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暻朝
摘 要: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發(fā)生后,韓國政府出臺了進口日本福島水產品的禁令。日本認為韓國的這種禁止進口措施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WTO)協(xié)定,于2015年5月向WTO提起訴訟。不久前世界貿易組織(WTO)做出了最終判決,認為韓國禁止進口日本福島水產品的措施并無不妥。由此我想起了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造成的海洋污染,希望從國際環(huán)境法的角度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因而選擇了這個主題。我的本科專業(yè)是電子工程,進入職場后,業(yè)務也與國際環(huán)境法無關,缺乏相關的背景知識,所以查閱了很多相關資料。得益于此,我了解了國際環(huán)境及相關法律,收獲良多。即使回到韓國,我也會一直關注有關國際環(huán)境的問題。盡管選修學生人數(shù)較少,您仍然為我們呈現(xiàn)了精彩的課堂,由衷地感謝您讓無知的我領略了了一個新世界。
關鍵詞:國際環(huán)境法;國家責任;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
一、問題的提出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部發(fā)生大地震和海嘯,福島核電站發(fā)生火災和爆炸。這起事故導致大量放射性物質排放到大氣中,墻面裂縫導致放射性污水流入海洋。另外,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還擅自將廢棄物處理設施中儲存的低濃度污水排放到海洋。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因此遭到破壞,海藻類和魚類體內累積了輻射物質,可以預見到最終將會侵害人類,并造成超國境的環(huán)境損害。日本政府在排放放射性污水的過程中,沒有向周邊國家提供放射性物質擴散途徑和濃度等相關的詳細信息,本文試圖探究日本對福島核電站事故造成的跨界環(huán)境損害(Transboundary Environmental Harms or Damages)的國家責任。
二、國家責任(State Responsibility)的概念和條件
國家責任是指國家違反國際法規(guī)定的義務時伴隨而來的國際責任。[1]《斯德哥爾摩宣言》原則21和《里約宣言》原則2規(guī)定:“按照聯(lián)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原則,各國享有依據本國環(huán)境政策開發(fā)本國資源的主權;并且有義務保證在他們管轄或控制之內活動,不致?lián)p害其他國家的或在國家管轄范圍以外地區(qū)的環(huán)境?!?,聯(lián)合國國際法委員會(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ILC)自1954年起著手起草一項關于國家責任的條約文本,并于2001年底提交了最后草案“關于預防危險活動的越境損害的草案條款(Draft Articles on Prevention of Transboundary Harm from Hazardous Activities)”,[2]“國家所有違反國際法的行為都伴隨著該國的國際責任?!睋Q言之,所有國家都有義務采取適當措施,控制或限制因環(huán)境污染可能造成的跨界損害。另外,禁止超國境環(huán)境損害的義務通過多項條約、國際環(huán)境紛爭先例以及聯(lián)合國國際法委員會的國家責任規(guī)定草案等被認可為國際習慣法。根據聯(lián)合國國際法委員會“關于國家違法行為的國家責任規(guī)定”,為了確立國家責任,通常需要滿足國家行為、違反國際法義務、受害結果和違反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等條件,基于此可以探討福島核電站事故是否滿足上述條件。
1.國家的行為
福島核電站雖然由東京電力公司運營,但事故發(fā)生后,在向海洋排放廢棄物處理設施中儲存的低濃度污水之前,得到了日本政府的批準,因此可以說排放污水的行為不是企業(yè)的行為,而是國家的行為。[3]雖然事故的首要原因是地震和海嘯,但是日本政府應當考慮到發(fā)生天災的可能性,加強對核電站的監(jiān)管(Due Diligence)。[4]
2.違反國際法規(guī)定的義務
確立環(huán)境污染的國家責任,其前提是有關國家違反了國際法規(guī)定的義務。與福島核電站事故相關的國際條約有1983年《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UNCLOS)》和1972年《防止傾倒廢棄物及其他物質污染海洋的公約(Con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Marine Pollution by Dumping of Wastes and Other Matters,London Convention,1972倫敦公約)》。事故發(fā)生后,日本政府有意排放低濃度放射性污水,這違反了《倫敦公約》和《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94條第1款,第2款)[5]關于禁止一切放射性物質向海洋傾倒的海洋環(huán)境保護義務。
