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肆虐已近一年,給我國養(yǎng)豬行業(yè)帶來的損失難以估量。在此,知名豬病專家樊福好老師的非洲豬瘟專題文章,希望更多人看到,給養(yǎng)豬人帶來些許幫助。
在面對非洲豬瘟時,要回歸到傳染病的本質上來,傳染病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動物。
從傳染源來說:家豬需要格外關注乳豬、小豬、種豬,軟蜱、野豬在目前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從傳播途徑來講:要從帶毒途徑來談唾液、血液、糞便,這三個到哪里傳播途徑就在哪里;
從易感動物來看:家豬要關注母豬、大豬、公豬。
對待非洲豬瘟,不同的人會有不一樣的態(tài)度。我們應該保持憐憫、敬畏之心。見非洲豬瘟而生憐憫心者,菩薩也;生畏懼心者,君子也;生歡喜心者,小人也;生發(fā)財心者,乃禽獸耳。業(yè)內應該持有前兩個態(tài)度,因為小散戶不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所以要有憐憫心。
怕干燥、怕高溫,也就是對干燥敏感,對溫度也敏感性。只要是潮濕的環(huán)境,病毒存活時間會大大延長。該病毒是水溶的,有霧的條件下傳播速會變快。
我們應該認識到在自然感染的情況下,優(yōu)先出現(xiàn)在唾液當中,而不是血液當中。從感染到出現(xiàn)病毒血癥,需要很長時間,而在感染當天就能從唾液/扁桃體當中開始出現(xiàn)病毒。豬場要想對該病進行預防檢測,必須進行唾液檢測。血液檢測用于疾病的確診,若從血液檢測到病毒,其污染面已經非常廣了。環(huán)境檢測,主要考慮非洲豬瘟的“糞-口”傳播,關注糞便污染的地方。
需要做好三方面內容:飼料熟化、衛(wèi)生管理和健康養(yǎng)殖,其中健康養(yǎng)殖是比較容易讓人忽略甚至忘記的。
為降低感染的可能性,減少病毒活性,提倡飼料熟化。其包括:高溫制粒、粉料熟化。顆粒料采用高溫制粒。對于使用粉料散養(yǎng)戶來說,需要做好粉料或者原料的熟化。泔水是非瘟的一種傳播途徑,不建議使用。
非瘟目前沒有疫苗可以控制,因此加強衛(wèi)生管理來防控非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做好清理、沖洗、消毒、干燥(烘干)工作。清理是防非的前提,清洗是保障,烘干很重要,在干燥條件下非瘟病毒很難存活。在消毒過程中,需特別注意員工的消毒,其中鞋底沖洗、消毒最重要,最好的辦法是換鞋,可以里外分開,確保萬無一失。通過換鞋,感染率會低很多。
豬只感染后的癥狀主要是發(fā)熱、厭食、嘔吐、出血、昏睡,這跟傳統(tǒng)中醫(yī)的溫(瘟)病辯證相對應:衛(wèi)、氣、營、血、神。
養(yǎng)殖需要確保豬群的健康,其健康標準是營養(yǎng)平衡、精神飽滿。健康豬群的相關因素是活度(神)、朊度(精)、熱度(養(yǎng))、寒度(營)。要取得健康的效果,就需要降低寒度、提高熱度、提高活度和提高朊度,營和養(yǎng)分別對應寒跟熱,能量代謝和物質代謝必須要保持平衡。比如增加纖維素、增加蛋白質(肽)以及補充氨基酸,還可以借助清輕芳香和清涼發(fā)散的中藥產品。
面對非洲豬瘟,我們的艱難抉擇就是清除、抗爭、共處。
可以選擇“拔牙式清除”(定點清除),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處置是完成定點清除的前提條件。要想很好得早點“拔牙式清除”必須結合唾液檢查。若等到血清檢測出來,已經貽誤了時機,導致疾病的擴散。在拔牙式生產中需要做到:一是劃分單元格;二是單元格監(jiān)測;三是控制單元格物品移動;四是清理單元格所有物品。
若單元格出現(xiàn)陽性結果,暫停所有管理單元格的豬群移動或干擾豬群的動作,包括停止清理豬糞、停止接種疫苗,停止采血檢測和停止配種等。出現(xiàn)陽性結果的管理單元格的豬或豬群要進行及時有效處置。處置方法包括撲殺,隔離帶毒飼養(yǎng),不得進行緊急出售。
帶毒生產,主要通過提高營養(yǎng)水平、提高光照通風等方式。
一是不丟死豬到河里,不丟死豬到路上,不丟死豬到屠宰場;二是不賣病豬給鄰居,不賣病豬給屠宰場;三是挖坑、防漏、深埋;四是禁止“坑殺”活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