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獲取信息的有效方式,而閱讀能力則是學習能力的核心所在。小學語文教學是兼具人文性、基礎性等特點的學科,教學實際中不僅要幫助學生建構人文素養(yǎng),同時也需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奠定基礎。鑒于此,本文即主要探究了通過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閱讀能力
一、 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
閱讀體驗是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汲取知識、受到啟發(fā)、思考問題等切身感受的總和。較強的閱讀體驗不僅能夠使讀者感受到閱讀的無窮魅力,同時也能夠有效培養(yǎng)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小學語文教學實際中,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感則無疑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充分提高學生的閱讀體驗感,教師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優(yōu)化教學方法。
其一,實施問題化教學,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問題化教學(PEI:Problem Enriched Instruction)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設計的類型豐富、質(zhì)量優(yōu)良的有效教學問題(教學問題集)來貫穿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習者解決問題的認知能力與高級思維技能的發(fā)展,實現(xiàn)其對課程內(nèi)容持久深入理解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問題化教學則能夠以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維能力及閱讀能力。例如在教學《傳統(tǒng)節(jié)日》(2018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進行深入的閱讀,教師就不妨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從而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積極思考,以此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教師則可以設置以下問題:①同學們大家過春節(jié)的時候還做過哪些活動呢?哪些是我國的傳統(tǒng)習俗呢?②請結合課文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談一談你對傳統(tǒng)節(jié)的看法。
其二,實施建構主義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發(fā)揮自主能動性。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中,諸多學生之所以不能專心致志、心無旁騖的深入閱讀,其主要原因之一即是教師沒有給予學生深入閱讀的機會。例如在閱讀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提升教學效率,往往會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在此閱讀情境下,學生抱著功利化思想去閱讀,則往往只可窺見文章內(nèi)涵之一隅,以至于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樣自然就失去了閱讀的趣味和意義。從教學本質(zhì)來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并非是為了培養(yǎng)“答題機器”,而是為了幫助學生構建堅實的閱讀基礎、樹立良好的閱讀觀念并具備較高的閱讀素養(yǎng)??梢?,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就應該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給予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思考、探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鼓勵學生深入閱讀,從不同維度、不同立場閱讀文章并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如此不僅能夠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也能夠加強學生的閱讀體驗,從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
二、 注重情感體驗,滿足學生情感需求
閱讀文章就如同觀賞戲劇表演一樣,如果我們只是將目光停留在肉眼可見的表面之上,那么這就向盲人摸象一般,根本無法明晰文學藝術的本質(zhì)內(nèi)涵。閱讀文章不同于識字,其主要是為人們帶來精神享受??傃灾陂喿x過程中“共情”尤為重要,盡管“一萬個讀者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但這都是讀者與作者抑或故事人物情感互通的直接表現(xiàn)。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有效提升閱讀教學效率,教師自然也應該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豐富情感、增長見識、積累經(jīng)驗,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引發(fā)學生“共情”,教師則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即讓學生根據(jù)文章的故事內(nèi)容進行簡單的表演。在此過程中,就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并獲得感同身受的情感體驗。譬如在教學《曹沖稱象》(2018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一課時,為了是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還原“曹沖稱象”的情境,讓學生在表演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并獲得特殊的情感體驗,如此也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 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U\然,在學習過程中,只有見賢思齊、學而不厭、取長補短才能夠促進自身能力的提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際中亦是如此,學生之間只有通過如琢如磨的交流探究,才能相互促進、相互成長。一言以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則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譬如在教學古詩詞《詠柳》(2018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一課時,為了使學生能夠熟讀成誦并充分的掌握知識。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與同桌組成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學生通過“抽背”形式來互相檢驗、相互督促、共同成長。除此之外,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以“任務”為基礎進行探究學習,即首先給予學生一定的任務,然后再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化解任務,最后引導學習小組通過探究討論做好總結。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jù)“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這一詩句為基礎,進一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觀察,找出兩個柳樹其他的特點。這樣就能夠使學生在相互監(jiān)督、相互幫助、相互探究的學習情境中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四、 積極開展實踐活動
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教師就應該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探究活動,即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進行實踐活動,以此提升閱讀教學效率。教師可以組織開展生活化教學,讓學生將文章的中的情境類化為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并進行實踐操作,這樣就能夠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例如在教學《花的學?!罚?018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提升閱讀能力。教師則不妨組織學生到校園走一走、看一看,讓學生近距離欣賞校園的花兒、草兒、樹兒,這樣就能夠讓學生“邊做邊學”,有效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在教學實際中,為了切實提升閱讀教學實效性,教師就應該結合教學實際,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活動,優(yōu)化教學方法,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劉玉榮.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學周刊:B,2011(1):25.
[2]陳紅艷.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9):187.
作者簡介:
周雄,四川省達州市,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