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朵
摘? 要:教育信息化大環(huán)境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應用的越來越廣泛、頻繁。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功能,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意義重大。然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并非盡善盡美,有一些不足之處亟待我們在教學工作中加以重視和解決。文章結合教學工作經(jīng)驗,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教學現(xiàn)狀;對策研究
科學技術提高了社會運行效率,極大方便了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在教育領域,科學技術也為教學工作帶來了諸多的便利。信息技術,集中文本、圖片、聲樂、視頻、動畫等為一體,具有“能變會動”、“化抽象為具體”的良好功能體現(xiàn)。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有效刺激學生的感官感受,對構建教學情境,強化師生互動大有裨益。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現(xiàn)狀分析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存有一定的不足,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信息技術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喧賓奪主,使得課堂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進入到“為用而用”、本末倒置的消極狀態(tài)之中。信息技術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一種工具,其屬性、定位和作用是起到輔助教學工作開展的目的。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一小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不夠科學,在課堂教學中頻繁應用信息技術。從課堂教學的開始,到教學的結束,信息技術成為教學的主導,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受到很大影響,教學產(chǎn)出效益不孚眾望。
另一方面,濫用信息技術課件而不加以合理的篩選和整合。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其核心點在于圍繞教學主題而設計和制作的教學課件。不言而喻,提升信息技術課件的質量,才能有效的將教學主題知識,提煉、轉化到教學課件中,并借助于信息技術課件層層展開,有的放矢進行教學。如果教師“借鑒”網(wǎng)絡資源上的課件,而不全面、深入的考量學生群體的實際情況,則無疑導致教師的教學工作受限于不適宜的信息技術課件,而學生們對語文課程的學習也難免出現(xiàn)信息不對稱的重大弊端。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對策研究
1.學習興趣。教學情境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依據(jù)教學主題為學生們構建的“學習環(huán)境”。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其目的是吸引、集中學生們的注意力,以思維引導驅動學生進入到既定學習環(huán)境中,進而在教學情境中“感同身受”、“有感而發(fā)”或“設身處地”。我們可以通過故事性的語言或者是教學游戲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但是相對來說,應用信息技術構建教學情境有快速、便捷、有效的突出優(yōu)勢。應用信息技術構建教學情境,還能充分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多元性,將視頻、文檔、圖片、聲樂、動漫等集中為一體,刺激學生的感官感受,以此為后續(xù)的教學工作開展做好鋪墊。小語文教學中,不少教學主題即是一個個流傳千古的成語故事,如《負荊請罪》、《鄭人買履》、《葉公好龍》等。我們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化虛為實”,將故事轉變?yōu)橐曨l呈現(xiàn)給學生,活躍學生思維,給予學生良好的、直觀的學習體驗。
2.課堂互動。通過良好的課堂互動,可有效引導學生進入到教學主題內,為后續(xù)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做好充分的鋪墊。應用信息技術展開互動,可以讓課堂互動的方式變得更加靈活,師生、生生的互動程度有效加深。比如說,虛擬現(xiàn)實互動法。通過信息技術豐富的資源儲備,可將另一個世界的風景、事物展示在學生面前。信息技術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生們在課堂上即可得到強烈的視覺、聽覺感官感受。又如,形象具體互動法。顧名思義,即是應用信息技術給予學生真實的學習感受,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們的語文學習豐富而有趣。還如,開放式問題互動法。應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們提出具有爭議性或者辯證性的問題,組織學生們討論、互動。這樣的互動方式,有利于營造民主、開放的課堂氛圍。
3.問題意識。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而小學語文涉及的知識點較為繁多,因而在客觀上難以做到面面俱到。為此,針對性、指向性的實施重點教學,凸顯重點問題,即是每堂語文課所必不可少的。課堂教學,尤其是應用信息技術教學,需要加強設計、規(guī)劃,落實層次性,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學生們的問題意識,是學習動力和探究欲望的來源之所。應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敢于提問,樂于提問,愿意提問,這樣的語文教學才能真正實現(xiàn)課堂的翻轉。學生們擁有問題意識,主動接觸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課堂教學將“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4.知識鞏固。引導學生練習,應有計劃、有方向的開展,而不是一味的加大練習量。不少學生不喜歡語文,甚至發(fā)展為望“文”而逃,究其原因,并非語文課程缺乏魅力,而是大量的練習讓學生負荷過重,因而滋生了消極懈怠的思想。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幫助學生們鞏固知識點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比如說,按照思維導圖,以層層遞進的方式,將模塊或單元知識,分解為子知識,而子知識又可再次細分。學生們在課堂上不用忙不迭的記筆記,只需要抓住關鍵詞、關鍵點,就可以在課后自主的進行復習。此外,教師也可在復習課教學中,將學生們存在疑惑的問題,收集整理為“易錯題庫”,幫助學生提高功課復習的有效性。
5.探究能力。當前的小學語文在內容的深度、難度、廣度上均有提高,不少知識點具有跨越式特點,學生的語文學習存在一定的“斷層”現(xiàn)象。部分學生由于沒能及時調整學習方法,缺乏語文探究能力,從而喪失語文學習興趣。語文是人文學科,但是這并不表示語文學習就是一味的死記硬背。任何知識的學習均需要思考、實踐和探究,語文學習也需要學生們擁有良好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學生們通過自主的探究解決問題,對知識點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更加深入,運用更加靈活。強制灌輸十分,不如自主探究一分。應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向學生們布置一些研究性的課后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結語
教師應提高信息技術素養(yǎng),認真制作課件,掌握信息技術的相關技巧,從而確保能夠有的放矢的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靈活的應用信息技術,掌控好應用的節(jié)奏,切記不能因信息技術而降低了課堂的情感交流與教學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