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群 林海云 黃風蓮 李鳳云
廣東省東莞市常平醫(yī)院心內科,廣東東莞 523560
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PCI)臨床中運用極為廣泛[1]。近年來隨著我國醫(yī)療技術,醫(yī)療器械水平的不斷進步,PCI 術已成為臨床中改善人體心肌血流灌注的主要治療方法[2]。PCI 術臨床中具有對患者損傷小、患者恢復快等特點[3]。根據研究結果報道,該類型手術患者并發(fā)癥相對較低,還具有臨床療效較為顯著等優(yōu)點[4-5]。但根據文獻報道,PCI 術在術后穿刺部位易出現滲血的情況,出血會造成患者及其家屬緊張,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患者易出現恐懼感,嚴重會情緒出現激動對自身的疾病預后不利[6]?;诖?,本研究結合自身臨床實踐,為防止患者PCI術后出現穿刺點滲血情況,采用針對性護理對PCI術后患者進行干預,旨在為研究針對性護理對該類患者術后穿刺點滲血的效果?,F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6 年11 月~2018 年3 月行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PCI)患者88 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48 例,男36 例,女12 例,年齡43 ~81 歲,平均(65.3±10.5)歲,患者疾病類型: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23 例,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7 例,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8 例;對照組患者40 例,男30 例,女10 例,年齡42 ~82 歲,平均(65.8±10.6)歲,患者疾病類型: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20 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4 例,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6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符合PCI 手術標準標準;(2)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依諾肝素用量0.5 ~0.75mg/kg。排除標準:(1)患者除心臟外其他臟器如肝、腎、存在疾病或功能障礙;(2)患者患有精神抑郁類疾病。(3)存在溝通障礙的患者;(4)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的家屬或是患者,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5)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進行干預,主要內容包括心理干預、健康宣教、手術中、手術后對患者穿刺點進行常規(guī)監(jiān)測等護理干預。
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術前護理:告知患者術后滲血的嚴重性,讓患者及其家屬對滲血有著高度的重視,但需告訴患者只要配合護理可以讓穿刺點做到不滲血的發(fā)生,如若患者及其家屬對于此存在顧慮,護理人員需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詳細的解釋。囑咐患者在手術前不可對術側肢體進行抓、撓,避免造成損傷。(2)術后護理:患者在手術后給予其TR-Band 壓迫止血器進行壓迫止血,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注意事項,如腕關節(jié)部位維持伸直的狀態(tài),在此期間避免出現屈伸,手腕處不可旋轉運動,防止TR-Band 出現移位導致滲血的發(fā)生。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屬不可自行拆除TR-Band,并把自行拆除TR-Band 后果的嚴重性告知患者及家屬使其明白自行拆除的嚴重性。在使用TR-Band 后,24h 內禁止進行血壓測量,靜脈輸液與抽血不宜在術側上肢進行。TR-Band 壓迫止血器在術后固定之后2h 進行放氣,每1 小時放氣2mL,直到將氣體排放完全為止,之后對穿刺點進行消毒后使用無菌敷料進行包扎。在進行放氣時護理人員每隔15min 進行檢視一次,防止?jié)B血的出現,一旦發(fā)現出血重新將氣體注入,觀察1h 以內如若無滲血再進行放氣。對TR-Band 要時刻進行觀察,發(fā)現其是否出現移位現象,一旦發(fā)現要及時的進行復位。對TR-Band 壓迫止血器情況需進行時刻觀察,防止其出現移位情況,如若出現移位盡早對其進行復位,防止患者出現滲血情況。(3)心理干預,術后患者會因術側肢體出現疼痛難忍的狀況而自行解除TR-Band 壓迫止血器的情況發(fā)生,患者也會因疼痛關系引起血壓的提升,進而讓穿刺點出現滲血的發(fā)生,此時要及時的對患者情緒進行安撫,并及時找出患者情緒激動的原因,必要時按照囑咐給予患者適量的鎮(zhèn)靜類藥物。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滲血的發(fā)生率,根據患者的滲血量對滲血情況進行觀察,較少為<1.0mL;中等為1.0 ~3.0mL;較多為>3.0mL[6];采用《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 年(增刊)中焦慮自評量表(SAS)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評分情況進行判定,標準分值為50 分,50 ~59 分為輕度焦慮、60 ~69 分為中度焦慮、70 分以上為中度焦慮,得分越高證明患者其焦慮情緒越重[7];采用我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采用百分制評分進行評估,分值0 ~100 分,十分滿意為85 分以上,65 ~84 分為滿意,低于65 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為十分滿意+滿意。
觀察組患者其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相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情況[n(%)]
護理前兩組患者其焦慮評分相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后其焦慮評分均顯著下降,護理前相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其焦慮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評分情況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評分情況分)
觀察組術后僅出現1 例滲血較少患者,而對照組患者滲血患者總例數為13 例,顯著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滲血率情況[n(%)]
PCI 術近年來在我國臨床中的運用極為廣泛與頻繁[8]。該手術與其他同類型手術相比,具有并發(fā)癥較少、易穿刺等特點[9-11]。雖然PCI 術在臨床中其并發(fā)癥相對較少,但患者也并非完全無并發(fā)癥出現的幾率,并發(fā)癥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病情,對于患者的預后也會造成極大的影響[12-13]。滲血是PCI術后一種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14-15],且滲血后患者的情緒會受到影響,對于疾病的預后極為不利[16-17]。所以減少患者術后的滲血在PCI 術后極為重要。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其護理后焦慮評分顯著少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只出現1 例滲血患者,屬于滲血量較少類型,而對照組患者滲血的總發(fā)生例數為13例,其中4 例為滲血量較少,7 例為中等、2 例為較多,兩組患者滲血發(fā)生總例數相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術前對其進行了相關的教育,患者對于術后滲血的情況有著一定的認識,及滲血對于自身疾病并無益處的情況有了一定的認知,故而對于護理的配合度會相應提升。術后觀察組患者進行了心理干預,主要是因為在術后其會出現疼痛情況,而疼痛的情況會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情緒,焦慮情況較為嚴重可導致患者自身血壓應激性升高,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后其焦慮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這表明在護理中使用心理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焦慮情緒。觀察組患者給予其TR-Band 壓迫止血器,因其具有很好的止血效果且具有安全、簡便的效用,可以有效的減少患者術后滲血的發(fā)生。術后的觀察及護理能夠更好的幫助護理人員對患者在使用TR-Band 壓迫止血器后對患者的穿刺點進行詳細的關注,防止因TR-Band 壓迫止血器移位而造成患者出血點滲血。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其滲血發(fā)生的總例數顯著少于對照組,這表明焦慮情緒的減少,患者其自身應激性血壓升高情況發(fā)生率低,從而減少了滲血的發(fā)生,而TR-Band 壓迫止血器的使用能夠更好的針對滲血發(fā)生進行預防。
綜上所述,針對性的護理對患者的滲血可以有很好的干預作用,可以讓患者對自身疾病有所認知,減輕患者焦慮情緒,從而抑制血壓的升高,減少滲血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