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奮斗,讓追夢的青春流光溢彩。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只有用奮斗鑄就的人生才是無怨無悔的人生,用汗水澆灌的青春才是最亮麗的青春。為什么要培養(yǎng)以及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這是本文所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奮斗;精神;素質教育
一、 中學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的原因分析
現(xiàn)在,中學生怕吃苦,艱苦奮斗意識在淡化。原因何在呢?下面從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來分析探討其主要原因。
(一) 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目前,很多中學生是獨生子女,以農(nóng)村為例,父母都是青壯年,多數(shù)在外打工掙錢,有較固定的收入,爺爺奶奶年歲不算很高,身體還健康,大都能承擔家務和田間農(nóng)活,在這樣條件優(yōu)越的家庭中,吃穿不愁,大部分學生體驗不到生活的艱辛。有相當一部分家長認為自己年輕時生活艱苦,于是產(chǎn)生一種“補償”心理,不愿讓孩子吃苦,對子女的物質要求大多是有求必應。
(二) 學校教育方面的不足
盡管現(xiàn)在倡導素質教育,但在現(xiàn)行的考試制度下,一些學校不得不把學生的學習成績放在第一位,重智輕德近乎常態(tài)化。對學生艱苦奮斗的教育明顯不足?,F(xiàn)在絕大多數(shù)的中學校都取消了勞動課,也很少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實踐活動。即使在思想政治課上進行了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教育,也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教學化、籠統(tǒng)化,流于形式,效果甚微。有的老師為了鼓勵學生學習上進,以“書讀不好,只能去種田、去工廠打工”這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過時觀點對學生進行教育。殊不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管從事什么職業(yè),只要能腳踏實地,兢兢業(yè)業(yè),都能有所作為。
(三) 社會環(huán)境不良因素的干擾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今天,社會思潮日趨多元化,諸如享樂主義、攀比思想等一些不良思潮對學校的正面教育造成不小的沖擊。熒屏、網(wǎng)絡等媒體充斥著奢侈化的消費文化和急功近利的所謂成功捷徑,傳播一些與艱苦奮斗格格不入的理念,影響了中學生的判斷能力。紅白喜事大操大辦。近來,網(wǎng)上“村主任辭職為獨子辦婚宴”的帖子被傳得沸沸揚揚。這位村主任之所以辭職,是因為他大辦宴席違反了中央“八項規(guī)定”,向紀委報備酒席數(shù)量未獲通過。這種奢靡享樂、鋪張浪費的社會風氣不能不影響給當代中學生的奮斗觀。
此外,由于中學生人年輕,經(jīng)歷少,沒有經(jīng)歷過多少艱難曲折,定力差,不能明辨是非,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侵襲和干擾。他們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如果我們能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奮斗觀,具有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精神,他們定會成為有用之才。
二、 培養(yǎng)中學生艱苦奮斗精神的路徑探討
培養(yǎng)艱苦奮斗精神如此重要,那么中學生應如何樹立正確的奮斗觀,如何培養(yǎng)艱苦奮斗精神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從古今中外關于艱苦奮斗的名言中汲取養(yǎng)料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有不少關于艱苦奮斗精神的名言警句。如:荀子《勸學》中說:“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韓愈的“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還有不少格言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外國名人中的關于艱苦奮斗的名言也不少。如:馬克思的“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愛因斯坦的“在天才和勤奮兩者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她是幾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產(chǎn)婆”;愛迪生的“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
以上名言警句,可以說都對艱苦奮斗精神內涵做了深刻的闡釋。這些至理名言,影響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當代中學生要培養(yǎng)艱苦奮斗精神,就應該把這些作為座右銘,時刻鞭策自己。
(二) 從古今中外的名人中找尋自己的標桿
名人之所以是名人,不僅僅在于他們說得好,更在于他們身體力行,努力把自己的言論化成了實際行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學生要培養(yǎng)艱苦奮斗精神,就是要以他們作為榜樣,學習他們的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強調勤學、苦學,有很多這樣的故事。他們發(fā)憤學習,最后成為一代名人。如匡衡“鑿壁偷光”故事??锖馇趭^學習卻沒有蠟燭。鄰居家有燭光卻穿不過來,匡衡就把墻壁鑿個洞引來了鄰家的燭光,用燭光映著書讀。后來匡衡成為大學問家。
國外也不乏艱苦奮斗的故事。如被稱為“千年第一的思想家”——馬克思,在大英圖書館有一個固定的座位,由于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在這個座位上鉆研學習,結果在座位下的水泥地上都磨出了腳印。
(三) 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艱苦奮斗,從我做起,就是要身體力行,責無旁貸。作為中學生來說,就是要有勤奮好學、刻苦鉆研的優(yōu)秀品質;要有踏實肯干、不怕苦累的實際行動;要有勤儉節(jié)約、浪費可恥的思想意識。把艱苦奮斗當成戰(zhàn)勝困難的助推器,把勤儉節(jié)約當成有效發(fā)展的傳家寶。社會主義事業(yè)是全體人民共同的事業(yè),中國夢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夢想,只有無數(shù)的“小我”,通過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成就了自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才會最終成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會最終實現(xiàn)。
艱苦奮斗,從小事做起,就是要處理好小事與大事的關系。古代思想家老子說:“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只有把身邊的小事、易事做好,才能成就大事、難事。不掃一屋,安能掃天下?不務實際、好高騖遠、好大喜功,學習知難而退,虛度光陰;工作挑肥揀瘦,生怕吃苦。是難以成就大事的我們要堅持從小事做起、從基礎做起、從自我做起,節(jié)約每一滴水,每一粒糧,每一度電,每一張紙。做“微公益”、行“微善舉”、表“微心愿”、盡“微力量”,這樣才能用一股股細小的綿薄之力凝聚成磅礴的中國力量,用一個個小小愿望的實現(xiàn),累積出“中國夢”的高樓大廈。
參考文獻:
[1]李納川.青春因奮斗而更美麗[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10).
作者簡介:
杜育余,四川省南充市,四川省儀隴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