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玉
新課標強調語文作文培養(yǎng)學生基本寫作能力的目標和任務,并提倡綜合性、開放性與人文性的作文教學課堂?!段男牡颀垺分赋觯拔穆蛇\周,日新其業(yè),變則其久,通則不乏”,只有繼承原有創(chuàng)作規(guī)律,并作出適應時代變化的創(chuàng)新,才能寫出好的文章。劉勰認為,創(chuàng)作應講究“融會貫通”,新課標也指出“以開放的眼光多角度的進行作文‘改寫也是作文教學理念之一”。由此可見,在語文作文教學中,通過開展“改寫”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深入挖掘潛藏的作文教學資源
1.閱讀文本
從實踐教學中可知,課內閱讀文本、課外閱讀文本是作文“改寫”教學的首要資源。課內文本一般是指語文教材的課文、試卷中的短文等,課外閱讀文本包括學生課外閱讀的所有文本材料,比如小說、雜志、報刊、文學著作等,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宣傳頁、廣告、新聞等均能成為作文“改寫”教學的材料。學生習作一般是指學生在考試中完成的命題作文,由于考試時間有限,寫作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或表達不充分的現(xiàn)象,因此可在作文“改寫”教學中拿出來重新改寫。
對于不同閱讀文本,需要根據(jù)其文體形式、文本內容等特點,選擇合適的“改寫”方式,選定好合適的“改寫”角度,把握好“改寫”的切入點。比如《黔之驢》可擴寫訓練,《變色龍》可續(xù)寫訓練、《三個太陽》可縮寫訓練,《哈姆萊特》將某一幕改寫為記敘文,《背影》一文中的“留白”補寫訓練等。此外,對于古詩詞閱讀文本,則可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將古詩詞改寫成散文、記敘文、議論文、小說等。在作文“改寫”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與指導,教給學生科學的“改寫”方法,并給學生明確的目標,以避免“改寫”流于形式。
2.圖片材料
相對于語言文字形式閱讀文本,圖片材料則更具想象空間,而且對學生的吸引力更強,在學生的作文“改寫”教學中可發(fā)揮不一樣的作用。適合應用作文“改寫”的圖片材料一般包括語文教材中的插圖、美術教材中的圖片資源、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片資源等。課堂觀察發(fā)現(xiàn),圖片資料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對提升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具有與眾不同的作用,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可充分發(fā)揮圖片資料的作用,引導學生將圖片改寫成作文。比如《核舟記》的插圖可改寫成說明文,《繁星》可改寫成以“家鄉(xiāng)的夜晚”為主題的寫景文等。此外,對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廣告宣傳圖片,可引導學生改寫成廣告軟文,將新聞中的插圖改寫成新聞稿等。對于美術教材中的一些優(yōu)秀美術作文圖片資料,可寫成作品賞析,或者“以物寓情”的抒情文等。
3.視聽材料
除靜態(tài)的資料外,動態(tài)的視聽材料同樣可成為作文“改寫”教學的重要資源。對于學生而言,視聽材料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常而言,音樂歌曲、電視電影等產品頗受學生歡迎,教師在擔心學生因其而“玩物喪志”,不如挖掘其在作文教學中的教育價值,將其開發(fā)成為學生作文“改寫”教學的資源,對學生實施正確的引導,其效果好過“一刀切”式的壓制。雖然視聽材料能夠在學生作文“改寫”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但也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選擇其最適合教學的內容應用于教學中。
歌曲音樂資料,可選擇廣播、手機等媒介中的材料,不包括MTV。歌曲音樂材料可用于作文“改寫”教學中,一是旋律,二是歌詞,利用旋律的情感感染力調動學生情感,借助歌詞改寫作文等。比如《二泉映月》旋律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自由寫作抒情散文,比如借助《東風破》歌詞改寫記敘文等。對于影視作品,則可借助視聽雙重沖擊,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比如寫觀后感,將影視內容以文字的形式寫出來,包括再現(xiàn)人物、續(xù)寫情節(jié)、復述故事等,甚至可以讓學生嘗試寫續(xù)集。
二、以新課標為引導適當調整教學內容
1.整合教學資源
從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作文教學資料來看,主要依賴于語文教科書的單元寫作訓練,使作文教學內容單一,因此從深入挖掘學生生活資源入手,整合教學資源對實施作文“改寫”教學十分必要。整合資源包括篩選與重組,在篩選層面,要遵守目標性、適用性、經濟性原則,要在生活資源中的文本、圖片、視聽材料中篩選適合于教學的材料,撇去不適合該年齡段學生心理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內容。比如《水滸傳》中某些香艷、血腥、暴力的描寫則不適合學生作文“改寫”。
此后,將篩選出的材料進行歸類重組,使其系統(tǒng)化、網絡化,能夠與語文作文教學的開展與延續(xù)相適應,符合課程綱要的設置。而且還需要將材料的文體實用性進行分類,分別歸組到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等材料組,以便教學應用。比如豐子愷的漫畫《戰(zhàn)爭的起源》,適合改寫為議論文、說明文、敘述文等,但不適用于擴寫、縮寫或續(xù)寫等。此外還可按照材料的教學功能進行分類,比如選材教學、謀篇布局教學、立意教學、修改教學、語言表達教學等。比如《皇帝的新裝》可用于語言表達,也可用于選材教學。
2.訓練基本寫作能力
任何學習不是“一蹴而就”,作文“改寫”教學同樣需秉承“一課一得”的理念,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作文“改寫”教學也需要從單項到篇章,以功能模塊化的形式,在模塊化中促使學生基本寫作能力的形成。
一方面,在思維能力模塊,按照難易程度劃分為觀察、想象、創(chuàng)新三個能力模塊,其中觀察能力模塊包括察覺力、多視角、抓細節(jié)、持久度等;想象能力模塊包括情感修養(yǎng)、好奇心、觀察積累能力、聯(lián)想能力、模仿能力等;創(chuàng)新能力模塊包括想象力、觀察力、批判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再細分功能模塊后,按照教學要求和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材料和資源,開展專項作文“改寫”訓練。
另一方面,在語言運用能力模塊,通過“改寫”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幫助學生解決“怎么寫”的問題。按照作文教學中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將語言運用模塊劃分為審題、選材、構思立意、謀篇布局、語言表達、修改加工等六個能力模塊,在每個模塊中進行專項“改寫”訓練,一步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豐富教學組織形式
在語文作文“改寫”教學中,教師還應充分認識到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作用,借助豐富的教學媒體創(chuàng)新教學組織形式。在視覺類媒體中,考慮到學校的實際情況,可選擇多媒體教室、投影儀等方式展示圖片材料,比如利用幻燈片展示豐子愷漫畫《巷口》,引導學生改寫作文。還可借助聽覺媒體開展作文“改寫”教學,比如廣播、音樂播放器、手機等,可將音樂《梁?!犯膶懹洈⑽牡慕虒W。
語文教師還需在傳統(tǒng)教學基礎上做出改變,增加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提高師生交流的質量。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角色扮演法、集體作文法、思維風暴法等。如以閱讀文本《最后一課》為改寫資料,讓學生分別扮演小佛朗士、韓麥爾老師、聽課者等,并結合扮演的角色改寫一篇600字的抒情文。這種融入情感體驗的改寫方法,能將學生的真情實感激發(fā)出來,進而提高學生寫作質量。
作者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沙井鎮(zhèn)中心學校(734000)