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活化教學理念是當前較為流行的一種先進教育理念。本文立足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實踐,從“課前預習任務貼合生活,調動學生的預習興趣”“課堂知識講解貼合生活,加深學生的學習認知”“課后布置作業(yè)貼合生活,鍛煉學生的運用能力”三個方面切入,針對生活化教學理念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價值進行了初步分析與探索。
關鍵詞: 小學數(shù)學;生活化教學;課前預習;課堂講解;課后作業(yè)
隨著新一輪課程教育改革的進行,越來越多先進的理念走進了基層教育工作者們的視野范圍,對此,廣大一線教師積極嘗試,勇于實踐,將這些先進的教育教學觀點不斷引入到自身的學科教學活動之中,收獲頗豐。生活化教學理念便是其中之一。那么,作為一名小學數(shù)學教師,如何將生活化教育理念運用到自身的教學實踐活動之中,進而讓學生輕松學知識、高效掌握知識呢?對此,我認為可以嘗試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 課前預習任務貼合生活,調動學生的預習興趣
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提前準備對做好一件事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見一斑。大多數(shù)小學數(shù)學教師也認識到了應當讓學生在課下對新知識進行預習,但是卻并未掌握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方式方法,很多時候,預習任務僅簡單停留在“同學們,大家課下預習下下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這一淺顯層面上,導致學生不知道該預習什么,也不知道該如何預習,長此以往,學生便不再具備對新知識的預習興趣,即使教師再布置下預習的任務,也通常是將其當作耳旁風,根本難以達到教師預期中理想的預習效果。
對此,我認為我們小學數(shù)學教師應當積極探索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的方式方法。我在自身的教學實踐中常用的方法便是尋找生活中能與學生所學新知識密切結合的關聯(lián)點,以此關聯(lián)點為基礎為學生布置貼合其日常生活實際的生活化預習任務。如,在教學“百分數(shù)”這節(jié)內容時,我便為學生布置了如下一項課前預習任務:百分數(shù)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一個概念,可能猛一聽,不少學生會感覺很陌生,其實啊,每一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百分數(shù),我們能在很多地方發(fā)現(xiàn)百分數(shù)的影子,老師先給大家舉幾個例子,“某品牌新上市的牙膏說明書上寫著‘添加30%的水晶成分”“一件毛衣的標識牌上寫著‘羊毛占95%”……今天老師為大家布置的作業(yè)便是要到生活中尋找上述這些含有百分數(shù)的實際例子,還可以在尋找的過程中詢問父母或者他人這些百分數(shù)所代表的具體意思……這樣一來,便為學生的課下預習任務指明了方向,即讓他們知道了要在預習活動中做些什么,這樣一來,其預習的興趣便得到了極大的激發(fā),此外,更重要的是,尋找生活中百分數(shù)的例子也比以往單純讓學生對照著教材看的預習方式更為有趣、好玩,學生參與的興趣自然得到了更大的調動,兩者相互影響,共同使得學生對“百分數(shù)”這節(jié)數(shù)學知識的預習興趣倍增。課前預習任務貼合生活對于調動學生預習興趣的可行性得到了充分證實。
二、 課堂知識講解貼合生活,加深學生的學習認知
課堂是教師集中對學生進行“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要場所,正是依賴于課堂,學生得以系統(tǒng)地接受知識,進而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因此,可以說,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及其質量。為此,我們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應當努力探尋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對所學知識深刻理解與靈活掌握的教學手段與方式方法,以加深學生學習認知,達到高效學知識、輕松學知識的良好目的。
大量的教育實踐已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挖掘學生已有的社會生活資源,讓課堂所教的數(shù)學知識講解真正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能有效達成上述教學目標。對此,我感受頗為深刻。例如,在教學“可能性”這部分內容時,很多學生很難區(qū)分“可能”“不可能”這一組相近的數(shù)學名詞,這表明他們并沒有從內心真正理解這兩個名詞。針對這一情況,我便從學生日常的社會生活實際入手,為他們一一細致分析了多個例子,像“貓是一種家里常見的寵物,一般比較小,因此假設有人說‘我們家養(yǎng)的貓可大了,比老虎都要大,這個時候我們完全可以判斷這個人所說的情況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比老虎還大的寵物貓”,一個人說‘我從出生之后,一點水都沒有喝過,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知道每個人的生存都離不開水,從出生之后一點水都沒有喝過卻仍能健康活著是完全不可能的,“天氣預報說明天可能下雨,這是可能的,因為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下雨一種是不下雨,下雨是可能會發(fā)生情況中的一種”……無論是貓、老虎,還是水與人體,又或是天氣預報,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事物,也正是因為對這些事物格外熟悉,格外了解,學生才得以從中明白過來“可能事件就是有可能發(fā)生,也有不可能發(fā)生的事件,存在著很大的變動;不可能事件就是不符合客觀規(guī)律,根本就不會發(fā)生的事件”,這表明學生通過生活化的講解深刻認知到了“可能”與“不可能”兩者的內在區(qū)別,而不再需要死記硬背兩者的概念。這也充分說明了貼合生活的課堂知識講解對于加深學生學習認知所起到的積極意義。
三、 課后布置作業(yè)貼合生活,鍛煉學生的運用能力
學習知識的目的不在于讓學生在考試中獲得高分,其更重要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借助所學的知識不斷地服務自身的日常生活。所謂的“學習最終要回歸于生活”說的便是這個道理。這就要求我們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不能僅僅滿足于向學生講解教材上的理論知識點,而在于看重學生是否能對這些所學的知識點進行社會實踐的靈活運用,即學生是否具備對所學知識的靈活實踐運用能力。
而要想更好地達到上述目標,理論與實踐結合,在課后布置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數(shù)學作業(yè)不失為有效的切入點之一。對此,我自身的數(shù)學教學實踐可以做出充分詮釋。例如,在學習了“百分數(shù)”的相關知識之后,我為學生布置了如下眾多生活中常會接觸到的情境練習題:
1. 爸爸的體重上個月是95千克,這個月增加到104千克,你能幫爸爸計算出一個月內他的體重增加了百分之多少嗎?
2. 一件原價399元的女士連衣裙打八八折出售,媽媽特別想買這件連衣裙,你能幫她計算出打折后連衣裙的價格要比原價便宜多少錢嗎?
3. 把25克鹽放入100克的水中,你能計算出這碗鹽水的含鹽率是多少嗎?
……
這些習題都能從學生生活常見情境中尋找到影子,因此,學生在完成這些習題的過程中除了對以往所學的知識進行了一番復習,鞏固了自身的知識基礎,更為重要的一點還在于學生解答的過程便是對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情境中,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自身對所學百分數(shù)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也將得到極大的提升與鍛煉。課后布置貼合生活的作業(yè)對于鍛煉學生運用能力的效果得以充分凸顯。
總而言之,鑒于生活化教學理念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恰當運用所具有的突出價值,我們小學數(shù)學教師有必要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fā),對生活化教學理念進行靈活而恰當?shù)剡\用,這樣才能輕松為學生營造一種倍感親切與熟悉的學習氛圍,并促使他們在該氛圍中更好地學習、理解與運用所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進而確保自身數(shù)學素養(yǎng)及其能力的共同進步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潘彩.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教學生活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9,658(2):137.
[2]王玉營,郝憲菊.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生活化教學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657(1):132.
[3]劉春微.小學數(shù)學教學生活化的教學途徑和策略[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9(1):72.
作者簡介:
劉敬,山西省太原市,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qū)沙河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