也有意見認為,日本核電站污水排放并非倫敦議定書(1996 Protocol to the London Convention 1972)禁止的“傾卸(Dumping)”行為,而是“排出(Discharge)”的,因此并不違反議定書的內容。但是禁止向海洋傾倒的根本目的是不要將陸地上產生的廢棄物轉移到大海中,因此日本故意排放的行為是違反行為。[6]此外,它還違反了《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98條的通知義務,[7]即在污水排放過程中應通知可能受影響的其他國家。
3.是否造成損失的
事故發(fā)生后,經過調查,核電站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中檢測出的放射性物質含量遠遠超過標準值,附近海域和遠海也檢測出了高數(shù)值的放射性碘。這意味著放射性物質流入海洋,預計會通過海流造成超國境的環(huán)境損害。另外,事故發(fā)生后,韓國國內各地的檢測所中檢測出微量放射性碘(I-131)和銫(Cs-137,134)、氙(Xe-133)等物質,可見不僅引發(fā)了海洋污染,還對大氣產生了污染。[8]
這次事故造成的損失不僅僅是海洋和大氣的污染,也導致了無法捕撈該地區(qū)魚類及水產品的經濟損失,人食用魚類及水產品時,可能會對身體及生命造成危害。但由于海洋污染造成的損害結果不是短期內可以體現(xiàn)的,因此在接下來的充足時間里,必須對排污造成的危害進行詳細的分析、評估和研究。
4.因果關系
短期內無法確認因果關系的成立,而且很難確認有多少污染物質流入到周邊國家,以及污染物質對周邊國家造成多大損失。因此,因果關系的證明是要求日本政府承擔國家責任最困難的一環(huán)。為證明因果關系,必須查明污染物質流入周邊國家,以及其污染物質對周邊國家災害的具體原因。為此,需要通過今后的持續(xù)觀察和研究來證明因果關系。
三、結論
正如以上所見,可以推定日本政府對福島核電站事故負有國家責任。但我個人認為,福島核電站事故不僅僅是日本的問題,而是全世界都要應對的問題。下面的圖片是模擬福島核電站事故發(fā)生后,放射性物質通過洋流被污染的情況。經確認,事故發(fā)生10年后放射性物質擴散到整個太平洋,受害地區(qū)將非常廣泛。[9]
從照片上可以看出,福島核電站事故并不僅僅是日本的問題,而是全世界的焦點問題。另外,據推測,為解決發(fā)生事故的核電站的關閉和損失,大約需要30年的時間和天文數(shù)字的費用,但根據《國際環(huán)境法》,這是日本政府的責任,因此后續(xù)處理也應由日本政府獨自處理的觀點不是有效的解決對策。為了將損失降到最低,日本政府應該就事故發(fā)生后到目前為止的情況向周邊國家提供具體信息,并就今后的處理方向和計劃共同協(xié)商。另外,為了籌集處理事故所需的巨額費用,應該建立多個國家參與的共同基金,并建立享有強制力的國際機構,確保事故處理計劃順利進行。全世界都應該了解,放射性物質造成的海洋污染問題不僅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問題,而是可能對我們后代產生影響的重要而深遠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全世界各國均應給予關注,以確保各國的努力能夠長期穩(wěn)步進行下去。
注釋:
[1]Han Sam-In,“跨國界環(huán)境損害和國家責任”,環(huán)境法硏究第31卷2號,2009,第358頁
[2]Retrieved from http://legal.un.org/ilc/texts/instruments/english/commentaries/9_7_2001.pdf,Last Accessed June 16,2019
[3]Kwon Oh-Sung,“福島核電站放射性污水排放到海洋的國家責任”,弘益法學第14卷第2號,2013,第662-663頁
[4]Oh Sun-Young,“關于跨國界環(huán)境損害的救濟辦法等的溯考”,高麗法學第61號,2011,第27-28頁
[5]Retrieved from https://www.un.org/zh/documents/treaty/files/UNCLOS-1982.shtml,Last Accessed June 17,2019
第一九四條 防止、減少和控制海洋環(huán)境污染的措施
1.各國應適當情形下個別或聯(lián)合地采取一切符合本公約的必要措施,防止、減少和控制任何來源的海洋環(huán)境污染,為此目的,按照其能力使用其所掌握的最切實可行方法,并應在這方面盡力協(xié)調它們的政策。
2.各國應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在其管轄或控制下的活動的進行不致使其他國家及其環(huán)境遭受污染的損害,并確保在其管轄或控制范圍內的事件或活動所造成的污染不致擴大到其按照本公約行使主權權利的區(qū)域之外。
[6]Shin Chang-Hoon,“日本福島核電站污水泄漏和國際社會及我們的應對”,The Asan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2013,第6-7頁
[7]Retrieved from https://www.un.org/zh/documents/treaty/files/UNCLOS-1982.shtml,Last Accessed June 17, 2019
第一九八條 即將發(fā)生的損害或實際損害的通知
當一國獲知海洋環(huán)境有即將遭受污染損害的迫切危險或已經遭受污染損害的情況時,應立即通知其認為可能受這種損害影響的其他國家以及各主管國際組織。
[8]Choi Bong-Seok,“放射性材料對海洋污染的國家責任”,環(huán)境法硏究第33卷1號,2011,第226-227頁
[9]Retrieved fr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xuAWOjOdG4,Last Accessed June 2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