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興會
摘? 要:新課標強調,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體驗、實踐、合作、探究的過程,以多元的活動形式豐富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接近真實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促進其表達、交流,以此落實培養(yǎng)目標。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加強對活動的關注,精心設計,以活動為載體引導學生認知、體驗,逐步增強其英語學習的信心,幫助其在互動交流中掌握表達技能,提高綜合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 英語閱讀教學; 活動
一、畫——直觀引導,建構認知
繪畫是初中生普遍喜歡的一項活動,將其運用到英語課堂上,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給基礎學習增添趣味,還能充分發(fā)揮圖畫直觀、生動的特點用以輔助教學,將畫面內容與學科知識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詞匯、語法以及句型,進而促進課堂效率的提升。
初一是學生初中英語學習的開端,學習內容以基礎知識為主,十分關鍵,將直接影響后續(xù)的學習發(fā)展。對此,應當加強重視。一方面轉變觀念,積極落實課堂任務,結合初中生性格特點改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充分考慮學生興趣愛好,嘗試創(chuàng)新引導,加深知識理解。具體實施時,可先從簡單的內容開始,在教學This Is Me一課時,可以提前準備圖畫,借助多媒體展示,之后引入對話:“Good morning,Kate!/Good morning,Alice!”讓學生知道這是見面問好的場景。之后,呈現(xiàn)第二張自我介紹的圖片,附上對話:“David,this is Mike.He is my friend.”“Hello,Mike!”“Hello,David!”。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就能借助畫好的圖片直觀理解文本內容,從單一、乏味的背誦中解脫出來。其次,可以讓學生自行畫畫,教師可以引導其邊學邊畫,以此掌握新知識并加深印象。一般在講授新課詞匯時可以采用這個方法,教師先示范用簡筆畫描述某物,之后讓學生猜。
例如,在教學Friends一詞時,教師可以先示范,畫出班里某個學生后,有的同學很快就猜出來了,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學生自己畫,之后大家一起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講解詞匯,根據(jù)學生呈現(xiàn)及時引導,讓其邊畫邊學,以此鞏固認知。
通過這樣的設計,不僅能擺脫傳統(tǒng)枯燥乏味的學習狀態(tài),還提供給學生一個嶄新的平臺,讓其邊玩邊學,充分體驗活動趣味,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新知識,提高新知識的運用頻率,達到加深印象、及時鞏固的目的。
二、說——創(chuàng)設情境,優(yōu)化表達
新課改下的初中英語教學更注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提倡積極運用英語,主動交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卻不愿意說、不敢說,讓英語課堂一度淪為“啞巴英語”,無法落實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針對這一問題,需要積極進行改善,教師可以在原有基礎上加強引導,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為其創(chuàng)設情境,給其提供良好平臺,以鼓勵其表達。在這一過程中,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結合實際,讓學習內容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例如,在教學情態(tài)動詞“can”的用法時,可以運用“My hobby”這一話題進行導入:“I can swim and get the first place at the school sports meeting.But I cant sing.”之后,隨即提問:“What can you do?Can you swim/sing?”并且引導學生用“I can...”和“Yes,I can./No,I cant”回答。由此,學生的興趣被大大激發(fā),不僅會主動學習句型,而且能積極對話,整個課堂氣氛隨之活躍起來。在表達活動結束后,要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及時歸納。
由此,學生便能在良好的情境中進行表達、交流,將已有經驗與新課知識相結合,在培養(yǎng)表達能力的同時掌握方法、技巧,將實踐與理論結合,以此促進全面發(fā)展,在完成學習目標的同時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三、講——文本對話,發(fā)散思維
演講是一種實踐性活動,將其運用到英語教學中,不僅能為學生提供接近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還能鼓勵其自主學習,靈活運用所學,通過演講的方式活化認知過程,以此達到發(fā)散思維、提升表達能力的目的。
具體實施時,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有趣的演講題目,充分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其主動參與,嘗試著活化已有內容,做到舉一反三。首先,設計任務讓學生自主搜集資料,并增加準備的時間,然后讓學生帶著學習目標主動演講,以此挖掘他們的自身潛力并充分利用現(xiàn)有平臺。
這樣的設計,不僅為學生搭建了自由表達的平臺,還促進其與文本的對話,在交流、互動中增強認知感悟,以此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其在豐富的活動中更好地使用文本,深化認知感悟,促進自身能力的發(fā)展。
四、辯——鼓勵合作,促進發(fā)展
辯論競賽是一種很受學生歡迎的課堂活動,將其運用到英語教學中,不僅能給學生提供表達、交際的平臺,還能拓展認知,豐富視野,讓其有更大的提升空間。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加強設計,根據(jù)教學內容精心選擇,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辯論題材,構建自我展示的平臺。
具體實施時,教師可給學生設計有挑戰(zhàn)性的題目,充分激發(fā)其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參與活動,在思考的基礎上提出創(chuàng)新性觀點,以此促進思維碰撞。與此同時,鼓勵學生辯論,根據(jù)不同情況采取組內與組外兩種形式,提供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其在辯論的過程中自由發(fā)揮,進而深化認知,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在相互學習中提升語言表達水平,獲得突破性發(fā)展。
由此,便激活了課堂教學,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表達空間,鼓勵其表達自身觀點,結合文本自由闡述,以此活躍思維、促進交流,實現(xiàn)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發(fā)展,以此達到提升能力、實現(xiàn)素養(yǎng)發(fā)展的目標。
五、結語
學生活動的優(yōu)化是促進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不僅能體現(xiàn)英語的交際性功能,還能突出學生主體,落實新課改目標,讓其在身臨其境的學習過程中主動表達,積極思考,以此挖掘自身潛能,實現(xiàn)素養(yǎng)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爽.英語活動課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策略[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4 (4) .
[2]朱士太.在英語活動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J].科學大眾,2007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