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聞是我們都非常關心的一個欄目,在各個電視和報紙中位于一個主要的地位,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一個主要渠道。在生活中有許多人們以訛傳訛的事情發(fā)生,人們都納悶這件事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新聞有時也是驗證真?zhèn)蔚囊粋€渠道,人們統(tǒng)一的觀點就是只要是在新聞上播出的事情肯定是真的,可見新聞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是多么重要。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一定要以此為驕傲,守好我們新聞人的真實性這一職責。作為一名新聞記者,不但要能夠保證新聞的真實性,還要有一定的教育性,在生活中每天發(fā)生的事情很多,在眾多的新聞事件中,到底選擇哪些事件進行報道呢?這就讓許多的新聞記者感到不知所措,有時也存在選擇的難處。作為一名新聞記者一定要在選材上慎重考慮,既能夠突出社會性,還要能夠表現(xiàn)社會中的一些現(xiàn)象,能夠有一定的說服性。
關鍵詞:新聞報道;選材;策略
我們祖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擁有眾多的人口,人們在生活中難免會看到、聽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許多有好奇心的人就把這些材料作為新聞投遞到我們新聞報社,作為一名新聞報社的記者每天接到的新聞題材很多,要在這眾多的新聞稿件中進行有效選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新聞記者有一顆敏銳的心,能夠捕捉大眾的“嗅覺”,能夠服務大眾,根據(jù)人們急切需要的一些事情進行報道,還要注意時效性,因為我們是一則新聞,要注意新鮮性,要在事件剛剛發(fā)生時進行及時的報道,在事件發(fā)生的過程中可以進行跟蹤報道,讓人們及時的關注事件的發(fā)展過程。由于要進行追蹤報道,需要新聞工作者要能夠深入到事件當中,及時的了解整個事件的真相,揭露事實,也是一個新聞工作者應該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
一、 新聞選材是新聞報道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面對每天發(fā)生的新鮮事,如果要都報道,不光新聞工作者累,就是報紙的整個版面也不可能夠用的,因此,新聞記者面臨一個選材的問題,選擇什么材料作為報道的對象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一名新聞記者要有一顆清醒的頭腦,在選材時要注意選取一些有針對性的,能夠反映時代變化的,跟上時代發(fā)展步伐的實踐,只有這樣的事件對于社會進步才有幫助。對于記者來說選擇材料是進行寫作的第一步,在進行前期采訪之前要進行選材,只有選材準確了,報道出來的新聞才會有力度,受到大眾的喜愛。比如現(xiàn)代社會的環(huán)境問題,人們備受關注,作為一方人民都希望自己生活的土地上藍天白云,但是環(huán)境治理已經(jīng)成為近幾年的一個大眾話題,作為一名記者要想把這樣的老生常談問題報道出新意,就要另辟蹊徑,不要從某個工廠的環(huán)境污染進行著手,在選擇材料時要選取一些既新鮮又不被人們所注意的地方,如果是一些大眾性的問題,沒有其他電視臺或者報紙、雜志報道過,也是非常好的題材。在選擇題材時切忌不要重復,要有獨特的眼光。
二、 選取的材料要能夠反映社會問題,有正義感
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報道的事件一定要受到大家的一定時間的關注,要能夠反映大眾問題,并且通過報道讓其有所改善,能夠引起大眾的矚目。同時作為一名記者要有社會責任感,要能夠主持正義,這也是作為一個公民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有公德心,要能夠緊跟時代的發(fā)展,要能夠保證政治方向的正確性,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要能夠堅持我們的基本國策,能夠以一個正確的輿論來引導大家。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不光要有一腔熱血,還要能夠吃苦耐勞,在工作一線中,什么情況都有可能遇見,什么人也可能碰見,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有能夠主持正義,要堅信新聞記者是正義的象征,是大眾的擁護者,一定要在工作中站在群眾一邊,為我們的祖國建設服務。
三、 選取的材料一定要新
新聞一定要注意在確立主題上一定要“新”。新包括新鮮,是人們感到很有新意的事情。讓人們在讀到這則報道時有一種趣味性,要能夠在字里行間品嘗味道,有琢磨頭,要能夠符合群眾的評價。在選取材料時一定緊跟鄧小平提出的觀點,能夠在社會形勢錯綜復雜當中站穩(wěn)腳跟,能夠通過事件的冰山一角看到整個事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趨勢,能夠捕捉到事態(tài)發(fā)生的方向,這是作為一名記者的基本素質,在不知道事件整個過程的時候就能找準方向,朝著這個事件下手,在新聞采訪時也能把握方向,直擊目標。這個新,還要做到時間快,在選擇的材料上不要選取那些已經(jīng)過時的“新聞”,要在事件剛剛發(fā)生以后,進行及時的報道,要保證能夠跟上事件發(fā)展的過程,能夠在第一時間進行及時報道,人們常說“新鮮出爐”,就是說新聞要能做到時間快。
四、 選取的材料有代表性
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在選取材料時要有一雙透視眼睛,要能夠分析清楚事件的影響力,當記者辛苦的采訪活動后,要將那些可以成為新聞的事實信息傳播出去。在記者采訪選題時,要思考這個信息應不應該傳播出去。有時記者對事實的新聞價值判斷可能出現(xiàn)與編輯或媒體不一致,需要編輯的認可。在他看來有價值的新聞若不被認可,記者就會放棄采訪,或進一步溝通,以實現(xiàn)采訪活動。采訪的最終目的就是服務社會。新聞采訪在根本上說是新聞機構將記者采訪得到的材料轉換成有價值的訊息并通過各種載體向受眾傳播,實現(xiàn)影響社會輿論,教育社會公眾,提供文化知識,服務受眾的目的。記者的采訪活動的終極目標與其服務的媒體的社會責任目標相一致。為了不讓記者白白的耽誤時間和精力,在選取材料時就要確定好方向,要能夠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題材,當報道這些事件后,能夠與現(xiàn)在國家制定的政策相一致,這就需要有一顆關注時事的心,能夠時刻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民生、關注我們黨的政策,只有這樣在選取材料時才會抓準題材,一舉擊中。一名新聞記者要能夠及時的掌握新聞線索,以便能夠豐富自己的工作,在對新聞題材進行選擇時更加順利、準確。
五、 選取的材料一定要保證獨家性
現(xiàn)在社會信息傳播的非??欤鳛橐幻浾咴谶x取材料時要注意是最新報道,在信息共享的環(huán)境下,新聞媒體想要在話語權的競爭中贏得更多群眾的認可,就必須在新聞選材和報道速度上搶時間,掌握獨家話語權和主動權,這就要求新聞媒體和新聞記者在進行新聞策劃時,必須堅持原創(chuàng),必須把新聞策劃和本地域特殊的新聞元素相結合,不能人云亦云,從而讓新聞材料在眾多新聞報道中占有一席之地。
新聞工作者,要把責任意識放在首位,要傳播能引起公眾正能量和社會積極引導力的報道材料。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在選材時要能夠準確把握方向,不要光顧著新意,忽視了新聞的真實性,如果把一些捏造事實進行報道會給社會帶來相當大的恐慌,這是作為一名新聞記者不應該做的事情。
參考文獻:
[1]安裴智.新聞三味[J].新聞知識,2007(6).
[2]周志奇.虛假失實新聞的成因與對策淺析[J].新聞傳播,2008(10).
[3]趙文麗.新聞記者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J].新聞采編,2006(3).
作者簡介:
趙軍,重慶市,重慶市忠縣忠州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