的鋼琴音樂作品不僅具有濃厚的民族特點,而且更具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
(二)民族化音樂更具旋律性
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學習并借鑒了西方鋼琴音樂在多聲和復調方面的經驗,同時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還加強了旋律和節(jié)奏。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人融合東西方鋼琴音樂作品的特點,對民族歌曲和民族器樂進行改編,從而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鋼琴音樂作品,也更加適合我國當代人的欣賞。同時,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人在進行鋼琴曲創(chuàng)作過程中,更加重視和聲部分的創(chuàng)作,在體現(xiàn)民族特色的同時常常會選擇非三度重疊與旋轉、五音綜合性與聲音結構相結合等方式,中西合璧,從而呈現(xiàn)出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音樂元素的有機融合。例如,在著名鋼琴作品《瀏陽河》中,作曲家著重運用了復調的方式,有效地展示了樂曲的思想主題,表現(xiàn)出了作品強烈的感情色彩,極易引起聽眾的情感共鳴,從而更深入地領悟樂曲的內涵。
(三)運用民族五聲調式
五聲調式是中國特有的,而且在中國音樂中應用非常廣泛。我國的五聲調式不同于西方的大小調式,在音級數量和聽覺效果上存在著明顯差異。在我國古代對五聲調式應用非常多,而且在民間樂曲中的應用也非常普遍。因此,五聲調式常常被稱為“中國調式”。我國的五聲調式非常重視聲樂技巧的表現(xiàn),而作曲家也會經常將民族五聲調式與西方的復調技法相結合,從而創(chuàng)作出融合了東西方創(chuàng)作手法的同時又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鋼琴音樂作品。
三、結束語
中國鋼琴音樂經歷百年的發(fā)展歷史,形成了具有濃郁中國民族特色的音樂風格和多種音樂表現(xiàn)手法,處處都呈現(xiàn)出中國特色和民族性。因此在世界音樂藝術殿堂中,中國鋼琴音樂具有重要地位。中國鋼琴音樂吸納中西方音樂特色,采用包容與發(fā)展的態(tài)度,將各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和音樂等眾多因素融于鋼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之中,集眾家之所長,創(chuàng)作出具有鮮明中國民族特點的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并將這些優(yōu)秀鋼琴作品呈現(xiàn)給世界,充分展示中國鋼琴音樂之魅力。
參考文獻:
[1]蒙仕娟.我國鋼琴音樂中民族特色分析[J].音樂大觀,2014.
[2]孫紅丹.解析中國鋼琴改編曲中的民族化特征[J].音樂生活,2016.
作者簡介:楊耀坤(1985.03-)女,籍貫:遼寧省大連市,博士,遼寧師范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西方鋼琴演奏及教法(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