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存在諸多的問題,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教師和家長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即使是存在溝通,溝通的方式也比較單一,形式比較呆板。因此,留守兒童的家校合作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上述的問題。本文下面的內容將詳細敘述留守兒童教育中家校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
關鍵詞: 留守兒童;家校合作;問題對策
家校合作是學校教育提升和學生實現(xiàn)全面成長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學校教育中,大多數(shù)學校重視家校合作和溝通,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成長更需要學校和家長保持隨時的溝通和聯(lián)系,以保證家長和學校都能夠更加全面和更加技術的了解留守而成的成長現(xiàn)狀并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進。
一、 農村留守兒童現(xiàn)狀
留守兒童主要指的是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由家里的老人負責照看的孩子。老人只能起到監(jiān)護和管理的作用,對于孩子們的教育問題確實存在一定的欠缺,對家校合作的問題更是一概不知。兒童成長并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也不僅僅家庭的事情,只有學校和家庭配合起來才能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家校形成合力,能夠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至于導致“5+2=0”的情況,能夠促進兒童身心良好的發(fā)展,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性格和優(yōu)秀的行為習慣,使得學生終身受益。我學區(qū)學生留守兒童占比達到35%,這些兒童不愿交流,學習習慣差,特別是數(shù)學學習,由于祖輩受教育少,不認識基本字詞,當前我們所使用的數(shù)學教材初學階段學生大量的字不認識,需要教師或者家長給學生讀題,爺爺奶奶不識字,學生的家庭作業(yè)沒法完成,等到學生積累夠足夠的字詞能夠讀數(shù)學題的時候,學生數(shù)學方面的欠賬和問題已經(jīng)積累到難以補救的程度,學生運算能力極其低下,在學習上產生嚴重的畏難情緒,對學習失去興趣。另外,爺爺奶奶帶孩子往往對孩子的約束和教育不足,導致孩子以自我中心,蠻橫無理,或懦弱膽小,懶于交流,或說謊成性,推卸責任。由于父母經(jīng)常不在身邊,孩子與父母之間往往是報喜不報憂,父母對孩子缺乏了解和體察,只接受成功不接受失敗,反映在學校教育上,出現(xiàn)了在教學中出現(xiàn)了為了滿足家長的“期待”成績虛高的現(xiàn)象,教師在出題和檢測中,用極其簡單的題目對學生進行測試,一次考試人人接近滿分,導致學生以為所有知識就這么簡單,產生“學習不過如此”的錯誤認識,近年來,隨著家長對教育的關注,但沒有對孩子陪伴和教育的關心,導致這種成績“虛高”的現(xiàn)象極其嚴重,嚴重影響了教師對學生和對教學的客觀評價。
二、 留守兒童教育中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來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家長與學校的溝通不及時,學生在家的情況沒有及時反饋給學校的教師;另一方面,學校和家長之間溝通信息的方式過于簡單。比如,家長來送孩子上學,看到老師就隨便聊幾句,簡單的聊幾句并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因此,這就導致家長和學校之溝通不暢。
(一) 沒有合作的意向
留守兒童家校合作其中首要的阻礙就是家長和學校之間的合作意思不明朗。首先是因為,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不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認為把學生送到學校教育孩子就是老師的責任,家長就不需要過多的干預。其次是因為,當孩子們在學校犯錯誤的時候,教師就會認為是留守兒童的家長沒有盡到作為一名家長的責任。實際上,諸多的留守兒童家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家長或者監(jiān)護人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沒有意識到自己作為孩子的監(jiān)護人還有著教育孩子的重要使命。只是認為讓孩子穿的暖吃的飽就算是盡到家長的責任了。把孩子送去上學,那么教育孩子就是學校的責任了。這是家校合作遇到的最大的阻礙。因為留守兒童的家長基本都要外出打工,幾乎沒有時間來照顧孩子更不用說輔導孩子學習了。另外,那些起到監(jiān)護作用的人員,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的不高,輔導孩子學業(yè)的時候也常常會感到力不從心,沒有多余的精力去照顧孩子。然而事實就是諸多的家長已經(jīng)習慣不和老師溝通,認為學校會把自己的孩子照顧好,所以沒有必要經(jīng)常和老師溝通。正是由于以上的種種原因,導致家校合作難以開展。另外,有的教師沒有把家長作為和自己是平等地位的人,家長來溝通情況動輒指責,或者因為學習的事情沒有時間和家長過多的聊天,這也是家校合作沒有辦法開展起來的原因。
(二) 合作的效果不理想
現(xiàn)在家校合作還沒有形成規(guī)模,只是停留在起步的階段,還存在諸多的問題。有些學校即使展開了家校合作,但是只是理論上比較成熟,實際應用上還存在一定的欠缺。學生家長之間的文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家校合作的內容應該具有一定的廣度,不應該僅僅局限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還應該包括學生的品德素養(yǎng)、心理發(fā)展情況、人格修養(yǎng)等等的方面。但是,從整體來看,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基本都局限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很少涉及其他方面的問題。
三、 農村留守兒童家校合作的實施策略研究
(一) 學校引領家校合作基礎,在所在區(qū)域確立家校合作教育的意識
教師和家長之間確定合作的意識是進行家校合作的首要前提。學校和家長之間應該首先明確各自的職責和任務,能夠做到及時溝通,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另外,不管怎樣,家長從一定意義上來看,也是學生的老師,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應該配合起來,家庭教育不單單是輔助孩子的作業(yè)那樣簡單,學校教育也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那樣簡單。另外,學校最該成為學生學習知識、養(yǎng)成良好品德的主導場所,要注意自己的職責所在,擁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學校要在家校合作問題上扮演主導角色,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到民族地區(qū)留守兒童的家校合作中來,通過學校和家庭的積極配合,引導學生的積極成長,讓學生愛上學習,愛上學校,懂得感恩教師和學校,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提高自身的成長,樹立遠大志向,為自己的夢想和祖國的未來奮勇向前,積極努力。通過學校的積極引領,讓家長積極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并關注孩子的成長,更加深入地掌握孩子的成長和動向,及時地予以教育和引導,促進孩子成長。
(二) 建立健全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立體化教學模式
每一位少年兒童都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我們要通過家?;觼矸e極推動教育發(fā)展,學校要主動建立健全家?;幽J?,實現(xiàn)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立體化的教學模式,通過組織家?;樱{動綜合因素來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學校引導社區(qū)和家長積極參與到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教育和關懷的有關的制度或者活動中,引導全社會把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教學工作重視起來,通過相關制度和保障,促進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社會要加大力度要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看管工作,發(fā)揮社區(qū)教育的作用,招募志愿者參與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中來,必要的時候可以去到留守兒童的家里進行看護的教育。只有形成家庭、學校、社區(qū)和社會全方位的留守兒童教育體系,才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引導他們積極向上,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四、 總結
留守兒童的看護問題和教育問題已經(jīng)是由來已久的問題,在社會上也引起了不小的關注。但是,在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上,學校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家長以及監(jiān)護人要重視起來對留守兒童的看護問題以及道德品質的教育問題。學校要著重進行留守兒童的文化課教育促進留守兒童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和占中.“家校合作”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的作用[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8(7):184-185.
[2]李桂英.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現(xiàn)狀與對策淺析[J].青海教育,2017(7):87.
[3]喬虹.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家長參與“家校合作”的案例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5(13):21-23.
作者簡介:
馬艷艷,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香泉學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