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恒 岳俊林(通訊作者) 張曉艷 段 燕
( 昆明市中醫(yī)醫(yī)院 , 云南 昆明 650500 )
髖部骨折是臨床骨科較為常見并且為多發(fā)疾病,臨床上對髖部骨折多采用手術治療,其中便秘是髖部骨折手術治療后最為主要的并發(fā)癥[1],具體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進行本次研究與后期治療的是我院經臨床專業(yè)醫(yī)生診斷為髖部骨折進行手術治療的168例患者,所有患者都是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診斷、治療以及后期護理。2組研究方法中男性患者為97例,女性患者為71例。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在64-76歲之間,平均年齡則為(69.0 ±2.0)歲;觀察組患者的年齡在63-77歲之間,平均年齡則為(70.0 ±2.0)歲;將參與本次臨床研究的168例患者自由組合后分為2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有84例患者,觀察組同樣為84例患者。通過比較,參與研究的168例患者的外在因素以及相關臨床資料差異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排除標準:(1)本次參與研究的患者對分組存在差異性,不愿參加本次臨床研究。(2)患者由于自身身體情況(對艾灸中的中藥具有過敏反應)不能進行本次臨床研究。(3)不符合以下2項納入標準的患者。納入標準:(1)經醫(yī)生確診參加研究的患者確實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髖部骨折老年患者。(2)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都是在家屬閱讀知情書的情況下自愿簽寫同意書。
2 方法:對照組:該組的84例患者采用通腑合劑進行手術后相關并發(fā)癥恢復,即主要組成成分為番瀉葉以及廣木香適量,加入250ml水進行煎藥,用于后期保留灌腸。觀察組:該組的84例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繼續(xù)采用艾灸進行后期恢復,即選取患者身體的氣海穴、中脘穴、血海穴、足三里以及三陰交穴位,常規(guī)消毒,臨床醫(yī)生采用平補平瀉的手法進行施針,當針刺得氣之后將艾卷點燃后放置在針頂處,持續(xù)時間為5分鐘,在每天的3餐之前2小時進行艾灸治療。
3 觀察指標:對2組患者的手術后便秘程度進行臨床專業(yè)對比。無效:手術后治療2周,患者仍然出現(xiàn)便秘。有效:患者治療2天后,開始逐漸出現(xiàn)排便,每2天或者是3天進行1次排便。治愈:在治療后的24小時后,患者開始排便,并且患者排便的次數恢復正常。
5 結果:2組患者的便秘情況進行對比:經過我院臨床醫(yī)生專業(yè)研究與對比之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84例患者便秘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84例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便秘情況對比(n,%)
注:與對照組比較發(fā)現(xiàn),aP<0.05 ,差異顯著。
髖骨是人體腰部的主要骨骼,一共分為左右2塊。在幼年時期,髖骨主要由髂骨、坐骨、恥骨以及軟骨連接而成[2]。髖部骨折會嚴重影響到老年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日常生活情況等,并且手術治療后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也會影響到患者的后期身體恢復,其中便秘為主要并發(fā)癥[3]。便秘是指日常排便次數較正常情況明顯減少,同時患者的排便比較困難并且糞便比較干結[4]。臨床發(fā)現(xiàn)正常人每天的排便次數為1-2次或者是每1-2天進行1次排便,出現(xiàn)便秘的患者每周排便少于3次,并且在進行排便時比較費力,糞質比較硬結并且量少[5]。
患者改善手術后相關并發(fā)癥應該注意以下細節(jié):(1)患者在進行手術時應該注意患者的保暖措施,同時還應該密切觀察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心情變化并給予適當的支持。(2)在進行護理過程中應該時刻保持病房的清潔程度,同時患者應該居住在經過消毒的隔離房間。病房內應該保證光線充足、空氣流暢等情況。飲食方面護理:患者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該禁止食用一些較為辛辣以及生冷的食物,在日常飲食中食用一些具有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通過適當補充營養(yǎng)增加患者的營養(yǎng)含量,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身體免疫力[6]。(3)患者應該根據我院臨床醫(yī)生的囑咐使用相關止痛藥,以此避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由于過度疼痛感引起的其他并發(fā)癥。(4)入住我院股骨頸骨折的老年患者應該采取針對性護理方法預防手術后的一系列并發(fā)癥。首先將手術部位進行開口式的換藥方法,根據之前藥物敏感的測試結果對其選擇正確的外服抗菌類藥物,以便能夠預防患者手術位置的進一步感染[7]。
經過臨床專業(yè)研究與對比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經過通腑合劑以及艾灸治療之后對老年髖部骨折便秘指標具有顯著改善效果,治愈、有效以及無效人數分別為40例、43例、1例,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27例、45例、12例,因此通腑合劑以及艾灸聯(lián)合治療方法適用于臨床上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