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線性代數(shù)》課程特點、學生學習現(xiàn)狀,結合自己教學經驗,從課程知識體系構建,教師授課內容和方式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幾點教學思考和建議,希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構建知識體系;應用案例;課程聯(lián)系;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
當下全國大部分高校的《線性代數(shù)》課程教學多采用理論教學模式。在現(xiàn)有的理論教學模式下,本科生往往很難理解課程中的一些抽象概念或定理,更不能體會這些抽象概念或定理的應用性,從而無法了解《線性代數(shù)》的重要應用價值。而《線性代數(shù)》本身是一門十分實用的數(shù)學課程,在解決等許多實際問題時,通過建立數(shù)學模型,轉化為《線性代數(shù)》中的某個知識點來解決。同時,《線性代數(shù)》這門課中包含著許多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如歸納、遞推、類比,變換、構造、化歸等等,學生應該在學習這門課的過程中,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就如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在掌握基本知識理論的前提下,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提出幾點教學體會。
一、構建線性代數(shù)課程知識體系
在講授線性代數(shù)前,應讓學生明白線性代數(shù)這門課的的內容體系,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圖,使其了解線性代數(shù)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目前,大多數(shù)《線性代數(shù)》教材主要內容按編排順序依次為:行列式、矩陣、向量、線性方程組,特征值與特征向量、二次型和線性空間與線性變換七部分。對于整個線性代數(shù)的內容體系來說,其基本理論核心應是線性空間與線性變換,而矩陣是我們一個重要的研究工具,我們在研究向量、線性方程組,特征值與特征向量、二次型和線性空間與線性變換時,都需要將其表現(xiàn)為矩陣的形式,對矩陣進行適當操作,來解決對應的線性變換問題。
個別學校由于學時有限,線性代數(shù)與線性變換部分內容已被削減。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將求解線性方程組問題,看成線性代數(shù)的一個很重要的應用。而其他部分內容,可以看做圍繞線性方程組展開。我們知道,任何一個線性系統(tǒng),都可以將其總結為一個線性方程組。研究這個線性系統(tǒng),實際上就是研究其對應線性方程組解的問題。如何研究一般的線性方程組的求解問題呢?我們需要借助的是矩陣的初等行變換;如何分析線性方程組解的結構呢?我們需要知道向量和極大無關組的概念;而特征向量可以看做線性方程組的特殊的解,這個解滿足被方程組對應的系數(shù)矩陣作用后,得到的是與其共線的向量,共線向量對應的常數(shù)正是矩陣的特征值。而對于行列式來說,它是我們再研究上面所有內容中都會使用到的一個工具。
二、適當增加應用案例
在授課內容方面,教師在講授各個知識點時,適當增加應用案例,便于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我國高校現(xiàn)行線性代數(shù)課程,過分注重概念、定理等抽象理論體系而疏離于生活實際的現(xiàn)狀,那么在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可以適當?shù)匾牒吐?lián)系一些豐富、生動的應用實例。下面我們舉幾個例子,將《線性代數(shù)》這門課中的一些抽象概念或者定理形象化。
例如,在講解矩陣乘法時,我們可以從密碼學入手。在軍事等領域,我們常常需要對所傳遞的信息進行加密處理,那么矩陣乘法可以作為一種加密方式。假設,我們想傳遞給對方的消息是over,這個單詞中的每一個字母,按照英文的字母表順序A→B→C→D→…X→Y→Z,分別對應的是數(shù)字15、22、5、18,那么我想傳遞出去的信息可表示為A=15?22
5?18,為了避免信號被敵方截獲后識別我方意圖,我們對該信息進行加密處理,我們選擇矩陣B=2?1
5?2對信息進行加密,這樣對方接收到的信號為:
C=2?1
5?215?22
5?18=35?62
85?146
對方收到信號C后,需要將信息轉換成我方發(fā)送的真實信息,這時就需要一把密鑰,密鑰即為B-1=-2?1
5?-2,通過密鑰B-1,立即就能得到真實信息A=B-1C。
再如,在講授向量組的秩和極大無關組這個概念時,我們可以與三原色的概念進行類比。極大無關組指的是向量組中r個線性無關的向量,并且滿足向量組中任意r+1個向量均線性相關,而極大無關組中向量的個數(shù)r就是向量組的秩。我們知道紅、黃、藍是色彩中不能在分解的三種顏色,我們稱之為三原色。從三原色出發(fā),我們可以合成所有顏色,但是如果在三原色中隨機去掉一種顏色,余下的兩個顏色均不能合成去掉的顏色,實際上就是一個“極大無關組”的概念。通過這個例子的引入,可以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極大無關組這個抽象的概念。
三、加強《線性代數(shù)》與其他課程的聯(lián)系
教師在講授《線性代數(shù)》部分內容時,應該與學生已學其他課程內容有機聯(lián)系起來,更加能突出《線性代數(shù)》這門課的應用價值,從而提高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例如,《高等數(shù)學》課程中,判定多元函數(shù)極值時,有如下充分條件:
定理[1].若函數(shù)z=f(x,y)在點(x0,y0)的某鄰域內具有一階和二階連續(xù)偏導數(shù),且fx(x0,y0)=0,fy(x0,y0)=0,令A=fxx(x0,y0),B=fxy(x0,y0),C=fyy(x0,y0),
則:(1)當AC-B2>0時,具有極值,且A<0時取極大值,
A>0時取極小值。
(2)當AC-B2<0時,沒有極值。
(3)當AC-B2=0時,不能確定。
在講授《線性代數(shù)》二次型時,我們可以將二次型的正定和負定部分內容和上述定理聯(lián)系起來。上述定理結論(1),實際上就是用順序主子式法對對稱矩陣A?B
B?C有定性的判別。
又如我們可以應用矩陣的思想討論《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多維隨機變量及其獨立性的,可以應用線性方程組理論討論《控制論》中的線性系統(tǒng),等等。由于篇幅有限,作者就不一一贅述了??梢姡F(xiàn)代化教學手段也是有效的輔助教學工具,尤其在《線性代數(shù)》內容與幾何聯(lián)系起來時,可為學生形象、生動地演示線性變換的過程和結果。
參考文獻:
[1]高等數(shù)學(第七版).同濟大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李想(1986-),女,遼寧阜新人,博士,講師,非線性發(fā)展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