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呈現(xiàn)
老師是學生人生路上重要的引領者、陪伴者。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或許會遇到觸動你、啟迪你、感動你、影響你的老師。
請以“我的老師”為題,寫一篇作文。以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為主,不少于600字。
下水作文
我的老師
◎張亞凌
我的老師是正兒八經(jīng)的詩人,他的詩集《整理石頭》獲得“魯迅文學獎”。不是我刻意將老師拉下詩的神壇,而是他深知所有壇都擺脫不了成為祭壇的宿命,是不情愿待在上面的。
撥開老師外在的靜默,看到的是神情的游離:
像極了因生厭而失語的孩子,寧愿飽飲孤獨也拒絕庸常的熱鬧;也像極了跌落凡間的天使,遭遇窘迫難以飄飛,無助又茫然;更像極了因高度警惕而固守自己的哲人,與你面對面而坐卻像隔著千山萬水。
課堂上。
他可以靜成一尊雕塑。伏于講桌,一手托腮,目光傾斜而上,像自語。沒有揮舞的手臂輔助講解,沒有高昂的聲勢調節(jié)聽眾的表情。心浮氣躁者看見的怕是“聚堆的閑散”,唯有沉靜者才會隨著他時而舒緩時而斷流時而言及遙遠的聲音進入他所指代的疆域。
他從不用力表述,卻滋生出強勁的引力。你的心隨著他的講述跌宕起伏,思緒的碎片迸濺于心壁,他倒一臉與己無關的風平浪靜。間或,會產生逃離課堂的荒唐想法,他舒緩地講述,能生生造出一片文字的沼澤,聽者只會愈陷愈深以致被淹沒。
水靜流深,拒絕表演,遠離聒噪。他的課堂。
別怪我的膚淺或詞窮。漢武帝見泰山,也只是“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震撼而詞窮,自己只是稍微意會,怎能全部言傳與他人?
每場遇見,俗人如我,多是尋找同伴。而我的老師,更像高度警惕的獵豹,唯恐被污染而堅守著自己的疆域,不靠近他人,亦拒絕他人進入。都說“高冷傲”是他的標簽,在他,只是不愿從俗不愿降低不愿傷害或受傷,只是想讓自己冷靜地存在。
兩個人的交流。我,對面的他。
依舊時斷時續(xù)。似乎是為了配合語速,不讓靜默的空氣尷尬,他走來,踱去。有一步?jīng)]一步,抬起的腳不知落到何處,更像為說話伴奏——尋找精確表述的出口。
惜字如金。
一時興起的是我。喧賓奪主。班門弄斧。滔滔不絕。
觸動還是想起,他突而從包里取出筆記本,打開,異??旖莸仉p腿離地,蜷縮進了沙發(fā)里,開始記錄。偶爾側目問,你剛說了啥。我復述,他間或點頭,說,我同意這個看法。宛如得到了肯定,我愈加肆無忌憚地直白自己的觀點。
一個憂郁的隨時記錄者,一個少言的精神漫游者。心里的所有,就洶涌成筆下流淌的詩行。
是我一句話逗樂了他,還是他自己想到妙處,笑了?像個不設防又猛然知錯的孩子,羞澀地捧起筆記本,幾乎遮住了半張臉。笑聲干凈透明,不拖泥帶水——赤子的心才會發(fā)出如水洗過的聲。倒顯得我的笑聲,俗氣而突兀。那情態(tài)那笑聲,至今還浮現(xiàn)回蕩,是未經(jīng)世事污染,還是看清世事蒼涼依舊保持故我?
他的疑惑太多,想打理干凈的太多,恍如處于旋風中還想扶正別人,像堂吉訶德。后面有忠誠如桑丘的同行者嗎?
時而像飽受苦難的超然哲人,沉靜,沉穩(wěn),沉默。時而像尚未涉世的男孩,清純,清新,清亮。
我眼里的老師,靜默的詩人。
說來別笑,我的老師特立獨行自成風景,還源于一組同音名詞:來自延河邊的延安,在一個叫《延河》的雜志社做主編,老師——大名閻安。
老師的話
寫閻安老師的這篇文章,源于一次私聊,似乎看到了閻安老師童稚般透亮潔凈的心,怦然心動,提筆成文。這篇小文可以用九個字來概括,“用真心、書真情、成真文”,抓住老師的神情及舉止,同時展示想象探究心理,完成對人物的塑造。整體運筆,是想著莫泊桑的《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不借助動的事而是憑借靜的神,刻畫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